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肌少症吗? 医:「自我评估量表」可预测风险
图文/NOW健康
肌少症在老年人中相当常见,但自我觉察到风险者却少之又少,许多长辈常因跌倒受伤、骨折,就医后才发现罹患肌少症,但这一摔恐惨赔了健康。重仁骨科医院梁峻铭医师表示,医院中常见老人跌倒后导致长期卧床,这样不仅慢性病容易上门、肺部感染风险提升,未来1年死亡风险恐高达20%。若不希望人生余命的最后10年躺在床上被照护,那就一定要及早透过饮食、运动等习惯,保有身体日常生活功能自如状态,预防肌少症发生。
肌少症判断3大指标!SARC-F自我评量检测风险
肌少症引发原因与年龄增长、生活习惯、营养不足、慢性疾病、贺尔蒙变化等因素有关。梁峻铭医师解释,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肌肉合成能力下降,导致肌肉量和肌力减少;平常习惯久坐不动或缺乏运动者,恐加速肌肉纤维的损失;蛋白质、维生素D等营养素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良,也会影响到肌肉健康;身体系统的急、慢性疾病,亦会加速肌少症的进程;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等贺尔蒙的减少也是造成肌少症的原因。
梁峻铭医师说明,临床上判定肌少症会根据肌肉力量、身体活动功能、肌肉的质量来判断患者是否确诊肌少症,相关评断标准如下:
▸肌肉力量:通常透过握力测试来评估,若男性握力小于28公斤,女性小于18公斤,即代表肌力不足。
▸身体功能:当步行速度低于0.8公尺/秒时,或者完成5次起立坐下的时间超过12秒,可被视为身体功能下降之表现。
▸肌肉质量:使用DXA(双能量X射线吸收法)或BIA(生物电阻抗分析)进行四肢骨骼肌肉量测量,当男性低于每平方公尺7公斤,女性低于每平方公尺5.7公斤,表示肌肉量下降。
那么民众如何得知自己是否罹患肌少症呢?梁峻铭医师建议民众,在家可透过肌少症自我评估量表(SARC-F),自行初步检测肌少症风险,以下是肌少症自我评量表:
▲SARC-F肌少症自我评估表。(图/NOW健康制作)
肌少症导致身体功能下降 肥胖老人尤其受「骨肌少症」威胁
肌少症会使身体功能性下降,造成活动上的不便。梁峻铭医师指出,当身体功能下降时,会出现步态不稳、步速减慢、起立或站立困难、平衡感变差等情况,不仅增加跌倒和残疾的风险,在活动能力逐渐受限之下,也间接影响生活质量。
梁峻铭医师提到,肌少症会恶化健康,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风险,一旦心血管和代谢功能受损,恐降低人体基础代谢率,增加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例如:胰岛素阻抗性增强。
另外,根据BioMed Central最新研究证实,肌少症和骨质疏松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此共存情况被称为「骨肌少症(osteosarcopenia)」。梁峻铭医师分享,临床上常发现这类病人不仅缺乏肌肉,又有骨质疏松症,特别是有肥胖问题的长辈,罹患骨肌少症比例较高。
肌少症治疗以非药物疗法为关键 医:运动训练及营养补充
肌少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及非药物疗法,但目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尚无批准专门治疗肌少症的药物,仅有部分激素类药物、肌生成抑制剂和蛋白合成促进剂在研究阶段显示一定效果,因此采取非药物的疗法,从运动训练、营养补充来进行改善,是目前肌少症治疗的关键。
运动疗法中的阻力训练是适合肌少症的治疗之一,可显著改善肌肉质量、肌肉力量、身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梁峻铭医师强调,肌少症在进行阻力训练时,应持续3个月以上效果最佳,尤其是老年人若到健身房训练,最好请专业教练从旁协助,先强化大肌群,重量设定不必太重,尽全力做6、7成量即可,借此重新刺激肌肉纤维、促进肌肉生长。
梁峻铭医师分析,除了阻力训练外,营养介入也是肌少症治疗的重要环节,建议民众应多注意蛋白质、维生素D、抗氧化剂等营养素的摄取。料理时应以蒸煮、炖煮取代煎烤炸的烹调方式,才能保留完整营养素,避免摄取到油脂和被破坏的蛋白质结构。
▸蛋白质:每日补充量应为体重X 1.2g的量,若本身是老年人、肌少症风险族群,摄取量可增加一些。食材以含有白胺酸的优质蛋白质为主,像是乳性蛋白、瘦肉、鱼类、大豆跟豆制品等,老年人尤要注意多补充白胺酸,有助于克服年龄引起的蛋白质的抗性,减缓退化速度。
▸维生素D:维生素D有益钙质的吸收,每日建议摄取量为800至1000 国际单位(IU)。食材以乳制品、脂肪鱼(如鲑鱼、鲭鱼等)、鸡蛋等为主,若饮食量不足,也可透过补充剂,来摄取有助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还能促进肌肉功能的改善。
▸抗氧化剂:每日摄取量可根据情况调整,但应确保饮食中包含新鲜水果(如橙子或蓝莓等)、绿叶蔬菜及适量的坚果,透过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减少身体慢性发炎,有助于防止肌肉流失。
最后,梁峻铭医师提醒,大部分国人在中老年后容易变胖、营养不良、肌肉缺乏等情况,而年长者、慢性疾病患者和营养摄取不充分者,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肌少症,因此呼吁大众平常就要「好好运动、好好饮食」,以防肌少症找上门。
# 首图来源/梁峻铭医师提供
更多NOW健康报导▸为求健保用药供应稳定! 卫福部预告修正药价调整办法▸睡眠障碍与失智症风险有关! 睡眠呼吸中止检测揪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