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脑膜下出血 易误诊像感冒像中风头部曾创击

▲「慢性硬脑膜下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因诊断不易,被误诊的机率高。(图/台东基督教医院提供 下同)

记者兆麟/台东报导

「慢性硬脑膜下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因诊断不易,被误诊的机率高。台东基督教医院脑、脊椎神经外科医师明哲提醒,这种疾病在电脑断层检查中,会随着出血浓度有低、中、高等度的不同而加深了诊断上的困难;老年人一旦发生这种像是感冒、又像是中风,但是没有陷入昏迷;加上近期如果曾发生头部被撞击的情形,或者有些患者还伴有表现出跟平常不一样的行为时,一定要尽快就医,找出正确诊断,对症下刀。

硬脑膜位在头盖骨下方,包覆着大脑。大脑的表面包覆着一层脑膜,脑膜由最外层的「硬脑膜」、中间层的「蛛网膜」、最内层的「软脑膜」组成,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出血,就称作「硬脑膜下出血」。

江明哲医师以加入东基团队后所遇到的两名台东患者为例,加以说明。75岁的朱先生因一侧肢体瘫痪、无法行动,手、脚都不听使唤,而赶忙来东基挂急诊。陪同前来的家属形容:「就像是脑中风一般」。急诊医师评估后,安排朱先生进行脑部的电脑断层检查。检查结果,发现朱先生颅内右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即刻转住院治疗。

江明哲医师指出:「假如血肿是发生在左侧语言区,就会合并口语不清的状况;朱先生的电脑断检查呈现黑白上下排列的弯月状影像(图一),推测近期内曾有出血。」经详问朱先生家属,原来朱先生在住院前一星期,因跌倒而撞击到头部。

慢性硬脑膜下出血好发于老年人,但是江明哲医师就遇到了中年人患者。43岁的陈女士,因严重头痛、呕吐而来东基挂急诊。急诊医师评估后,安排陈女士进行脑部的电脑断层检查。检查结果,发现她颅内两侧皆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即刻转住院治疗

江明哲医师表示:「这种两侧发生血肿的病例,有时很难早期被发现。其症状就像感冒一样,头痛、呕吐、身体乏力、步态不稳、头颈部僵硬。在电脑断层检查中,浓度高的血水会呈现白色弯月状影像,很容易被发现而接受手术治疗。但是陈女士的出血浓度是「中等度」,同时又在颅内两侧发生,电脑断层就不容易区别而被忽略(图三)。」经详问陈女士家属,得知陈女士在住院前六个月,因跌倒而头部受到撞击。

朱先生和陈女士接受开颅手术,引流脑内血水后,都恢复正常,行动自如。术后住院约10天至2星期不等,之后仅需定期门诊追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