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随笔:赵怡》国民党的背水一战

国民党台北党部主委选举15日举行投票,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前)前往设在台北市南门国小教室的投票所投票。中央社记者谢佳璋摄 106年10月15日

几个月前,遇到一位国民党中常委,见她满面愁容,不难体会出这名公忠体国的资深国民党员正为党的处境、两岸困局以及台湾前途感到忧虑。我向她做了简单的分析:1、想要台湾好,两岸必须保持和平稳定;2、想要改善两岸关系,国民党必须振作起来,缩小与执政党的实力差距,以扭转当前深绿的政策走向;3、想要国民党重生,明年的县市长选举必当有所斩获,而其中关键尤系于首都之战。

若国民党能一举夺回具高度指标意义的台北市,不啻赢得半个台湾版图,无论在声势上或实质上,都将产生宏大效应。因此,我请她建议党中央:灌注最大心力于首都市长选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万一再度落选,将继续在野4年,甚至8年、12年。

从过去民选直辖市长的平均得票数来看,台北市民比较偏爱蓝营候选人。或许,大都会居民的教育程度高,反射到投票行为上显得更理性,也可能是由于生活资源以及就业机会、所得水平均优于其他县市,才给予长期执政的国民党更多支持。纵使明年的主要对手柯P近来声望暴涨,相信国民党参选人仍有放手拚搏、力挽狂澜的空间。

可惜的是,国民党中央依然固守前朝「不沾锅」路线,亦即宁可把提名权交付「初选机制」,也不肯运用策略性作为规画出最有获胜机会的候选人披挂上阵,以掌握首都执政权;而本届选举更大开闸门,涌出一群「准市长候选人」,使得媒体聚焦模糊,也让殷殷期待的蓝营选民眼花撩乱,莫衷一是,支持力道随之弱化,令人不得不怀疑是否有人暗藏党同伐异私心,才会不断怂恿意愿不高、信心不足的人士勉强参战,以致搅乱选局

党内实践民主,本属可喜之事,问题是现行初选模式是否符合起码的公正性与精准度?为何上届党内出线者在北市长选举中大输对手25万票?显见制度本身流于偏颇、狭隘,经不起现实考验,甚至还浮现出派系倾轧的凿痕。回顾2014年选前,连市井小民都能断定「柯胜连败」的结局,那么当初不思变通、一意孤行的国民党高层岂可在事后轻易推卸败选的责任?而如今的决策者又怎能漠视前车之鉴,在强敌当前下,放任多头马车在阵前相互牵制拉扯,徒然削弱攻坚的力量?再说,日前北市党部主委进行选举,党员总投票率仅为19%,试问,类此过于简化的党内初选机制,如何撑得起一场关乎全党兴衰存亡的圣战

3年前国民党败选的主因,并非候选人不够优秀,亦非台北市民政治立场急转弯,而是党内决策者对较有潜力一搏人选丁守中冷淡对待,却任由胜算渺茫的人选连胜文在不恰当的时机去打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其实,党中央若有心培育青年人才,就该早早着手,安排他们从基层选起,逐步爬升,经过一段历练与养望,自然水到渠成,即便是身背原罪」的权贵子弟也同样有资格晋身党的接班梯队并为选民所乐于接受。

明年北市选战极其艰险,若国民党无法推出条件最优越、形象最清纯、最具正当性与合于民望的人选,并全力汇整资源创造胜选利基,恐仍将面临未战先败的下场。国民党若能伤愈复起,将是全党之幸,更有助于台湾政党政治正常运行。如果领导阶层不能摒除私念以整合战力,真不知将何以翻转颓势

(作者为中华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