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外语片翻译三宗罪:硬装搞笑刻意接地气
一宗罪 硬伤频出,翻译人员大多是兼职
作为一部以“史诗浩劫”为主题的科幻巨制,《环太平洋》讲述了距今数十年后的人类世界,为了抵御海底不断出现的巨型怪兽攻击沿岸城市,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环太平洋国家组建了一个名叫“贼鸥”(Jaeger)的巨型战甲队,联合向怪兽发起反攻。
影片视觉效果震撼,深得好评的同时,一些观众在网上对翻译进行了一番“围剿”,甚至因几处明显的错误,质疑翻译者外语能力不过关。比如,片中的sort of被当做了softer而翻译成了“对我温柔点”,而“香港是人口(population)最多的地方”,也被翻译成了“污染(pollution)最大的地方”。
外语片的翻译遭受质疑,这些年并不鲜见。去年的《悲惨世界》,其翻译被认为“韵味全无,且误译多多”,比如英语原意“把旗杆拿过来”,被译成“降旗”。业内人士坦言,目前国内进口片字幕翻译有长影译制厂、京译、上影译制厂三支队伍,除此之外,字幕翻译大多为具备中英文能力的电影行业相关工作人员,如媒体人、大学老师或者电影公司内部人员,只有个别是专业翻译。
记者了解到,进口片译制时间偏短,尤其是分账大片,一般都是在上映前一个半月才拿到剧本和音像素材,接着利用2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翻译、配音、审核等多个流程,其中留给翻译的时间很短。而相比进口分账大片,买断版权的进口片更没有外国制片方的译制把控,翻译质量更缺保障。
二宗罪 为求接地气,刻意网络化
关于《环太平洋》的翻译,“发挥过度”也被广泛提及,尤以“天马流星拳”为代表。影片中,美国造的机甲战士“危险流浪者”在战斗中使出了绝杀之一,英文原名为“hammer rocket”,中国香港版翻译是“手肘火箭”,而内地版字幕则变成了“天马流星拳”。不少观众认为,翻译者刻意“接地气”,发挥网络、流行特色,却有过度之嫌。贴近流行热点的翻译,一度被认为是对正儿八经翻译的革新,近年来却遭遇越来越多的批评。这也是《黑衣人3》曾遭遇过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HOLD住”等夹杂流行用语和古典诗词的台词,从外国人嘴里不断吐出,得到褒贬不一的反馈。
巧的是,《黑衣人3》、《环太平洋》的字幕翻译都是贾秀琰。30岁的贾秀琰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宣传人员,在办公室一位年长同事的偶然引荐下,兼职做起了进口片的字幕翻译。对于再次成为话题中的人物,贾秀琰回应称:“‘天马流星拳’并非瞎翻,自己是做过一些功课的。了解到影片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是个不折不扣的日本动漫迷,他在影片中大量借鉴了日本动漫中关于怪兽、机器人的设定,在翻译‘hammer rocket’这个招式时,我想,用‘天马流星拳’会不会更形象一些,因为那个动作类似‘天马流星拳’的招数,用胳膊攻击。如果我翻译成了‘咏春拳’,那才叫接地气。”她同时表示,字幕翻译的风格在变化,引起争议是可以理解的。
三宗罪 追求搞笑的字幕让人出戏
如今,相对官方字幕组,“民间”字幕组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而翻译环境更宽松,可发挥的空间也更大。
搞笑幽默的字幕,一方面受追捧,一方面也被批评。有观众就表示,网络语言过多或者翻译者太多自我因素的介入,很容易让人出戏。真正高明的翻译还是离不开“信达雅”,译者能令观众忽略其本身,藏于作品之后而非凸显其中,才算是高水平,有网友就说:“我不需要有人用‘地沟油’、‘Hold住’这种语言,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不停地提醒我,‘嘿,你看我幽默吗?我字幕也有笑点’。”业内人士表示,有时网络语言对轻松喜剧类的片子来说,确实达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盲目追求流行语以致泛滥成灾,很多时候,让人欲哭无泪。
■同步播报 首周票房揽下近3亿 《环太平洋》开始准备续集
金报讯(记者 丹娜)上周,内地电影市场票房迎来了大幅提升,其中3D科幻巨制《环太平洋》贡献最多票房。记者昨日获悉,该片自7月31日上映以来,首周就轰下2.8亿票房,无悬念登顶内地周票房冠军宝座。而该片的票房佳绩也在无形中助推影片续集悄然上马。
细心的观众一定会留意到,《环太平洋》中香港的机甲库其实有六个位子,影片却只刻画了中、美、俄、澳四大机甲战士,“另外两个位子是空的,其实我们都设计好了。”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如是说。事实上,该片一早就具备了续集优势,早在该片拍摄之初,曾与德尔·托罗一起完成影片剧本创作的著名编剧特拉维斯·比彻姆,已经开始忙于创作《环太平洋》前传绘本小说,很早就对续集产生了若干想法。而在电影上映之前,这部名叫《环太平洋:元年》的前传绘本小说已经在全球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