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产假的“国家付薪”和“爸爸配额”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梁有昶)12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挪威产假的“国家付薪”和“爸爸配额”》的文章。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不少职场女性和女大学生担心,女性原本就面临就业难、晋升难、同工同酬难,新的政策恐怕会成为职场道路的又一块“绊脚石”。

笔者在挪威工作,这个国家在帮助女性解决职场难题方面,有一些别具一格的做法。总体而言,挪威既有《性别平等法》和《工作环境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也有专门监管平等问题和接受投诉的专门机构和申诉法庭政府工会、雇主组织乃至企业都有责任促进财富、权利和责任在两性间公平分配

当然,再美好的男女平等概念,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来配套,往往只会沦为空话。要帮助女性扫除职场障碍,首先就要妥善处理职场女性的生儿育女问题。

在挪威,产假有49周和59周两种供选择。选择前者,休假者能拿100%的薪水,选择后者,能拿80%。费用全部由国家社保支出,无须用人单位直接支付。在产假分配上,至少3周要在产前休,产后有10周属于母亲,10周属于父亲,不能转让,其余26周(或36周)可以自由选择。

让父亲拥有不能转让的带薪产假配额,是挪威在1993年推出的一项创举。尽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法律就规定父母双方都有权休产假,但现实中通常都是母亲休。在1993年,只有3%的挪威父亲休产假。如今这个比例已超过90%,其中不少人休的比配额期限还要长。现在有不少人感叹带娃漫步奶爸是挪威街头一景,许多挪威男人也表示很喜欢带小孩,背后法规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当然,这个所谓的“爸爸配额”也是个有争议话题,期限也几经修改,在1993年时仅有4周,最多在2013年曾达到14周,目前又减到了10周。反对者认为,这项规定侵犯了家庭自由选择的权利。拥护者则认为,这一来能让妈妈们早日恢复工作、发挥才干,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来能促进爸爸们养成参与育儿工作的习惯,使孩子拥有更完整的童年。

与此同时,挪威还有一项与之配套的政策:孩子一岁就可以上幼儿园。近年来,挪威通过立法,把幼儿园纳入国家的教育体系,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满足1至5岁儿童入园的要求,同时对公立和私立幼儿园进行统一的监管和补贴,使入园费用维持在合理水平。

由此可见,在结束大约一年的带薪产假后,挪威家庭就可以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了。一些研究认为,此举有助于家长(尤其是母亲)及时重返职场,促进男女平等,增加家庭收入,减少家庭对私人保姆等非正式看护的需求;同时还有助于缩小不同收入阶层家庭儿童的发展差距,从长远看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发展。

玻璃天花板”是许多职场女性在晋升道路上面临的无形障碍。挪威在这方面同样面临问题,也曾为此下过“猛药”。2003年,挪威出台一项开创世界先河的法律,强制要求所有公共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中任一性别的成员不能少于40%。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女性董事只占7%,如此大幅度的提升令人咋舌。

当时这项政策一出,反对声也非常强烈。有人批评它违反市场自由原则,也有人质疑能不能找到这么多合格的女性董事。然而事实证明,到了2008年,各个企业均已达标。

多年来,挪威大力支持和鼓励女性就业,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和参加工作的比例大幅增加,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目前挪威的女法官人数已达四成,更有一半的驻外大使为女性。早在1981年,挪威政坛最高的“玻璃天花板”也被打破,出现了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即便如此,挪威在男女平等方面也有问题和不足。总体上,挪威女性的工资仍然低于男性。多数公司高管人员当中依然是男性居多,女性只占三成左右。公营部门、医疗护理部门和非全职雇员当中女性的比例偏高。女性创业的比例也仍然大大低于男性。这表明,传统观念隐性歧视的影响依然存在,仍需进行有针对性的长期努力。

(原标题:挪威产假的“国家付薪”和“爸爸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