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减碳支出 115兆美元起跳
全球若要达到气候目标,到2050年将投入115兆美元于太阳能发电、电动车等洁净能源。图/美联社
各国矢志大幅降低排放量以达到气候目标,包括中、印等国家皆承诺会投入洁净能源,但气候分析师与经济学家指出,这些政府除了必须付出惊人的成本之外,在国内展开产业改革也势必面临政治阻力。
总部在阿布达比的国际再生能源总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3月时指出,全球若要达到气候目标,到2050年将投入115兆美元于太阳能发电、电动车等洁净能源,如此才能让全球气温上升减缓至摄氏1.5度。
全球气候目标源自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在上周美国总统拜登主持的地球日气候峰会亦为焦点。
减缓气候变迁立意良好,但这必须投入的庞大成本,改造钢铁业、农业、海运业等许多产业,对各国政府来说是一大挑战。
全球降低碳排放希望大多放在中国、印度身上,两国仍高度仰赖燃煤发电。中国目前是全球碳排放最高的国家。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际关系教授维克多(David Victor)表示,要实现零排放,需要执行「减少使用所有化石燃料」的艰困任务。但他直言:「水泥、钢铁、农业、航空业与运输业该怎么办?当你研究激进的技术改变时,就会发现你高估了短期内转变的可能性。」
根据中国清华大学气候专家去年10月发表的报告,中国必须在未来30年投资21兆美元改革运输、工业、建筑产业,同时建造核能、风力太阳能发电厂,以实现206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此金额约合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毛额的逾2.5%。
光是要中国减少使用煤就不是简单的事。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的能源消耗中,燃煤发电即占56.8%。
同样在快速成长的印度也是挑战,该国近半的能源须依靠燃煤供应,是全球第二大煤消耗国。
尽管印度总理莫迪重申2030年前兴建450GW(gigawatts)再生能源目标,但分析师与能源业高层皆认为,印度就连2022年再生能源发电175GW的中程目标都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