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无罪却要赔偿?消保团体随便告告 你怎么就判赔了
前几年顶新油案发生后,消保团体纷纷替消费者代位求偿,最近的民事判决结果也纷纷出炉。前几日法院宣判,认定正义公司也是遭上游厂商欺骗,不过还是要赔偿,这已经够衰小了;接着的顶新越南油案,明明刑事部分无罪,民事却要赔偿消费者而且赔更多,更让人一头雾水,黑人问号满脸。
会有这种情况,看似为消费者发声,实则享受「消保团体好棒棒」掌声的消保团体就是始作俑者。我们理想中的消保团体,应该要在审慎查证,掌握明确证据和可信的测试报告后,对确定有问题的厂商和产品提出质疑才对,毕竟「消保」团体嘛,消费者保护才是初衷,摧毁商人应该不是宗旨才对。然而,消保团体常有的行径,却是急着指控、忙着提告,乌龙案件一个接一个,但没关系,偶尔像彰化地院判的越南油团讼案一样判赔成功就值了,人民依然看消保团体是英雄,没有什么业者被冤枉误会这种事,全天下卖东西赚钱的都该死。
消保团体最为人知的就是消基会和消保会。随便回顾一下消基会的历史,很明显可以发现一个套路,就是用伪科学的报告、似是而非的论调,加上夺人眼球的农场标题,立马就能营造出「消基会又抓出黑心商人噜」的效果。像是曾有有机农产被消基会指称验出农药,该农场的农产立刻无人闻问,结果却根本是检验方法错误造成的,但即使农人提告胜诉,失去的商誉也跟变心的女朋友一样追不回来了。
又或是消基会验出佳格「得意的一天」油品含有苯,消基会也立刻控诉「毒油流窜全台」,可是瑞凡,这世界上有个叫做背景值的东西你知道吗?空气、水甚至母乳里都含有微量的苯,只要在容许值内,根本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即使是最近,都看得到消基会嫌市售的包装碱性水水质不够硬,好像水越硬品质越好一样,让人看了拳头都硬了,只能说有些消保团体的水准就跟吐瓦鲁和马尔地夫一样根本低于海平面,眼看人家马尔地夫都在积极填海造陆了,消保团体不赶快也把脑洞补一补吗?
随便举个例子就很清楚,月前消基会指控市售柳橙汁有6成标示不实更是最新的乌龙事件,混淆糖度与糖份两者差异,以哗众取宠的内容吸引消费者目光,却对厂商信誉造成莫大损害,事后也不见补救措施,仅辩解是担心市售饮料甜度过高,「为消费者健康把关」之举。这样搏版面,有办法真正为消费者发声吗?
前几天宣判的案子也是如此,当初消基会大张旗鼓,什么联合800多位消费者「向51家黑心业者提告」之类的,结果除了事后默默撤告部分业者之外,唯一判赔的正义油品还顺便被法院认证并不知情,简单来说就也是受害者的意思。嗯?说好的黑心业者呢?为什么只有无辜受牵连的下游厂商?
接着的越南油消保会团讼案就更不用说了,一审无罪、二审审理中的案件,依无罪推定原则来说,油品到底有没有问题都还是未知数才对,消保会却还赶着提告求偿,算了,毕竟是低于海平面的水准,会「灭顶」好像也不意外啦;然而奇怪的是,法官还真的要求业者赔偿了,到底是哪招?明明是个刑事部分一审已宣判无罪,法院认为并没有搀伪假冒或是危害人体健康之虞的案子,民事部分却被法官要求赔偿,真的是「我随便说说,你怎么就信了」,消保团体随便告告,你怎么就判赔了?
只能说当急着邀功的消保团体遇见民刑事矛盾大对决的法院,还真是如最近很红的安娜贝尔电影一般,造孽啊。
●作者罗子翰,国立大学理工研究生。此文为读者投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