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 bay 很油/脱离现实的青农培育

作者/Lin bay 很油

脱离现实的青农培育

行政院长毛治国9月3日拍板,决定未来六年内将投入33亿元,扶植1.8万名45岁以下「新世代农业工作者」(即青年农民),运用新科技种田养鱼,再搭配电子商务行销,六年至少要催生550位年薪破百万「富农」。

看到这个内容乍看之下似乎看到政府有决心扶持青农,但实际来看就觉得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政策,6年33亿,1年也只有5亿5000万,6年1.8万名,1年就要3000名,6亿5000万除以3000名,平均一个人拿到18.33万的补助,拿到这些补助这些人就有一部分的比例可以变成百万富农,这些的推估实在是太过奇妙了?

回到现实面,高雄区农业改良场透过「吉时从农、青春逐梦」专案,花了一年的时间辅导一对一指导13位青年农民,让部分农民转亏为盈。

农政单位的辅导专业是不需要质疑的,但很可惜的并没有那么多的人力资源让他们进行农民的辅导,七个农改场加上几个农业相关试验所能有一年3000名的辅导人力吗?

还是叫来农民学院课上一上,相关的梯次修完就是农业专业吗?

台湾青农政策最早推动的高雄市政府的型农计划,一年也只有辅导100位农民的能量,而高雄型农投入的资源一个人也远超过20万的资源,那行政院究竟是看了什么样的数据,觉得台湾的农政单位有这种辅导能量,可以一年辅导3000人,持续辅导六年呢?

这几年来,许多地方政府都想以「青农」数量当量化指标。希望可以透过青农的加入解决农村人口老化与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就可以看到媒体文宣广告将「农业」包装过度,脱离了真实的农业。

返乡的青年对于「专业的农业人员」若只凭媒体包装出来的想像和对产业无知的热情,归乡种植,未经一定程度的专业训练就上阵从事农产业,这样并不是解决农业现在的困境,而是制造农村未来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有一个来自外县市的青农,到云林租地温室,不到两年的时间温室就被苏迪勒台风吹垮,背着上百万的贷款,只能把钢骨、铔管当成废五金卖掉,他还有可能从事农业吗?还是背着贷款度过未来痛苦的几年,他只是这场苏迪勒台风中受到重伤的其中一位。

他抱着希望进入农业,带着负债与绝望离开农业。

云林这几年有很多返乡的青农,撑不过更换第二次温室胶膜,就离农了,这些残酷的现象,并未能真实的反应在农政单位的数据上,而我们这些在跑产地的农业从事人员,却感受到最深层的无奈与残酷。

根据印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民自杀率比平均自杀率高出47%,约半小时就有一位印度农民自杀,农民的自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破产。

农政单位还需要这样继续打高空的看农业4.0吗?还是该思考未来该怎么准备协助这些因为美好的假象进来的青农,已经无法再申请贷款却面临经营困境的青农,该协助他们安全离场或是东山再起?还是漠视现况,让未来因为破产导致的农村自杀潮发生?

年轻的农业从事者绝对不是有教无类!

日本对「新规就农」者,并不是透过广告的包装吸引年轻人从农,而是透过严格的甄选和训练及实习,并设立考试作为筛选。

日本的年轻人要如何进入农业呢?

1. 农业就业面谈

全国各都道府县都有设置「新规就农相谈中心」,提供有意从事农务的年轻人业者情报,并进行一对一的务农就业面谈。

2. 座谈参加

参加新规就农座谈系列活动,提供从农青年就业辅导、务农体验介绍媒合、农业法人的公司说明与相关支援情报等。

3. 农业体验

确认青年对农业的适合性和避免从农后不适很快离职,让有考虑务农的青年先实施短期的就业体验。

经过了以上确认从农想法后,非农业本科的青年,才能进入专业的农业养成学校,进行1~2年的农业专业课程,并需要通过考试考取野菜畜产果物、设施生产、菇类等五个专业项目的农业执照,当你通过了正规的训练取得了资格跟执照,政府会协助你取得农地、协助农场的转移、资金的贷款。

当年我随着父亲在种田的时候,父亲让我体会,每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微型的创业者,凭借的是自己累积多年来累积的资本,每一季从地租开始,就是资金的投入,耕地、基肥菜苗种苗肥料农药等种植的过程都是资金的不断投入,只有到收成之后开始有回收,有投入不一定会有对等的回收,只剩几天就收成但瞬间多数的收成都被老天收走了,是每个农民都会面临的残酷体验。

农业是一件残酷且不稳定的创业,但却被包装的这么美好,吸引无知的青年用痛苦来体验人生。

画了一个虚伪的想像吸引年轻人从农,是害人,不是在创造产业。

●作者Lin bay 很油,介绍食品安全跟农业。脸书粉丝专页「Lin bay 很油」。本文已获授权。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88论坛粉丝团」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