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博士列3条件「效果等同普筛」 台湾医疗可近性高成关键

记者黄翊婷综合报导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28日在记者会上帮全国民众上课,解析台湾普筛是有科学依据的。台大医学院急诊医学科临床副教授美国哈佛流行病学博士李建璋认为,如果能够符合3项条件效果其实等同于普筛,加上医疗可近性高,这就是为何台湾能在这波疫情中赢很大的原因之一。

▲台湾疫情最快有望在6月底告一段落。(图/记者徐斌慎摄)

根据《联合新闻网》报导,李建璋列出3项条件,包含准疫调、高医疗可近性、检验方法准确,如果能够全部符合,其实效果就和普筛差不多,台湾目前的防疫方式称为「高危险群广筛」,况且台湾医疗可近性很高,能够容纳多层次防线,这也是成功守住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原因之一。

而对于外界质疑为何不实施普筛,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也有话说。陈时中28日在记者会上提到,假设台湾盛行率为18/10,000,看似健康的人口1,800万人,需花费至少540亿元进行普筛,才能够验出其中32,577人无症状感染者,其中还有1,797人属阳性,需将上述伪阳性个案进行隔离后再检测,才能回复正常生活;若以全台2300万人去算,全面以PCR筛检方式进行普筛,至少要690亿元。

▼▲陈时中说明台湾不普筛的原因。(图/指挥中心提供)

但以目前的疫情状况来看,新冠肺炎相关通报的60,956例中,以PCR检测花费1亿8千万元,进一步进行疫调后仅10人查无感染源,后续影响17人确诊。陈时中表示,这个结果显示,若为了找出无症状患者,全面以PCR筛检方式进行普筛,不只浪费公帑及珍贵的医疗人力资源,也不符效益

「台湾不普筛是有科学依据的。」不过,对于排除呼吸道感染患者是否会出现潜在性病人,陈时中坦言,这样的怀疑都是有的,答案也可能真的是有,问题是「怎么做才能把危害减到最低」,台湾可能有无症状患者,但如果花很多钱去做,反而留下很多「伪阴性」,那些人一样在社会上趴趴走。

►不再眷恋青春,因为我持续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