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后两岸经济微妙赛局

(图/新华社)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在月底召开,会议重点是制定「十四五规画」和「2035年远景目标」。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新南巡」讲话为五中全会后中国大陆政经发展趋势提供了更明确的参照,值得台湾国际社会关注并做好相应部署。

习近平新南巡讲话与未来中国大陆经济战略可归纳为两点:

第一,「扩大内需」:习近平强调「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这是中国大陆因应美中战略竞争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下的持久战思考。

扩大内需做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各国处理全球经济危机时的常用手段。以中国大陆GDP结构观之,2000年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投资,2019年时投资仍占GDP比重约43%,消费占GDP的比重则仅39%。相较于美国消费占GDP结构的68.5%、日本消费占其GDP结构61%、德国消费占其GDP结构55.2%,中国大陆的内需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可预期大陆将致力把内需消费拉到GDP的50%以上。

再者,扩大内需是促进民间消费力道和维稳的重要解决方案。中国大陆领导人首要内政问题就是化解外贸衰退、失业、消费萎缩的恶性循环。因此为了落实「六稳、六保」政策的核心工作,也就是「稳定与保障民生就业」,就必须藉扩大内需来调整过度依赖以外贸为导向的生产行为。

第二,「坚持改革开放」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习近平强调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在习近平宣布经济特区的政策试点任务中,又以「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水准开放型经济体制」,最能凸显国内持续对外开放以及参与国际多边经贸体系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特征。

首先,全球化国际分工原则下,中国事实存在国际贸易的需求,而国际经贸也符合「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例如深化中国与非洲和东南亚经贸关系,不仅能掌握原物料的供给安全,也为国内的产能找到市场。因此中国没有主动锁国和脱钩的理由。

再者,中国坚持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明显是为了回应川普政府双边主义。我们也可以预期,如果美国持续退出多边经贸组织或联合国相关组织,中国会进一步参与和协助国际组织发展运营,以争取欧洲先进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并且借由参与和资助国际组织增强中国在国际社群中的话语权主导性

中国的内外双循环经济能否顺利落实需要持续检视,但可确定的是经济情势虽然严峻,但更倾向转型阵痛而非崩溃。在美国对中的科技封锁、关税战和新冠肺炎的情势中,上海证券指数在今年的走势已经回到2015年左右的水准,甚至在7月时陆股成交量攀上5年来的新高。

据我国经济部统计,今年1至8月中国贸易表现虽然衰退,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规模890亿美元与去年同比仅小跌0.3%。此外,今年中国扩大开放外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后,大量美国资本投入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对我国而言,今年1至8月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与去年同比成长12%,进口则成长9.1%,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赖度仍在46%左右的水准。换言之,两岸的经贸关系仍然绵密

虽然台湾对大陆出口增加,有美中贸易战下中国大陆超前购买的因素,但从中国经济政策与外资布局和两岸经贸关系的角度观之,企业不会与大陆完全地断链脱钩,而是依照企业属性呈现出三种分流布局策略:第一,依赖廉价生产要素的产业必定迁徙。第二,受限于美国科技管制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制造和终端市场,会转往美国和其他地区。第三,中间技术并且符合中国内需市场需要的产业,则会继续投资中国大陆市场。

就台湾国家利益而言,政府可以做的事包括:第一,顺势辅导部分台商与美国合作发展新南向;第二,接纳高新科技产业回流台湾;第三,持续照顾中国内需导向的台资企业。两岸政治经济关系是持久和微妙的赛局,既然仍有部分台商布局中国大陆内需市场,而且两岸经贸仍然是台湾经济产值的重要组成,那么维系两岸经贸的镶嵌既符合台商的实际需求,也是维系两岸社会政治交流的重要纽带,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基础。(作者为前海基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