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高龄肌少症 快查查自己有没有「老咽」

预防高龄肌少症,快查查自己有没有「老咽」。(示意图/Shutterstock)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凶手。专家说,高龄者想预防肌少症,有必要先关注咀嚼吞咽功能,如果出现「老咽」,除了注意营养摄取,食物料理也别太硬、太干、太淡,才能达到「吃得够、吃得巧、吃得对、吃得下」的目标

经济部工业局主办,并由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阳明交通大学ICF暨辅助科技研究中心和台湾高龄产业创新发展协会共同执行的连续三天「2021台日照护科技技术论坛」中,其中一大重要主题为「吞咽肌少、饮食营养」,邀台、日专家提出解决办法。

中研院生科所特聘研究员潘文涵指出,老人饮食营养的关键问题是「吃不下去」,肌肉会逐渐因热量消耗而减少;但当热量消耗需求减少,自然而然食欲也下降。恶性循环下,肌少症就可能发生了。

●咀嚼吞咽机能是哪些?

那为什么老人家会吃不下去呢?台湾咀嚼吞咽障碍医学会理事长、台大医院副院长王亭贵从咀嚼吞咽机能解释起。他说,人的咀嚼吞咽机能依顺序分有口腔准备期(又称口腔前期)、口腔期、和咽部期:

1.口腔准备期(或称口腔前期)

利用咀嚼和唾液混合,将食物形成食团,这时也能透过咀嚼享受到美食的口感与味道,和生活品质大有相关。如果咀嚼功能丧失,食物无法形成食团,就必须靠外力帮忙,例如果汁机可打出果泥蔬菜泥等,再进一步吞咽。

2.口腔期

将食团从口腔往后送到前咽门,这时需要靠舌头的挤压帮忙,而所有动作都是靠大脑皮质下指令。这时常见民众吃药,因药苦很快就会把药物从口腔往后送;但若遇上好吃的食物,就会含在口腔久一点。然而,一旦大脑皮质出了问题,例如植物人或失智者,就会含着食团不吞下。

3.咽部期

咽部有3个重要骨头,包括舌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当吞咽反射发生时,它们会各自作用,使喉头上升、气管关上,让食团能顺利进入食道

●吞咽功能会「老」 备餐要注意质地和咸淡

王亭贵指出,人的咀嚼吞咽功能会随着年纪老化,英文称作「Presbyphagia」,日文则称作「老咽」,原因是高龄者牙齿不好、唾液减少、口腔内感觉变差、舌头力量减少等因素所致。虽然还不属于「障碍」,但饮食上就要有所注意。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会强调,高龄者吃的食物不能太硬、太干、口味太淡,而且吃饭结束都要注意口腔清洁。特别是戴假牙者应清除口腔内残留物,避免口腔健康更差,」王亭贵说道。

然而,一旦吞咽功能退化到吞咽障碍阶段,喉头上升和气管关闭的速度会变慢,太稀的食物和水等都容易跑进气管,使得老人呛到。

广岛县立大学综合学术研究科教授日本咀嚼障碍医学会大会长栢下淳说,吞咽障碍很容易发生吸入性肺炎,是高龄者的死亡危机。在日本,95%的高龄者曾有肺炎,且75%的人因肺炎死亡,其中就有一半以上是吸入性肺炎所致。

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病院复健科教授若林秀隆也说,肌少症会增加吞咽障碍的发生,急性期吞咽障碍者也容易得到肌少症,两边互有关连性

在日本,85岁以上的银发族每2人就有1人罹患肌少症。若林秀隆提醒,应厘清肌少症的源头是否为吞咽障碍,才能知道银发族下一步该进行的是肌力训练,或是营养改善。

根据统计,高龄者的吞咽障碍比率,在居家社区为10%,在一般医院为12~20%,在住宿长照机构例如护理之家则达50%。

王亭贵说,各国统计有些微差异,但基本上住宿型长照机构的发生比例都很高,因为机构照顾人力多不足,无法太关心住民的饮食。然而,「若料理做得好吃,连失智者都会愿意吞下去,还有机会拔掉鼻胃管。这谈不上医学,而是有心的照顾。」

●银发族该怎么吃?「老咽」又该怎么吃得安心?

那银发族建议吃些什么?潘文涵说,目前建议以强调蔬果和全榖类的得舒饮食、地中海饮食、和麦得饮食型态为主。接地气一点的说法是,台湾的老人家能多吃水果、核果种子、茶、蔬菜、全榖杂粮、介壳类、奶类、和鱼类。

潘文涵认为,银发族的饮食不只是要「吃得够、吃得巧、吃得对、吃得下」,食物的可近性也很重要,必须是大家「买得起、买得到」,才能真的提升健康。

若是已经出现「老咽」或吞咽障碍者,怎么吃最安心?王亭贵和栢下淳均提醒四大注意事项,包括:

1.吃饭吞咽时要专心,避免呛到。

2.做吞咽前的准备,可以先含在嘴里1~2秒。

3.头前倾、用力吞,不要随便抬头。

4.料理必要时使用增稠剂,预防呛咳和吸入性肺炎。

长者需要照顾者协助喂食,照顾者一定要先叫唤长辈的名字,确认他能意识清醒地进食,好好吞进去。若长者无法下床,背部要靠在固定的地方,并抬高床头至少60~90度,并利用床上桌协助进食,否则姿势不良容易造成呛咳。此外,吃完后也要维持坐姿至少30秒,并协助口腔清洁。

「最好能告诉长辈他待一会儿将吃什么,随时提醒他嘴巴要咬一咬,并随时观察老人家的食量和食欲。如果突然咳嗽起来就要暂时停止喂食,千万别给水,否则更容易呛到。」王亭贵说道。

栢下淳提醒,使用增稠剂调制的果冻状照护餐,热量仅有正常餐的一半。虽增稠剂容易携带,也便于准备照护餐,却很容易造成长者的营养摄取过低,但老人所需的热量与蛋白质量都应比成人高,才能避免肌少症或疾病恶化的机会。

此外,使用增稠剂时也要注意长者的饮水量。一般而言,浓度愈稠、含水量愈低,长者吃照护餐后还是要多补水,避免脱水。

若林秀隆提供一套精准的营养复建照护方法。这需要由医师先替长者做身心障碍评估(ICF)、衰弱评估、及营养评估,再设定「SMART」目标,须够具体(Specific)、可测量(Measurable)、可达成(Achievable)、切题的(Relevant)、而且有时限(Time bound)。

若林秀隆举例,假设希望戴鼻胃管的长者能在一个月后脱管、透过嘴巴进食,在期限内增加他的复健训练和营养治疗课程,就是一个「SMART」的营养复建照护方法,有助帮长者摆脱有如「大象鼻」的鼻胃管,再尝食物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