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高层对话 袁鹏:中方重宏观框架 美方重具体议题

美中高层对话大陆国关学者袁鹏:中方重宏观框架,美方重具体议题。(人民日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官网

美中高层对话期间,中方讲了很多关于美中关系的宏观性表达,希望借此把美中关系装在一个比较明确的框架内,反观美方则更多聚焦具体性的议题。大陆国关学者袁鹏认为,这是因为美国4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周期所致,中方则保持战略定力,正确的东西就要坚持。「如果不解决框架性的问题,就事论事往往也谈不成事。」

中方未来应如何设定中美关系的未来框架,让两国之间有更多的机制性互动出现?《澎湃新闻报导,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直言,「坦率地讲,这是我对美国最失望的地方。」川普政府追求美国优先经济优先,外交政策比较凌乱可以理解。但拜登政府,团队里既有像坎贝尔这样长期做战略研究的人物,也有像布林肯苏利文这样善于从大势思考问题政治人物。

袁鹏表示,按道理来讲,他们应该跳出一般的事务性思维,去为中美关系下一个10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发展勾勒一个更大的框架。「然而,从目前来看,他们仍然没有跳出美国政治周期——就是4年为界,不太愿意思考长远问题,所以总是就事论事。」

袁鹏认为,中美关系到了今天这般地步,很多事情不是就事论事就可以解决的。比如涉疆涉港问题,它不仅跟中国内政相关,也与双方之间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相关,和双方在重大问题上的沟通相关,因此,美方不解决认识论方法论层面的问题,不解决框架性的问题,就事论事往往也谈不成事。

「中方谈框架、谈格局、谈架构,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为解决问题奠定比较好的认知基础,否则的话缺乏对话基础,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袁鹏指出,「然而,美国政治人物往往就跳不出这样一个怪圈,四年的政治周期使得他们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或者说他们被国内政治因素过度牵扯。」

袁鹏表示,由于现在美国国内政治高度分裂,所以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导致的结果就是美方既想有所对话,又欲言又止,既想设定框架,又迫不及待处理一些具体问题,如此一来,其结果总是不太好的。

「至于中方这边,我觉得我们一直还是保持战略定力,对中美关系始终保持着登高望远、立足长远的态度。」袁鹏指出,中方提出中美应超越历史,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当时欧巴马是有感知的,拜登本人当时也是颇为认可。「后来由于美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以及种种偶然因素影响,美方又全面后撤。不过,无论如何,不能因为美国人后撤,我们也后撤,正确的东西我们就要坚持。」

袁鹏表示,无论是习近平主席在同拜登总统的通话中,还是杨洁篪主任在此次对话期间,都还是强调中美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因为这些原则或精神符合中美关系的实际,理性中性,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既然没错,双方何必另起炉灶呢?完全可以在此框架内充实内涵、发展完善。」

袁鹏强调,「毕竟,类似战略竞争、竞合关系等提法,都不足以概括如此复杂的中美关系,更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办法。」

此外,美中高层对话期间,美中两国展现出当下最大的利益交汇点是在哪些问题上?最主要的分歧又是哪些?大陆国关学者袁鹏表示,美方公开干涉人权、涉港、涉疆、涉台等中国内政问题,而中方对此不可能丝毫退让;但是在疫情防控、经济复苏、核不扩散、气候变化方面,都离不开中美之间的合作。

《澎湃新闻》报导,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表示,中美双方的重大分歧与利益交汇点在此次对话期间都袒露出来了。美方在人权、涉港、涉疆、涉台等中国内政问题上公开采取干涉行动,而中方在这方面是不可能有丝毫退让的。其次,在美国跟它的盟友关系问题上,美国单方面袒护其盟友利益,似乎自己是盟友的代言人一般,中方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美方把第三方因素凌驾于双边关系之上的做法有点过了。

袁鹏指出,在这次对话中,尽管双方把分歧点和各自的立场都呈现出来了,但话说完之后日子还要继续过,双方之间仍然有共同利益与合作需要。

袁鹏表示,首先,拜登政府在解决国内政治议程,无论是在疫情防控方面,还是在经济复苏方面,都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其次,在国际重大问题上,如核不扩散、气候变化等方面,美国也离不开中国。再次,新一轮国际秩序重塑重构,无论怎样都离不开中美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