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生二代深耕台湾 改良印尼菜创业

父亲印尼华侨陈台生父子二代深耕台湾,展现多元文化优势适应能力,把家乡料理改良为台湾人口味。陈台生和女友高靖雯一同在台北开复合式咖啡厅,成功在社区打出名号

台湾多年来的侨生政策,让大专校院学生来源更加多元,许多侨生毕业后留台工作、组织家庭,也充实了台湾的人才库

「陈台生」的名字,就有一股浓浓的移民意涵。他的父亲陈志民17岁从印尼婆罗洲的家乡,只身来台求学,先在国语日报学了1年华文,后考上圣约翰科技大学,毕业后娶了台籍太太,在台北吴兴街开便当店,养活一家老小。

陈台生在台湾出生,但每年都会跟着父亲回印尼探亲,婆罗洲的华侨多半是客家裔,陈台生讲起话来也有微微的客家腔,「虽在台湾生长,但印尼背景,一直让我有种说不清的情感。」

陈台生后来就读台北城市科技大学电脑通讯系,认识了同年龄、就读企业管理系的高靖雯,两人一同在披萨店打工,对餐饮产生浓浓的兴趣,也逐渐萌生毕业后要创业梦想

印尼背景是陈台生的最大优势,他先是把祖母绝学手工繁复的「千层糕」,发展成网路热销商品。道地的家乡口味,让很多在台印尼华侨难忘不已,曾在半个月内接到400、500个订单烤箱从早到晚都没停过,一家人得分成3班轮流赶工。

但他们不以此满足,心中一直存着一个创业梦,希望开设实体店面,为此走访全台各地取经。高靖雯形容这个过程是「偷学」,多观察、多接触,打工时也努力学习各种流程,不只当作上下班打卡的工作。

经过多年的摸索,终于在台北市景美地区找到一个闲置的店面,投入新台币300万元预算,开设了一家复合式的咖啡厅,卖到地印尼特色料理,也卖咖啡、甜食,当然也包括传自祖母的拿手千层糕。

其实一开始,陈台生的父亲只想开餐厅父子俩路线理念不同,「讨论」了好一阵子。陈台生认为印尼口味太重香料太多,台湾人不见得能接受,也难打入年轻人市场,于是发挥十足耐性,带着父亲到处参观异国料理餐厅,终于成功说服,「让他看真实的例子,比空想容易多了。」

如今陈台生已得到父亲厨艺真传,并把印尼料理精致化。高靖雯说,老一辈认为「好吃」最重要,料理常是黑黑一坨,客人都不愿意拿手机出来拍照。后来他们改善摆盘,把配菜汤水分开,慢慢摸索出台湾人喜欢的简餐形式。

小俩口的咖啡厅取名为「天岛」,有天堂的慢活,「岛」则是源于陈台生的家乡岛屿之国印尼。老房子砖墙本来涂了一层厚重水泥,遇上台湾潮湿气候易生壁癌,陈台生把水泥敲掉了一半,让红砖能「呼吸」,不仅是店里最美的装潢,也是父子侨生两代,在台打拚的最佳写照。10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