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拔20颗牙后身亡!医曝「为何要拔这么多」:分次麻醉风险更大
▲嘉义一名女子在拔除20颗牙后昏迷离世,检警相验厘清死因中。(图/记者翁伊森翻摄)
嘉义一名34岁女子因满口蛀牙,经医师诊断后一次拔牙20颗,返家隔天陷入昏迷后死亡,院方开立死亡证明判定为肺炎所引起,但家属质疑是拔牙感染所致,检警相验厘清死因中,却也引发网友热议是否有医疗疏失。口腔外科医师在个人脸书抱不平,细数烂牙不拔的下场及真实医疗运作。
口腔外科医师赖大熊在个人脸书PO出「真实医疗运作」,医师一般将需拔掉的牙齿分为6区块,一次移除一个区域或是上下同侧,会考量患者身体状况及忍受程度决定手术区域,「但是身心障碍的患者,往往口腔照护都很差,除了患者自己比较没能力可以清洁之外,我看到绝大多数的家属都没有照顾意愿。」当然也有少数家属无微不至的照顾得很好。
郑女因蛀牙经医师评估需拔除,却也引发网友质疑「为什么要一次拔那么多颗?」赖大熊解释,烂掉蛀牙不拔,恐导致骨头内细菌感染造成蜂窝性组织炎、咽喉炎、败血性休克,甚至压迫呼吸道死亡;当细菌经血流传至身体其他器官发炎,最有侵袭性的就是心内膜炎;口腔内大量菌丛滋生,造成吸入性肺炎,也是加护病房照护重点。身障患者无意识咀嚼造成口腔组织出血,长期无法照护;还有动摇牙齿吸入气管窒息及出血血块吸入气管等风险。
他指出,身心障碍者在治疗过程中最大问题就在于无法配合、不张嘴,「双手拿着器械要注意不要伤到其他组织,包括脸或是舌头,打针不能偏掉,口腔内不能有水不然会呛到变肺炎,血不能跑到喉咙,5~10c.c.的血块就可能造成窒息或是肺塌陷。」这些让牙科医师无法专心操作。
▲医师指出,「宁愿花多点时间处理伤口也不要让患者全身麻醉多次」。(图/达志/示意图)
「最安全的手术方法就是全身麻醉!」赖大熊说,有气管内管保护呼吸道,专业麻醉科专科医师照顾身体状况,舒适完成手术,患者不会记得手术的恐惧与不适;但全身麻醉并非没有风险,手术前医师都会安排胸部X光、抽血、心电图,评估胸部是否有构造异常、呼吸道构造插管是否困难,抽血看是否有其他身体异常,心电图则观察心脏电气讯号问题及隐藏危机。
麻醉专科医师还会询问可能的家族遗传疾病、困难插管经历、过敏药物、恶性高热。赖大熊说,「托我伟大的麻醉科导师之福,也遇过一次…经过这么多东西,绝对没有什么医师都没有告知这回事」
赖大熊接着说,自己在手术中会一直听麻机的声音,可知道患者是否有突发状况,而患者摆放位置也很重要,摆错可能造成压力性褥疮,没有除掉的金属造成电烧伤,未设置好的心脏节律器造成心律不整,患者上静脉滞留针可能又是一场奋斗。接下来重头戏插管,先经由止痛、诱导意识丧失药物,跟肌肉松弛剂让患者失去肌肉反抗及喉头反射让插管顺利。
赖大熊曾亲眼看过因为气管内管放置错误,造成纵膈腔创伤及全身气肿的个案。接下来患者从手术中恢复又可能经历呕吐、反抗挣扎、伤口流血、药物反应等不适,「以上种种的因素可以简单的理解到全身麻醉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情。」
▲拔20颗牙虽然短期血中细菌增高,但若不拔24小时全身都会有细菌。(示意图/Pixabay)
赖大熊认为,一个拔牙伤口及20个拔牙伤口,在良好的处理与缝合之下,比起全身麻醉的风险简直微不足道,「宁愿花多点时间处理伤口也不要让患者全身麻醉多次,不然对口外医师来说多简单,风险转嫁全身麻醉20次;保证患者死亡率大幅上升,而且赔钱的都是麻醉科医师。」拔20颗牙的伤口绝对比正腭手术、全口多颗植牙小,虽会造成短期血中细菌增高,但是不拔全身24小时随时都会有细菌。
对于外科医师的考量点是止血、感染控制及疼痛控制,赖大熊透露,「这些对于可以把你脖子切开来打开跟恶灵古堡地狱犬一样打开再缝回去到看不到伤口的正统口腔腭面外科专科医师而言绝对不是难事。」他也常在开刀房15分钟拔掉20~30颗牙齿,因为身心患者无法照护需全口拔除,头颈癌患者化疗放疗需全口拔除,长期卧床的老人也因发烧需要拔除。
赖大熊感叹,「全口拔牙冒的风险绝对比一般商业行为高很多,赚的绝对少很多,每天每天在医院不计成本,不去做赚大钱的事情付出的人,一直都有,一直都在,这样的手术每天在全台湾也是好几台的在进行。」
赖大熊不满,新闻的耸动标题让众多无知民众,借由舆论抹杀在前线的医师的努力与热诚,让重症医师离开燃烧生命却一点回报也没有的地方,让更多人找不到医师就医,继续抱怨医师,各种恶性循环。「纵然生命中有很多不公平,有很多人抹灭你的努力,如果你是还在前线重症服务的,感谢你,我想患者这些开心的笑容,谢谢都是我们走下去的动力,勿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