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林全接受日媒专访 两岸外交经济国防全说给你听

行政院林全接受日媒专访,大谈两岸外交关系。(资料照/记者季相儒摄)

记者翁嫆琄/台北报导

中国大陆打压下,台湾的两岸外交关系受挫,加上总统蔡英文上任后推动一例一休等政策,不但未让政府获得赞声,反让蔡英文民调直直落。行政院24日公布院长林全近日接受日本经济新闻》的专访全文,林全除了大谈蔡政府推动的各项政策,强调政府的努力外,也提到TPP的未来、新南向、跟美国、日本的关系、台湾国防政策等。

林全长接受日本经济新闻专访问答全文:

第一题

问:新政府上台以后已经一年多了,推动了不少政策,但还看不到成效,所以昨天晚上出来的民调显示,现在蔡总统的施政满意度21%,请院长总结一下这一年的施政。

答:首先要特别跟您提出的是,民调有很多种方法,所以不要完全相信单一的民调,我们希望有更多客观数据。

行政院团队跟蔡总统,很努力推动许多改革,或许过程中有很多争议,但是我们相信还是有很多社会大众是支持的。

第二,过去这段时间,我们看到的一些改革,也许成效或成果不是那么显著,主要原因是重大改革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要看到成果,必须要有点耐心。但我们的大方向,基本上还是得到社会大众支持的。

我们来看几个重要项目。从去年520到现在,我们的改革分几个部分进行,一部分由蔡总统参与或领导,这部分大都都涉及到行政院和行政院以外其他的各院。譬如年金改革涉及考试院的业务,司法改革涉及司法和行政部门之间的很多工作。因此这些改革,总统府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不是行政院能完全左右的,行政院是站在配合的角度来处理。

至于行政院可以做的改革,大部分跟蔡总统在520执政前、竞选时很多财经方面政策或社会政策,关系比较多。

在财经政策方面,最主要依据蔡总统竞选的主轴。她选举时提出来希望能在财经方面做到三个重点: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就业,第三是分配。为什么提这三个?主要原因是过去台湾经济政策大部分追求经济成长率,追求经济成长率的过程,是以贸易作为手段。但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很多产业开始外移到对岸以及东南亚国家,产业外移之后,让台湾就业的机会变少了。即使我们追求贸易增加,但因为海外投资增加、产业外移的关系,经济成长率提高未必让我们就业状况得到改善。就业状况不改善,也会造成薪资偏低、以及社会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因此,虽然我们希望追求经济成长,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经济成长能够透过创新、就业跟分配来带动。

从这样的主轴来看,520之后,我们所做的努力,还是可以看得到。譬如创新方面,过去台湾的资讯产业其实已有很好的基础,但除了资讯产业之外,我们需要更多新的产业,所以我们提出所谓「五加二」的产业。也就是说有7个产业,对我们创新和产业发展来看是更多元、更有帮助的。

这7个产业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亚洲•矽谷」。「亚洲•矽谷」主要是希望能把工业4.0观念结合进来,未来很多新创产业,包含智慧化的工业发展、人工智慧、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我们希望能够带动,因为这跟台湾未来的产业发展有关。

第二个就是智慧机械。台湾已经有很好的机械业的基础,我们希望机械产业发展也能往前迈进。

第三个就是绿能,特别是风力发电跟太阳能发电。我们觉得这有几个意义,第一个就是台湾要让核电终止,就必需要有一些其他能源能够进来,而因为我们也有空气污染的问题,特别是冬季因为风向的关系,造成空气污染的状况比较严重,所以我们也不太可能过度依赖燃煤发电,最好的方式还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力和太阳能。台湾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条件,在全世界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希望在这方面有大幅度的扩充。

另外还有国防产业及生物科技的发展。除了这五大产业之外,另外还有二个很重要的,是在现有产业里面做一些努力,一个就是新农业。台湾的农民拥有的土地通常都比较小,因此做有效率的生产很困难。其实农民所得占其所有所得的百分比非常低,主要所得来源还是来自非农业所得。换句话说,大部分的农民都不是专业农。我们希望有年轻专业农民进入,那就需要在土地方面做一些整理,然后建立新的发展环境,这是新农业的重点。

再来就是循环经济,协助产业发展高质化,解决污染的问题。因为台湾的人口非常稠密,所以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如果制造污染,对台湾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而言,是不能忍受的。因此台湾必须面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如果让整个生产的产品可以走向循环经济,也就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这些原料、或废弃品、或对环境会造成负担的东西,做更有效率的利用。我们的长远目标是,让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都可以变成有经济利用价值的,循环利用下去,可以把台湾产业对环境所造成的负担,减到最低。

这是我们所讲的七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发展重点,这些其实都是要带动产业的创新,所以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创新也牵涉到人才的问题,因为创新的根本,来自于人才。如果没有人才,也不可能有创新。所以我们才会在就业的领域里面,提到如何培育人才或引进优秀的人才。因为就业要能够改善,不是增加一般的就业机会,而是增加有高薪的就业机会。台湾面对低薪的困扰,已经有将近20年的时间。台湾的薪资随着产业外移,几乎都是停滞的,甚至还是倒退的。如果希望就业机会增加,并伴随着比较高的薪资,那势必要让我们过去的产业经营方向有所改变。也就是说,台湾过去是以降低成本,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手段。我们希望未来以提高附加价值,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手段。我们需要有更多优质及高薪的就业机会,这是我们的政策目标。

分配的部分,当然也有很多。

当然,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要创造出「5加2」这样的环境来。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观察,第一个就是看我们的立法。为了让绿电能够在台湾成长,去年底修正了《电业法》,新的《电业法》让绿电的发展走向自由化,也让我们的风力发电开始有一些新的机会。现在看到台湾西部海边的离岸风力发电,那很可能是未来、至少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离岸风力发电机场域。岸上风力发电,中国大陆做的很多。台湾西部海岸离岸风力发电,很可能是亚洲第一个做得最好的。我们现在了解,大概全世界只要在风力发电上有竞争力的厂商,几乎都来到台湾,申请区块作环境评估,希望可以取得机会。

由于发展风力发电需要有一些像是港口、船等资源,还有电力联网的问题,所以这些基础建设我们要赶快来做。我们预期在未来二年之后,会慢慢起来。四年之后,台湾的风力发电会有爆发性的成长,大概可达到3到5个Gigawatt,应该超过了至少一个核能发电厂的发电量,甚至是2个以上的核能发电厂都有可能。

我们还有太阳能等等。总而言之,我们必须透过法律的修改,改善整个环境。

我们也做了很多人才方面的松绑。台湾要把更多的研究资源跟产业结合,把产业、学术圈,还有研究机构这三个部分的资源结合起来。所以我们最近通过了《科技基本法》,就是希望把学术圈和研究机构的研发,能更顺利的带到产业界。

同时,我们也做了很多人才方面的松绑,这主要是看立法院最近所通过的一些重要的法律案,包括金融监理沙盒的一些实验性的金融营运模式,我们现在允许能够在市场上发生。

第二题

问:日本现在推动TPP-11(11国),可是美国已经离开了,对台湾来说,TPP还值得参加吗?

答:我们认为当然值得参加。因为台湾毕竟还是以贸易做为主要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对外的开放是必然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尽量减少贸易之间的障碍

台湾在过去因为加入WTO的关系,让我们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变的非常多元化。但是在WTO的谈判发生阻碍之后,各个国家开始进行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在这方面来说,对台湾是不利的。主要不利原因是因为对岸的关系,对岸会以政治的理由去影响别的国家,阻碍跟我们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造成我们与对岸在经济上或政治上的冲突。我们也希望台湾还是要克服这些困难,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加入多边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在过去TPP第一轮谈判的时候,台湾就已经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加入。这次因为美国的退出,日本变的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很乐意看到日本身为TPP的推动国,在未来重新考虑扩大TPP的时候,能把台湾纳入邀请加入的对象。我们会很乐意有机会加入这些多边贸易区,做更多的市场开放。

第三题

问:那台湾对TPP会有什么样的贡献?

答:首先,台湾整个的GDP或经济实力在全球来看,仍然是非常好的。同时我们认为台湾市场的开放程度,其实也是成熟的。所以我们希望透过TPP的自由贸易,在双方互惠的情况下,能够让彼此经济得到好处,所以台湾加入绝对有助于TPP。

第二,TPP主要特色就是希望在比较高的环保、或是劳工等条件下去运作,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够看到更公平的贸易。这个公平贸易是指说,这些国家彼此之间不要以造成环境污染、利用廉价劳工,或一些不合理的制度来提升竞争力,导致国际贸易之间的不公平,这是TPP的基本精神。

我们认为,这个精神对台湾来看是好的,因为不管在劳工的条件、或是环境这些标准上来看,我们都是往前迈进,所以我们的加入是有助于TPP去实现这样的理想,走向更公平、而且是追求一个不会剥削劳工、剥削环境的方式,来达成贸易繁荣的趋势。所以我觉得台湾加入TPP,其实有助于实现TPP的理想。

第四题

问:台湾也有ECFA跟RCEP的计划,目前ECFA看起来没有进一步的动作,现在的状况怎么样?然后,大陆的「一带一路」是否会成为台湾对外发展的障碍呢?

答:台湾希望能够对所有的国家开放,跟全球都能够有很好的多元经济关系,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很小的经济体,靠经济开放来达成我们的繁荣,我们更是乐意跟对岸有比较好的经济关系。

因此,台湾不会以加入某一个区域的自由贸易为唯一目标,而是平等看待。我们也希望能跟中国大陆维持非常好的经济关系,包含过去所看到的ECFA的签订,或是其他更进一步的去降低双方贸易障碍的措施,从经济互惠原则来看,都是好的。

过去这段时间,我们看到国人对ECFA的反弹或者抗拒,主要是来自于担心我们的经济向某一边过度倾斜,希望台湾能够平衡发展。所以我们强调跟对岸维持好的经济关系,我们也愿意跟对岸继续谈后续有关降低双方贸易壁垒的一些作法,走向更开放。

但同一时间,我们也希望跟其他国家,如日本、参与TPP的国家、美国及欧盟,都能够有好的经济关系,或是把双边的贸易壁垒降低,这是台湾对国际贸易的基本态度

第五题

问:民进党政府一直说想要减少对大陆经济方面的依赖,所以行政院推动新南向政策。现在减少依赖对岸的经济状况如何?

答:台湾跟对岸因为文化、语言的相似度非常高,加上对岸在过去30年的市场开放,让它的经济成长率非常高;因此,台湾和对岸经济关系的密切化是必然的,而且也是不应该去抗拒的事实。

不过,我们希望台湾不要只和中国大陆或任何单一的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关系。不能因为对岸有这样便利的语言沟通或文化背景,我们就只去发展与对岸的经贸关系,而忽略掉与其他地区建立的经贸关系。其实,东南亚很多国家都跟对岸一样,都有非常高的经济成长率,只是因为在语言方面,也许不像对岸一样跟我们完全相通。所以我们会有新南向政策,来促进彼此的交流。否则,我们在拓展多元关系方面的发展将是不足的。另外,我们跟日本和美国,过去长期以来都有密切的经济互补关系,希望这个互补关系也能够持续加强。

一般社会大众认为我们经济不要过度倾斜,其实也是希望能够看到一个平衡的发展,而不是只是单一跟某一边发展,而忽略了其他地区。这对台湾来看是不好的,因为台湾是开放的经济体,我们必须要看到全球,而不能只看到某一边。

第六题

问:请问今年一月日本交流协会改名,然后台湾的亚东关系协会也改名,这个动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对台湾来看,是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台湾跟日本有非常密切的经济关系,长期以来民间互动非常友善,往来也非常密切,而且台湾跟日本经济之间的合作和互补也非常多。

但是我们很遗憾,日本政府在去年520之前、或是更早之前,因为考虑到跟对岸的政治关系,所以刻意跟台湾在很多官方关系往来上保持非常远的距离,这些距离造成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困难。

日本现在把在台湾的代表机构更名,代表双方之间愿意正视过去因政治上的隔阂所造成的经济发展障碍,愿意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所以,我们认为更名是代表日本更愿意去推动跟台湾之间的经贸交流。

第七题

问:对于更名后大陆表达强烈抗议的看法?

答:我们能够理解对岸有很多政治考量,但是我们认为两岸之间的问题,不应该用零和的方式来看待,而是应该找到一个双方互利的平衡点;同时,我们也希望台湾能够跟对岸透过更多善意的互动,让这类完全以零和方式来思考两岸关系的作法,能有所改变。

第八题

问:日本和台湾的关系非常好,因为台湾人都对日本人很好。但是台湾与日本也有很多非常复杂的历史,所以今年发生了八田与一的铜像事件,让许多日本人很担心这个问题成为台日关系的障碍,要如何克服?

答:台湾和日本因为历史上的因素,一直都维持非常密切的关系。当然台湾和对岸也有历史上的因素,也维持密切的关系。

所以台湾在政治上的想法是多元、分歧的。这种多元分歧,在台湾这样的民主开放社会来看,应该要彼此间互相尊重和互相容忍。因此,我们乐意和日本或对岸发展更好的关系,也希望透过更多的交流,让对方更了解台湾多元社会的特色。

至于八田与一铜像被破坏的事情,从理智和现代化的民主社会的观点来看,都不是个好现象。铜像被破坏之后,台湾社会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这个行为是不恰当的。这个破坏铜像者,目前也受到法律的制裁。

此事件也显示台湾虽然是多元社会,但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动作和想法。我们希望不要过度渲染这个事件,造成对立的假象,而是希望能透过台湾跟日本及跟对岸之间更多的交流,促进彼此了解,以减少冲突。

所以我鼓励日本更应该和台湾进一步密切交流,让台湾社会更多抱持不同意见的人,都能更了解日本,更看到彼此。我们之间的往来,对双方是好的。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第九题

问:有关福岛五县食品开放的问题,从你们的立场来看,科学上的问题都没有;但现在进一步的动作完全看不出来?所以,进一步的动作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或进一步的时程?

答:台湾对食品安全的争议,其实不只是日本福岛地区的产品输台问题,也包含其他国家产品输入台湾。

食品安全的争议,会在台湾变成复杂的问题,往往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地区,而是台湾在食品安全制度上的一些盲点问题。

台湾社会大众对于食品安全会有这么多疑虑,主要原因是我们在食品安全上,政府的权威性、或说是政府的信用容易被挑战。这也表示我们政府过去在食品安全上的努力是不够的。

政府在提出很多食品安全的科学证据时,因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批判,所以也不容易得到人民的信任,这部分的问题必须加以克服。换句话说,有关食品安全科学证据的问题,政府的权威性一定要能够建立。建立这方面的权威性,当然必须在很多制度和程序上做得更完备。

在程序上,处理食品安全的第一个问题是风险评估,也就是到底有没有风险,要能够先确定,而且要让社会大众能相信政府所做的评估。

除了风险管理上的问题之外,其次就是风险沟通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对食品安全的部分,一旦在科学证据上评估没有安全问题之后,还必须让社会大众能够理解为什么它是安全的,这就涉及风险沟通。

过去不管是美国的牛肉输到台湾、甚至欧洲的一些产品输到台湾,都有过类似的争议。我们尝试着在未来建立几个案件,让风险评估与风险沟通的处理程序完备,建立大家的信心。过去加拿大牛肉开放时,我们就成功做到,但主要还是因为这个部分的争议性比较小。

当然,日本福岛食品输入台湾,在科学验证以及风险评估上来看,其实我们是走完了程序;但对于风险沟通上来看,显然是遭遇到非常大的困难。这个部分我们必须再去检视。

我们不能够、也不希望是完全针对福岛,而是针对台湾所有食品安全的议题,建立一个风险沟通的程序,让社会大众可以信赖。我们必须要去面对下一个困难的挑战,我们也很努力。上次日本福岛食品风险沟通过程中,我们做了几次公听会,只是那些公听会或许有一些政治动机或经济因素。总而言之,这些公听会显然是不成功的,所以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做一些检讨和制度上重新的厘清,希望未来的风险沟通能够在程序上,还有整个议题讨论上,都能够让社会大众安心。这是我们必须要去面对的。

第十题

问:还要再开公听会吗?

答:我们不希望把这个当作单一案子来看。我们检视未来任何一个食品安全议题的时候,都要思考该如何进行风险沟通。这一套制度,要大家都能够接受,而过去风险沟通是连公听会都很少开的。但我们虽然举办了公听会,但我们那时的作法显然还有一些问题,而社会对风险沟通程序,依然不是那么熟悉,会有很多意见。我们希望建立一套秩序,风险沟通的程序如果建立起来,对于食品安全的争议,才会减少。

第十一题

问:所以目前可以说都没有时间表

答:没有时间表。只要我们订出时间表,人家就会怀疑我们已经有目的。如果我们今天有时间表,人家就会说时间表到了,你就要开放,那么你的沟通就是假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一步步来做。

我们在风险沟通的制度及秩序上,其实还有很多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在台湾,食品开放议题都这么困难,我们过去没有一个很成熟的制度,我们希望这个制度先能建立起来。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间,我们应该是按照制度走,而不是说什么时候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到,那是很危险的。

第十二题

问: 跟巴拿马断交之后,跟巴拿马的FTA仍会继续吗?

答: 这是第一个与我们签定FTA的国家,终止双方的外交关系,这个可以当成政治问题,也可以当成经济问题。就经济问题来看,它对于实质的经济影响是不大的。因为巴拿马跟我们之间的贸易数量,其实占台湾的整个贸易量不到0.1%,数量是很有限,所以这个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在经济上,实质的冲击几乎是不存在的。当然这不代表冲击完全没有,毕竟双方之间还是有一些彼此的出口,是享受零关税。如果将来FTA停止的话,零关税就必须恢复到现状,对于从事这些贸易的企业来看,不管是巴拿马方面,或是台湾这边,多少是一个市场的冲击,虽然这个冲击非常微小,但不能说没有,毕竟还是有人会受到影响。这个影响当然可以说是双方人民的损失。这是我们会关心的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政治问题,我们要如何看待这个情况?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如果终止自由贸易协定的话,在政治上的意义是什么?台湾还是希望能够维持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对世界各个国家能够尽量地开放。不管是大国、小国,只要是能够让彼此互惠、互利、对等的开放,在我们来看都是有意义的。因此我们也不希望因为自由贸易协定的终止,而造成我们开放程度变少,这是我们在政治上希望能够释放的讯息。但我们也考虑到,巴拿马跟我们终止外交关系之后,双方之间的政治立场到底是怎么样?

巴拿马今后虽然跟我们没有外交关系,但是对于台湾的投资、贸易,和一些发展,到底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果他采取友善的态度,当然FTA将来可以用其他方式来延续,自然而然也就会很顺利地过渡过去。如果巴拿马在态度上,是被动的,或者是消极的,那当然我们的考量就会不一样。不过基本上来说,台湾还是希望能够从一个开放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但是前提是必须要站在一个对等、互惠的基础下。

第十三题

问:跟巴拿马断交以后,有些媒体报导将来会有更多的国家跟台湾断交,请问您的看法?

答: 在520之后,台湾跟对岸之间其实是存有一些沟通上的困难。这些沟通上的困难,也造成对岸在很多地方过度僵化,而且是损害到未来两岸之间长期的友善关系。对岸用他的强大经济影响力,去影响巴拿马跟台湾之间的外交关系,只要他继续维持这样的作法,我们维持跟邦交国之间的关系,确实是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和困难。

只要对岸觉得这个政策是有效的,就会继续执行;所以我们要问,这个政策到底对我们台湾会产生什么样的实质影响?其实主要影响就是与我们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可能会减少。不过台湾目前维持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本来就已经非常地少,所以我们还是强调实质的经济关系和(实质的)对外关系是更重要。在对岸跟我们目前的状态下,我们必须证明给大家看,即使我们有断交的事实和威胁,但是台湾不会因为这些压力而屈服,这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大家都能了解,即使对岸不断地去施压并中断我们跟邦交国的外交关系,在台湾的主流民意不会屈服于这些压力的时候,这个事情才会终止下来。

第十四题

问:具体来说,有人说欧洲的梵谛冈、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有危险,是不是真的?

答:我们现在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都可能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这个可能性我们不排除;但是我们也不会评论哪一个国家一定是他们的目标。我们愿意与任何一个邦交国维持好的关系。外界有一些猜测,或是根据某一些事实所作的一些评论,未必都是正确的,但是不适合我们在这边去回应或猜测。

第十五题

问:大陆对台湾政府人民一直软硬兼施,他们的做法会不会达到统战的成果?有的人说这样做法让台湾人民很生气,所以台湾人跟大陆距离越来越远,有的人说反而会让台湾和大陆越来越靠近,院长的意见是什么?

答:我认为对岸如果以中断我们和其他邦交国的关系,作为一种统战的手段,那并不是一个很高明的作法。对岸所讲的所谓的「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原则」。但是「一中原则」到底什么内容,在台湾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说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有人说「只有一个中国要共同表述」等等,各有不同的讲法。

但是这个「一中原则」对岸是怎么展现?对岸说台湾与巴拿马中断外交关系是「一中原则」的实现,那代表大陆所讲的「一中原则」就是要消灭中华民国。如果「一中原则」是消灭中华民国的话,这个「一中原则」台湾大多数的老百姓是不会接受的;而且也戳破了国内某些人一厢情愿的想法,认为「一个中国」是「各自表述」。

我相信,这是为什么台湾绝大多数的人民不能接受对岸以中止外交关系来强调「一中原则」的贯彻,因为这个「一中原则」是代表没有中华民国存在的「一中原则」,那怎么可能是「一中各表」呢?

这说明了为什么不论是主张「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或完全不接受「九二共识」的人,都会认为中国大陆实现「一中原则」的作法,是不利于两岸关系的。

第十六题

问:昨天晚上的民调说(台巴)断交的事情是台湾蔡总统满意度下降主要的原因,台巴断交导致(蔡总统)满意度下降是否表示大陆在世界上对台湾的围堵会动摇台湾人民的信心呢?

答:我刚讲台湾是一个多元开放的政治体系,所以各种不同政治信仰的人我们都有。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台湾人民不会认为围堵台湾是正确的作法,只会让他们更认为中国大陆的作法对台湾是难以接受的。既然难以接受,我也不认为大多数的台湾人会因此而动摇他们在政治上的看法。当然每个人的意见会不一样,所以媒体的报导,即使是民调,也有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政治态度和立场而已,我觉得这些都要检视。

第十七题

问:民进党政府一直以来对大陆实质(关系)想要继续维持现状,但是从大陆来的压力不断,请院长总结一下新政府过去一年的两岸政治。此外,(台巴)断交后蔡总统谈话表示要重新评估两岸情势,有人说这表示蔡总统有改变态度的意思,可否请院长说明一下?

答:我想总统会提这个主要还是因为,两岸的关系随时都要审视,虽然我们维持现状,但是在现状的基础下,任何的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检视,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维持现状的立场会改变。台湾民众对两岸未来走向有很多分歧的看法, 这些分歧的看法如果同时包容的话,维持现况是目前避免冲突最好的做法,这个基本的主调、基本的策略并不会改变,但是(如果有)任何情况发生,在大的原则下我们随时检视,是有必要的。

第十八题

问:美国期待台湾的国防预算能够达到(台湾) GDP的3%,但一直未能达标,台湾政府想要让军力提升,(请问)将来什么时候(国防预算)可以达到(GDP的)3%?

答:我们不会为了3%而3%,我们国防支出要用在真正对国家防卫有帮助的方面。假设为了达到3%而去做一些不必要的投资,或花了很多军事维持人事费用,则对增加国防战力,不见得有帮助。我们会考量国家防卫需要。台湾现在最大问题在于不容易购买到先进武器,我们在这方面应投入更多资源,但这不是我们今天想要做就能做到的,譬如台湾需要潜舰、更好的潜舰,但包括日本都不敢卖给我们更好的潜舰。这不是我们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要能买到我们需要的东西。

因此,我在去年520前,就跟美国智库来访人员也提到过,我们认为台湾的国防预算可以增加,但要增加在我们想要的地方。以军事设备投资上来讲,如果并非适当的项目 我们不会盲目增加;但只要是对国家防卫有帮助的预算,我们一定会支持。

当然,这也衍生了其他问题:我们要如何维持台湾国防?我们必须要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也许我们需要的先进武器,不能完全靠购买取得,因为那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台湾必须有能力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换句话说,如果台湾有自己的国防工业,在不对称战争之下,我们所持有的防卫力量,可以由自己来主导。

过去台湾曾经发展过IDF战斗机,在那个时代算是相当进步,但这些战斗机还是有些部分不能自己制造。如果能提高维修与台湾自制的百分比,对我们的国防产业,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所以我们把国防产业纳入五大产业创新之一,就是希望透过政府的力量,能培养出我们自己的国防产业,特别是军舰和飞机方面。当然这都要经过很多努力,因为还牵涉到对机密人事的管理、发展策略,以及技术等等。我们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做一个盘整。如果我们能够有强大的国防产业,国防支出就不是一个消费性的支出,因为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成长。

未来我们希望国防支出成长过程中能带动产业升级。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在取得外购军备困难的情况下,对我们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如何维持台湾防卫能力,特别是以不对称的方式来思考我们的防卫。这部分的投资,台湾要发展出自己的模式,不能完全靠别的国家。

第十九题

问:接下来是台湾和美国的关系。去年底川普总统和蔡总统电话通话,但后来状况出现很多变化,北韩问题转趋严重,美国需要大陆协助,和大陆的关系看起来越来越密切,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情况?这对台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我想就经济关系而言,美国仍然是对台湾最重要的一个国家。美国长期以来对台湾也维持非常友善的态度,相信这样良好的关系,不会因为北韩的问题,而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变。

当然我们也了解,美国为了维持区域的安定,必须同时和中国大陆维持稳定的关系。我们也相信美国能够在这上面取得平衡,事实上美国也一直强调希望两岸能够维持现状,在和平的基础上进行沟通。我们在这方面的立场(和美国)应该是一致的。我们也希望对岸能够理解,唯有彼此在善意沟通的情况下,建立互信,两岸关系才会愈走愈好。

第二十题

问:现在美国对台湾的军售情况如何?

答:美国应该会持续检讨台湾的军事需要,也会持续进行军售的安排。

第二十一题

问: 据报导美国已将尖端战机F-35与战区高空防御系统(THAAD,萨德)列为对台出售标的,院长能否说明一下?

答:台湾防卫究竟需要什么?这值得好好思考,因为对岸的策略毕竟跟我们有差别。台湾并不是要攻击,台湾需要防卫。什么样的武器对我们防卫最有帮助?而且最经济实惠?这才是比较重要的。美国销售武器到台湾时,也应该符合这个原则。至于您刚刚提到的F-35战斗机或是萨德飞弹,是不是符合这个原则,可以交由军事专家来判断。当然各界有很多期待和想像,我们会选择对台湾最有利的武器来提出军购清单给美国参考。在这些讨论没有完成之前,任何的臆测都是没有必要的。

第二十二题

问:针对台美关系想请教院长。一般认为巴拿马是美国的后院,外界担心美国为了北韩问题而积极拉拢中国大陆官方,而默许巴拿马和台湾断交,并跟大陆建交。但是也有人认为美国(国务院)许多重要职位尚在悬缺,所以大陆趁虚而入,导致美国在中南美洲的影响力也日益消失,以上任一种说法似乎对台湾都不利。请问院长您认为巴拿马与我国断交是因为美国对于台湾维持邦交国关系的态度有实际转变,或是因为美国已不若以往关注?我们担心巴拿马对台断交若是因为美国默许中国大陆,台湾在中南美洲的局势会受到影响。

答:你刚刚讲的这两种情境都是臆测,都是外界捕风捉影,我认为没有特别回应的必要。我认为美国跟台湾仍然维持非常友好的关系,也不致于发生你刚才提到的那些情形。当然,任何有关美国的评论,应该由美国对外说明,但是我们不认为美国在这方面有任何特别的策略运用,美国长期以来支持台湾与中南美洲邦交国维持友善关系,相信这个立场依然存在。

第二十三题

问:前面您大概有提到说大陆靠着自己经济的优势,对我们的邦交国进行一些活动,确实对我们外交上面的压力影响比较大。您觉得说,未来我们在跟邦交国关系的维持,我方还有那些工具或方式可以跟邦交国维持比较友好的关系?然后另外台湾外界也有看法,认为因为在邦交国维系上面蛮辛苦,是否考虑在正式关系上面不要这么着力,比较强调跟世界各国维持实际的经济关系?

答:你讲的第二点是对的,是对台湾真正重要的。因为世界虽然有许多国家跟台湾没有正式外交关系,但是我们跟这些国家有非常密切的往来,在许多其他实质活动的参与等等,也非常密切。台湾本身既然是一个开放经济体,就要跟全球所有的人都能维持很好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维持,在外交关系中断之后,不代表就不能做到。这仍然是未来非常重要的重点。当然在这个前题下,如果能增加有正式外交关系的邦交国,那当然很好,我们也会努力。但我们不会只把重点放在正式的外交关系上,而忽略了实质关系,这是不可能的。

当然正式邦交国的维持,对我们在整个外交关系上,仍然是重要的工作,我们也不会放弃。可是我们也不会因为对岸用其强大的政治或经济影响力去终止我们和邦交国的外交关系,就会让我们受到挫折,或因此改变我们。用这种作法来影响或改变我们对两岸闗系的态度和看法,其实是错误的。误以为台湾会因此受到改变,或是以为台湾人民会因此而对政府会信心动揺,这种说法都过度夸大,且实质上没有太大意义。我们也希望对岸能够理解,去挖我们国家邦交国的墙角,对两岸关系的正面发展,只有坏处,没有帮助。

第二十四题

问: 刚才院长提到两岸关系,今年适逢香港回归中国大陆20周年,相信台湾民众对这段时间以来香港与中国大陆关系的变化也是历历在目,心中也会有评价。想请问院长,台湾民众对香港回归中国大陆至今的观感如何?

答:你是指台湾的民众对香港与大陆关系的观感?

第二十五题

问: 对,就台湾的角度来看…

答: 你是指香港民众发动的雨伞运动?

第二十六题

问: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大陆时,邓小平承诺「一国两制」。然而北京原本是为了统一台湾才设计出「一国两制」的概念,然而因为香港回归大陆在先,故大陆当时允诺香港享有「一国两制」及特首普选的待遇,然而观诸这20年来香港回归大陆后的变化,北京并没有落实这些承诺。此外,台湾民众可能会认为香港获得许多来自大陆的经济支援,包括陆客或陆企的投资,港股、香港房地产及零售业也都因而受惠,可是也有人认为香港的政治自由受到诸多限缩。站在台湾的角度,请问院长您认为台湾社会如何评价大陆有无实践对香港的承诺?以及香港回归大陆后的变化?

答:我先回答你后面的问题。在1997年之前,香港的繁荣可归因它属于开放自由的经济体与法治社会,这是香港经济繁荣的主要力量,换句话说,任何一个经济体能不能繁荣?能不能具有竞争力?关键在自己。如果它本身制度不彰、人才流失,经济竞争力就会消退,而非依靠外在经济体不断地挹注经济资源,就能够改善它的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不断挹注外援给落后国家,然而不是所有受援国都能善用这些经济资源而获得成长,部分国家情况反而更糟。这证明一件事情,国家是否能够成长要依靠自己努力,香港能否繁荣,取决于香港是否可维持它的制度完善且有竞争力的经济体地位,而非依赖旁人不断挹注资源,或许接受外援能够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国家根本的结构不可能因而改变。这是所有的,包括台湾民众,都应该要记得的重要事情:我们不可能单纯依赖任一个国家就能够获得经济繁荣,不管是美国、对岸、或日本,台湾的经济繁荣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这是第一点我必须要说明及强调的。

因此,香港的问题还是来自香港本身,香港过去的繁荣源自于它是开放的经济体、及法治的社会,然而面对今天的客观环境,香港是否能够继续维持原有的法治社会及开放经济,显得更为重要。当然,追求民主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但我们也能够理解对岸毕竟仍处于威权体制,从威权体制走向民主不是一蹴可及,所以它需要很多时间去做调整。此外,我们也看到大陆及香港的民众的要求日益增多,就像台湾在去年520之后,政府已经很努力在推动改革,但人民对改革幅度仍然还是不满意,这对政府而言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希望对岸在处理香港问题上能够更多一些这方面的思考,才能减少社会冲突。我想中国大陆在考量香港问题时,也会顾虑它自己内部民主开放的步骤,这的确是相当困难的工作,但是我觉得必须要让香港保有它原有的社会制度优势,香港才会有前途。这是我深信、也应该是台湾民众最近观察香港与大陆关系时,都会特别注意到的问题。

第二十七题

问:可以谈一个比较大的,就是对于大陆内部情势维稳,并且打算继续后续的部分,您会怎么去看大陆在19大之后可能会产生的一些政治变化,因为最近一系列爆料等等,大家都在观察是不是习近平可能会在内部的管控更加严格等等,包括安邦集团发生这个董事长…

答:这部份两岸问题我想毕竟还是总统的权责,你问得太细了,我想我不便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十八题

问:我想问您一个大的观察,倒不是两岸关系,只是想说,可不可以分享您对于大陆内部可能近期政治局势的一个走向,倒不是对两岸关系的想法,只是想单纯的想要请教您,站在您这个高度,是不是对大陆内部发展的一个看法?

答:我们希望未来对岸能够走到一个更祥和、更理性的社会,也能够更多元化,能够跟世界有更多的接轨。

第二十九题

问:有关台湾经济恢复的情形,去年上台的时候,台湾的经济非常不好,以后慢慢恢复,这个是因为中国市场恢复的影响很大?行政院怎么评估经济恢复的情形?

答:过去这段时间,台湾的经济,不论是从出口、经济成长率及就业各方面来看,指标都是正向的。不过,我必须要强调,这个正向确实是来自于国际景气的改变,以及我们看到的一些外在经济改变,特别是对岸的经济指标改善之后所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不会认为这完全是去年520之后政府措施带来经济成长率上升,因为我们这一年多以来所做的这些努力,它的效果,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展现。

但是我想一个大的基本方向,就是我们看1990年中期以来,台湾经济开始往下走,这好像跟日本有点像。我不太知道日本状况,可能比日本稍微晚几年,日本比我们更早了5年到10年的时间。但是台湾在1990年中期之后,经济情势开始一直往下走,伴随的效应就是投资的减少。投资减少的原因之一,是很多投资都移到海外去了。但是新的投资、外国人的投资并没有进来。台湾的投资移到海外,我觉得没有什么坏处,因为你有很多产业,必须要在全球布局。所以,台湾开始往海外投资是把台湾的触角伸到海外去。企业要走向国际,一定会有这个现象。但是我们并没有让新来的投资足够填补,这是我们的问题。所以台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有更多新的投资进来。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大陆也在吸引台湾的人才,可是我们也需要有新的人才进来。我们不能够让我们的人才都不流动,人才流动要有出有进,这是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所以,我们今天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在台湾引进更多的投资及更多的人才。只要我们把这两件事做好,那我们成长的潜力才能够维持下去。

第二个就是要减少投资不确定性。因为投资的一个最大前提就是必须减少风险。如果政策变化很大、或者法令规章不明确、或者跟国际接轨不足等,就会造成很多投资障碍和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要尽力和国际接轨并减少不确定性,这是我们大的政策方向。

所以为什么我们最近很努力要跟TPP接轨,虽然美国退出TPP后,让很多人认为TPP未来前景堪虑,但是我们还是依照当初评估要加入TPP而做的许多努力与准备,持续完成。包含我们修了约6到7个法,这些法案目前都在立法院审议。修法的目的就是向国际接轨,减少投资上的障碍,同时我们也尽量让政府的政策能够稳定。比方说,国内一直担忧核能发电完全停止之后,电力是否会有不足的这类不确定性或风险。此外,台湾的环境污染、水资源缺乏等问题,是不是造成我们投资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把这些制度做得更稳定。

例如,过去台湾很大的一个投资不确定性是,一个投资案会因为环境影响评估作了好几年而不能够决定。我想任何一个投资人都不能忍受他的投资在几年内都不能够决定。所以我们也跟环保署讲,可以让环评标准变得很严,但是必须明确说明这个案子环评能否通过,这点必须在很短时间做到。现在环保署正在做制度改革,修一些基本法规,去年520之后到现在,任何一个环评案件,环保署最多开三次会,一定会作出决定,不论是退回或通过,环保署也做到了。

我们希望能从降低不确定性做起,台湾只有把这些不确定性降低,并做给社会大众看、给人民看,才有能力吸引投资进来。投资进来之后,往往还需要2到3年才会有效果。你看到我们今天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未来2到3年,甚至于更长时间,我们才能看到成果,包含我刚讲的风力发电投资,现在有这么多投资、可能有上兆的投资要进来,但是我们要让它实现的话,也必须要有4年左右的时间。这是我们要努力的。

第三十题

问:台湾会不会像日本一样,持续蒙受低成长率问题。台湾已进入已开发(developed)国家之列,面对的问题改变了,也会遇到很多已开发经历的问题。台湾可不可以克服?尤其2016年台湾的GDP成长率约2%,未来可否克服这个问题?尤其台湾人民已经习惯年度GDP的成长率6%、7%、8%的快速成长,面临目前低成长率的社会,民众有可能觉得不满。请问院长如何处理台湾社会经济改变的问题?谢谢。

答:我想从2000年开始台湾经济成长就一直偏低,刚开始还能维持3-4%,到现在几乎是2%以下。这个情况已存在一段时间。对台湾而言,不到2%的成长率确实相对偏低。我们也认为不能以这个为满足,还是希望我们经济成长率维持一个基本的动能,因为毕竟台湾的国民所得与经济发展成熟度还是离日本有段距离。所以我们希望能维持较好的经济成长率。这本来就是个合理的期待。

但是我刚强调,要维持一个好的经济成长率并不是我们唯一手段,我们希望经济成长率是伴随更多创新、更多就业机会、更多资源分配的平均化。包含我们今天看到的,为什么我们会去提前瞻基础建设特别预算,也是希望做一个长远的规划,让我们社会资源的分布更平均。虽然我们提的轨道建设经常受到批评,但如果跟日本来比,我们的轨道建设还有很多落后的地方。

第三十一题

问:但是有部分日本轨道建设出现亏损的现象…

答:这就是我们要去努力的方向。我们要有好的公共服务,也要有能力去承担这个服务所付出的代价。基本上,很多交通建设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因为公共运输是创造社会利益,不能够完全以财务平衡作为考量,这是任何国家都必然要面对的。

日本要维持轨道交通服务,当然也要为此付出代价,但是这个代价可以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来达成。包含日本最近一些对于铁道营运的改善、以及采用民营模式,这些都是改善经营效益的努力,这些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去观察的。也许还有更多努力的空间,我相信日本也有。但是我们希望能透过公共建设带动台湾的公共投资及民间投资,维持较好的成长,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平衡发展。

第三十二题

问:今年以来台股上万点,我们看到是大型苹果概念股在带动,也有人说去年520之后,台湾经济看起来不错,但是可能苹果概念股贡献太多,导致台湾过于依赖苹果。另外对半导体产业的依赖也很深,因为基本上这次是大型股、台积电等火车头产业领军冲高指数。您怎么看经济配置的问题?在半导体产业,是不是我们台清交的学生还是一直投入半导体产业?还是您认为人力配置有更好的做法,来发展其他的产业?

答:第一,我们不要把人才当作零和游戏,好像去了这个产业、另一个产业就减少。我们要开放我们的人才流动,吸引更多人才进来,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今天半导体产业能吸引这么多人才,是因为它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不是苹果的产品所造成的,应该说苹果的产品让台湾的竞争力有表现的机会。如果苹果的产品有一天不是那么流行的时候,那就代表别的产品会流行,那些产品流行的时候,它也一样会看上台湾的竞争力而找到台湾来。

因为台湾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产业链,让所有的电子资讯产品在台湾都能用最有竞争力的方式来生产制造,任何一个品牌将来都会跟台湾结合。这是我们认为今天我们的电子资讯产业能够在国际间存在的主要原因。当然我们会维持这个竞争力,我们不会说我们需要人才到其他产业发展就让现在有的优势的产业负成长。我们会继续支持电子资讯产业,而且我们希望他们持续成长茁壮。产业链能够更完整,这是我们希望能够看到的。

不过在同一时间,我们也希望能够看到别的产业成长,我们刚才提到5+2产业,就是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类似台湾电子资讯产业的其他产业,拥有一样的竞争力。这些产业建立起来后,因为是新的产业、新的领域,就会带动新的投资,解决我刚刚讲的经济衰退、投资不足的问题,也让我们的产业更多元化,不会单一依赖特定产业。当这个产业走向不景气的时候,整个台湾经济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波及。

回顾过去电子资讯产业的景气循环过程,台湾经济确实曾受到波及,只有在更多其他具竞争力的产业出现之后,这种波动才能够减少,这是我们重要的策略。当然在过程中,我们就必须同时开放,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才,让他们在这边有发挥的机会。

所以这必须谈到产业的互补问题,比如说日本,如果有更好的人才愿意进到台湾,跟日本产业连结,这个才是双方互惠、有意义的政策。我觉得台湾跟日本、跟美国、跟其他国家其实都有非常非常多的互补机会,因为台湾制造业的效率是非常好的。 以日本而言,日本其实错失跟台湾合作的许多好机会,包含面板产业。日本的面板产业错失跟台湾结盟的机会,让双方在面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受损。但是这两个国家的产业如果结合起来,相信可以持续创造强大竞争力。另外就是各位看到的DRAM产业,台日的DRAM产业本来也有很好的结合机会,可是日本自己错失了,台湾即便有心也无力,结果是美光出来整合,如果没有美光的话,日本跟台湾的DRAM产业应该会比今天更不幸、更趋于弱势。

所以台日的竞争力及产业链结合,一定可以为双方带动很多投资的机会及成长。我觉得台湾跟日本过去在50、60年代,以及70年代,其实有很好的产业结合,台湾从日本进口许多工业机器及产品,在台湾生产制造之后,让台湾创造很多输出的机会。

当时,日本是台湾第一大的入超国,也就是台湾进口最多日本的东西进来,而美国成为台湾第一大出超国。所以日本是透过和台湾的合作生产,让台湾有机会、能力制成产品卖到美国,一方面增加对台湾的贸易顺差,一方面也减少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这其实是很好的合作策略。

可是这个合作策略在这几年可能性似乎变小了。我觉得合作是有机会的,这就要靠彼此之间有更多的人员往来。大家要在这个市场上采取更多开放的心态,如果过度的保守,其实是很难的,因为台湾跟日本都不是世界上的经济大国,没有办法自给自足,一定要靠贸易带动成长,我们之间有这么多好的技术互补、生产互补,台湾的劳工素质从生产力来看已获全世界公认最佳,为什么双方不能合作呢?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要积极寻找这种投资机会,让台湾的产业能结合及吸引更多外界的人才,在这边形成生产基地。这个生产基地反过来去帮助那些人才向外流动的国家,带动它的产业成长。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第三十三题

问:政府考虑带头与日本谈吗?方便谈一些可能的合作面向?

答:要分不同层次来谈。主要是牵涉到产业之间的熟悉度。过去台湾有很多产业跟日本的产业关系非常好的。比方说,台湾很多老的企业家都是可以讲日文的。可是今天因为我国能讲日文的人变少了,这也会影响到双方产业的合作关系。所以台湾现在推动新南向政策,也是希望跟东南亚国家建立人员往来关系。我觉得日本跟台湾应该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建立人员相互流通的管道,只有人员流动之后,合作机会才会更多。

第三十四题

问:有关新一轮TPP谈判,哪些国家已经开始与日本磋商?

答:这个问题请日本政府回答比较合适。

第三十五题

问:据说某外商风力部门亚洲总部要从上海搬来台湾?

答:企业的动向应该让它们自己说明。但我相信我们台湾的风力发电在未来会赢得全世界许多国家关注,而且应该能展现成绩。

第三十六题

问:听说丹麦也在与台湾洽谈风力发电中。

答:我相信这些企业都非常热衷开发台湾市场,而且是乐观而积极的进行中。

第三十七题

问: 听说好像外国的私募基金也在寻找台湾的合作伙伴?

答:我们愿意跟所有国际上有信誉的企业合作,但很多努力要3到4年之后才会看到成果。

第三十八题

问:所以,外资投入台湾风力发电的规模可能达到上兆台币?

答: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应该能达到这个规模。因为台湾风力发电的潜力至少是10个Gigawatt以上,甚至更多。1个核能电厂发电量还不到2个Gigawatt,所以风力发电其实是非常有潜力的。而且风力发电在冬天的时候是很稳定的供电来源,尤其台湾冬天空气污染很严重,风力发电更可让燃煤电厂降载,所以这是可以搭配的。听说日本也有很好的风力发电技术,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也希望日本能够一起加入及参与台湾的风电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