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经济】吴明泽/中国经济入寒冬 大陆中小银行活的下去吗?

▲在中国大陆体制下,中小银行受到地方政府影响非常大。(图/CFP)

吴明泽现任中华经济研究副研究员,亦为中央大学财金系兼任助理教授。台湾大学经济学博士国科会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大陆之金融、贸易与经济改革相关议题

2019年11月18日,中国大陆东北地区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的哈尔滨银行,被两家地方政府机构-哈尔滨经济开发投资公司与黑龙江省金融控股集团入股,而因为国内金控龙头之一的富邦金控为哈尔滨银行之第二大股东,且与今年5月被中国大陆监管机构接管的包商银行相同,哈尔滨银行与明天系集团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因此受到国内金融业的注意。事实上,哈尔滨银行已经是今年以来第四家出问题被接管或入股的银行,除了上述的包商银行之外,还包括7月分被中国工商银行入股的辽宁锦州银行与8月被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注资的山东恒丰银行。

除此之外,10月底河南洛阳的伊川农村商业银行因为主要负责人涉收回扣等事件遭调查,而造成连续三天被挤兑,而11月6日辽宁营口市沿海银行也出现大量客户集中提款,同样是有网路传闻称该行陷入财务或破产危机。而上述发生问题的银行,除了恒丰银行外,都是中国大陆城市商业银行(城商行)或是农村商业银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显示中国大陆中小银行经营确实出现相当大的问题。

▲大型银行较容易吸引民众存款,中小银行则必须提高存款利率或使用成本更高的工具进行融资,在资金取得上明显较为吃亏。(图/CFP)

中国大陆的银行结构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五家大型银行、十二家全国股份制商银、城市与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农村信合社村镇银行等)与外资银行,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9年5月底为止,中国大陆五家大型银行与十二家全国股份制商银的总资产全体银行业总资产的57%,而134家城商行与1,400多家的农商行分别仅占13.2%与13.4%,显示中国大陆银行业金融机构规模分配极不平均。

银行规模愈大,其吸引存款与进行放款能力愈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佳,而中小银行本身体质便相较不健全,其经营区域与业务也较受限,在吸引存款与放款上难与大型银行竞争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较差。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的体制下,中小银行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非常大,例如地方政府推动许多相关建设,是由其所设立的地方融资平台向该些银行进行借贷,而地方政府亦常要求所辖的中小银行向地方国企进行放款,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中,中国所推动的「四万亿」扩大内需政策,相当部分的资金来源即来自该些中小银行。

然而,近年来中国大陆经济持续下行,国企经营效率不彰,造成中小银行不良贷款逐渐上升,再加上中国大陆金融监管开始趋严,对于影子银行、理财商品与房地产贷款业务的打压,使得中小银行经营更加雪上加霜。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统计,中国大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由2013年低于1%上升到2019年第三季已达1.86%,其中农商行与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分别为4.00%与2.48%,且可以发现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在2016年后、城商行则是在2018年后快速上升,而这只是官方所公布的数据,实际上的不良贷款率可能远高于此。

▲中国大陆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之变化。(图/笔者吴明泽提供)

中小型银行体质先天不良,后天又难与大型银行竞争。例如一般而言,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存款,其较为稳定且安全,且成本亦较低,而大型银行较容易吸引民众存款,中小银行则必须提高存款利率或使用成本更高的工具进行融资,在资金取得上明显较为吃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资料,中、农、工、建四大银行资金来源中,存款的比率达84.23%,发行金融债券、向央行借款和与其他金融机构往来仅各占1.31%、1.63%与2.25%。反之,中小型银行资金来源中存款的比率仅69.29%,发行金融债券、向央行借款和与其他金融机构往来则各占8.08%、3.33%与8.60%。

▲四大银行与中小型银行资金来源比较。(图/笔者吴明泽提供)

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对金融机构进行评级,对象包括全中国4,37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级分为10级再加上一个D级,级别越高表示机构的风险愈大,D级表示已倒闭、被接管或撤销的机构,2018年第四季之评级结果中,属于8-10级的共有586家,D级的有1家,比重达13.5%,主要集中在中小金融机构,中小型银行在中国大陆的经营困难可见一般。

热门推荐》►中国房地产泡沫真要「破灭」?►中国大陆要继续「保6」吗?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