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史话-武侠大师八十高龄赴剑桥求学

2005年,金庸来台,在他后方合照的是《天龙八部》的人物同人。(本报系资料照片

金庸晚年不太喜欢聊办报纸与写小说,而念念不忘的是做学问。我最感兴趣问题是金庸以八十岁高龄远赴剑桥大学求学之事。金庸说:「剑桥大学先给了我一个荣誉博士,排名在一般教授院士之上,所以我再申请念博士,他们说:不用念了,你这个荣誉博士已经比他们都高了。我说:我的目的是来跟这些教授请教。后来校长就同意了。在剑桥念博士有一个条件,就是博士论文一定要有创见,如果是人家写过的文章,就不要写了。」

我说:「您的小说在四十八岁以前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就写完了,后来做了第一次修订,还有第二次,还有第三次,这个我就觉得很好奇。」金庸笑了笑,说:「我自己不是好的作家,好的作家都是这样子的。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写好以后要交给印刷厂去付印了,印刷工人觉得这个字勾来勾去看不懂,他太太就重抄一遍,抄好了放在那里。托尔斯泰看这完全是根据自己修改的来抄,当然好得多,但是他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又把他太太抄的草稿改得一塌糊涂。印刷工人还是看不懂,他太太又帮他抄一遍,托尔斯泰又把它改了。所以自己写的文章,一定可以改的。」

我的小说比较热闹

我随即说:「问题是人家觉得您的小说已经可以不朽了,还要那么改?」金庸说:「不敢当!我这个明河社是专门出我的小说的,我修改之后要重新排过,每修改一次要花很多钱的。普通作家写了以后,叫他修改一个字,他也不肯修改的,改一个字花钱太多了。这个明河社本来是可以赚钱的,赚的钱都花在修改上面。普通作家没有这个条件,给了印刷厂,印刷厂就不肯给你改的,要拿回来修改一个字也很麻烦的。当时看看改过已经不错了,但是再过十天八天看看,觉得如果这样写会好一点。我写武侠小说还是比较认真,比较用心的。」

我说:「有人说,您是中国历史上最畅销的小说家。」金庸笑道:「我的小说容易看,像沈从文的小说我比较喜欢,但是比较高深,比较难懂。鲁迅的小说也很好看,但是我的小说比较热闹。」

我问:「如果没有香港这个地方,也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小说?」金庸说:「在内地不可能,在台湾可以,古龙也蛮不错的。」

我问:「您相信一百年以后还有人读您的小说吗?」金庸说:「我希望有。」

改编成影视常感失望

我对金庸的小说改编成影视常感失望,便问:「您的小说大概是在中国最多被改编成为电影电视的吧?」金庸说:「很多改编把我的小说歪曲了。香港人看了也不满意,他们说:如果你有金庸这个本事,自己写一个好了。他们不会照我原来的小说这样拍的。」

我又问:「张纪中拍的电视剧改编得怎么样?」金庸说:「我跟他说:你改了,我不承认。他拍的,我有些看,有些不看。有些拍不好,我就不看,我跟他说:你有些拍得不好。」我笑道:「我觉得《天龙八部》拍得比较好。」金庸也笑道:「《天龙八部》没有什么改动的。以前我说:你不要改了,要改不如让编剧自己去写好了。编剧写不出来就没有本事吃饭了。」我说:「其实您在创办《明报》之前曾经做过电影编剧,您的很多小说一章一节就是电影、电视的写法。」金庸说:「是的。我写剧本,当时是在左派电影公司,他们要讲阶级斗争,讲贫富悬殊,要打倒有钱人,但是电影老是讲阶级斗争,人家是不喜欢看的。」我问:「您原来看过许多西方电影,然后把电影手法溶入到小说里?」金庸一听,不禁微笑:「对,西方电影、电视我都看。当时在香港写影评,就每天看一部电影,香港放电影很多,每天看一部都看不完的。现在没有这么多电影看了……」

金庸晚年不太喜欢聊办报纸与写小说,而念念不忘的是做学问。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是金庸以八十岁高龄远赴剑桥大学求学之事。金庸说:「剑桥大学先给了我一个荣誉博士,排名在一般教授、院士之上,所以我再申请念博士,他们说:不用念了,你这个荣誉博士已经比他们都高了。我说:我的目的是来跟这些教授请教。后来校长就同意了。在剑桥念博士有一个条件,就是博士论文一定要有创见,如果是人家写过的文章,就不要写了。」

金庸想了几个问题。首先,提出一个匈奴问题:因为中国学者认为在汉朝时,卫青霍去病跟匈奴一打仗,匈奴打不过,就撤退到西方去。西方人就不同意这种讲法,认为匈奴是在东亚西亚中亚自己发展出来的一个民族,所以跟中国讲法不同。「我准备用中国的史料写关于匈奴的研究,有一位教授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专家了,他用匈牙利文讲了一些话。我说:我不懂匈牙利文,对不起,你讲的意见我不懂。他说:这个意见已经翻译成法文英文了,如果你去匈牙利,我可以推荐你,你可以念三年匈牙利文再来研究这个问题。我说:我年纪也大了,再去念匈牙利文恐怕不行了。他说:你最好另外写一个问题。」

随后,金庸就想写一篇关于大理的论文:「因为我到云南去,大理送了我一个荣誉市民称号,送了我一块地:如果你喜欢在这里住,我们欢迎你。我说:我有一些研究大理的资料,也去过几次,我写大理成立一个国家的经过是怎么样的。大理是很好的,西方也不大了解。不过,有一个教授就讲了许多古怪的话,我也不懂,他说:这是藏文,本来南诏立国是靠西藏的力量来扶植的,所以大理等于是西藏的附属国,后来唐朝的势力扩张过去,才归附唐朝,大理跟西藏的关系是很深的。我说:我也不懂藏文。他也觉得写大理不大容易。」

两个论题都被推翻后,金庸考虑到中国考古学家西安发掘出来的东西。以前说唐朝玄武门之变,兵是从东宫从北向南走,再打皇宫。金庸认为这条路线不通,为什么要这样大兜圈子呢?直接过去就可以。金庸说:「我心想唐朝写历史的人,是在李世民控制之下的,他吩咐这样写就这样写了。我研究发现是皇太子弟弟过来,李世民在这里埋伏,从半路杀出来,把他们打死了。历史上这条路线根本就是假的,因为李世民作为弟弟杀掉哥哥不大名誉。我认为唐朝的历史学家全部受皇帝指挥,不但是唐朝,从唐朝、宋朝,一直到现代,所谓真的历史是假的,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金庸的硕士论文就以玄武门之变为主要内容:《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得了很高的分数。(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