李沃墙/台湾全球竞争力排名上升但有二大隐忧未除

台湾世界竞争力较去年大幅进步5名。(图/记者陈韦帆摄)

李沃墙/淡江大学财务金融学系专任教授及两岸金融中心副主任,富华创投及兆丰第一创投董事、品丰投顾荣誉顾问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于6月16日发布「2020年IMD世界竞争力年报」,台湾在63个受评比国家中排名第11名,较去(2019)年大幅进步5名;且在亚洲邻国中,优于第20名的中国大陆、第23名的南韩及34名的日本;仅次于排名第1的新加坡及第5名香港,为2016年以来最佳表现。

若观察此次IMD评比项中,台湾的「经济表现」、「政府效能」、「企业效能」、「基础建设」分别为第17、9、12、15名;除「经济表现」退步2名外,其他均较去年进步。排名上升固然可喜可贺,但「经济表现」衰退及「人才外流」仍然相当严重,值得正视。

长期经济成长趋势呈现衰退 人均所得及失业率未明显改善

此次IMD排名中,台湾在「国内经济」大幅进步15名至第10名,主因固定资本形成毛额占GDP比大幅改善,及实质GDP与人均GDP成长排名提升。「国际贸易」进步至第27名,反映商品出口与服务输出成长率名次提升、「国际投资」进步至第26名,主要是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GDP比及外人证券投资等排名提升所致。台湾在前两年排名输给中国大陆,今年反败为胜,应是中国大陆近年受美中贸易战影响,所以不能得意忘形。就台湾长期经济成长而论,笔者认为有二点值得注意。

一、台湾的平均经济成长率几乎每10年下降2%,近年来都游走在「保1」与「保2」边缘,并已进入「高收入陷阱」,经济停滞不前及薪资成长迟缓、少子化及人口老化问题日趋严峻。尤有进者,近几年贫富差距、财富分配不均现象并无改善,人民的幸福感亦未见提升。

不可讳言,近二年与亚洲四小龙经济成长相较,台湾因获转单效应及台商回流效应,经济表现相对稳健;但人均所得却一直未显著成长,远低于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及南韩。此外,台湾主要成长动能来自外贸,但目前的FTA(自由贸易协议)覆盖率仅9.69%,对国际贸易竞争力极为不利。

二、台湾在去年的失业率为3.73%,相较其他国家偏高,排名由13名掉到第18名。尤其是20至29岁的青年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高学历高失业率情况未见改善,政府宜速谋对策。

台湾人才外流危机严重,对劳动力影响不容小觑。(图/翻摄自达志/示意图)

科技人才被高薪挖角 不利于资本密集产业发展

在劳力密集产业走向资本密集的转变中,更凸显人才是重要的生产因素。众所周知,台湾出口以资通讯(ICT)为主力,对于高科技人才不可或缺;人才流失必然造成国家竞争力下滑,不利于高科技产业发展。其实,英国的研究机构早在2014年就提出警告,「台湾将在7年后,也就是2021年变成全球46国中,人才短缺最严重的国家」;另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于2017年底所发布的「2017IMD世界人才报告」中,也针对台湾人才外流、吸引人才优势不足提出警讯

今年评比中,台湾人才外流由去年排名第46名跌至第48名;显示,国内企业环境依然无法吸引国外高阶人才。针对台湾人才外流问题,有几个现象可留意。

一、根据主计处所发布的「2018年国人赴海外工作人数」统计结果,2005年仅35.8万人出国工作,但2018年已增加至73.7万人,足足成长2倍多。其中,未满30岁者占20.1%,持续增加中;而30至49岁者最多,占比为49.1%、50岁以上者占30.8%。青壮年人口外流增加,对台湾劳动力影响不容小觑。尤有进者,大专及以上程度者共有55万4千人,占比高达75.3%,令人忧心。

二、科技人才是产业发展重要的资本,中国大陆早在数年前即不断以高薪挖角;特别是为了因应「中国制造2025」,更需要科技人才加入。包括厦门「海纳百川」人才计划、广州5年35亿的「产业领军人才」计划、武汉市「城市合伙人」计划等,吸引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引才与抢才政策已从中央扩大到地方。

据悉,西安市为吸引人才,近年相继出台了力度空前、宽松优厚的「人才新政」、「户籍新政」、「人才安居办法」等人才政策「升级版」;在利之趋下吸才效果相当显著。特别在美中科技战愈演愈烈下,促使中国大陆不得不加快发展半导体自主供应链;台湾人在半导体及语言的优势下,自然成为中国大陆挖角的首要选择。

君不见,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早成为彼岸挖角目标。中国大陆半导体厂商祭出高薪、住房、教育等补贴措施延揽台湾人才;有人透露在中国工作3年,就可以赚到台湾10年的薪资,已成功吸引数百名台湾半导体人才加入。

国发会新任主任委员龚明鑫。(图/记者林敬旻摄)

有道是,「争一时,也要争千秋」。台湾今年的整体竞争力排名上升意谓在某些领域表现不错,但台湾历年排名变化颇大,时好时坏,应是执政当局一大隐忧。尤其台湾经济成长中所面临的人口结构改变、长期低薪及低成长困境;还有未能广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未来国际竞争力的阻力。

另一方面,受限于居留环境制度不够友善、对台经济前景疑虑、两岸政经关系的不确定性;加上薪资条件难与国外竞争,以致近年政府虽持续提出许多优惠及弹性方案,以利扩大吸引外籍优秀专业人士来台工作,但成效不彰。建议政府在育人、留才及揽才方面应加把劲。

热门推荐》

►廖堃安/电信管理法施行后,第二类电信事业何去何从?

单骥广明光电灭顶赔偿案:科技战后的法律战

马凯/人类社会的矛盾 在自由与平等间摆荡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

防疫新生活!国内旅游票券特价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