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耕365/教育可以很不同 学习并非单行道

图、文/善耕365

如果有哆拉A梦的记忆吐司,那该有多好

是否曾经在就学时期,有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的经验呢?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考完晨间小考,还有课堂小考,考完小考还有大考,一学期三到四次的阶段性段考,国英数社自每科都要考,即使自己不喜欢的科目也要硬着头皮念。总归一句话,求学阶段就是「考!考!考!」,当时,多么希望有哆拉A梦的记忆吐司,巴不得将所有课本上的知识复制到记忆吐司上吃掉输进脑袋,宁愿吃到肚子撑,也不想没日没夜的念书黑眼圈都快要跟熊猫一样黑。

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在与时俱进

「教育型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停在转换,从早期铁的纪律(不打不成器),到现在提倡爱的教育,借由关怀学生的学习情况,辅以适当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近年来,兴起许多创新的教学模式,不论是「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数位网路多媒体方式辅助学习来达到教学目标」──「翻转教室」,亦或是「学生在课前完成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老师就能够腾空更多教学的时间,与学生充分在课堂里进行多元化互动学习活动」──「混合式学习」。

此外,颠覆以往主流学科才是王道的教学目标,「美感教育」正是最好的例子,透过教育的方式,让孩子们提升对美的素养、培养对美的感受,创造孩子们多元学习、发展的机会。跨领域教育结合不同科目,创造出全新的教学模式,像是「当国文遇上音乐」,透过音乐剧的方式,重新演绎出国文课本中的诗词意境,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其中的美,而非只是在纸上谈兵。尽可能让学习不在是那么枯燥乏味的事情,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

「那你知道到校上课不再是唯一选择了嘛?」

学校型态实验教育

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106年为止,目前在家自学的人数总计4786人。关于自学,只要透过相关申请,以及资料审查评估,一切符合规定,就能以「非学校型态实验教育」的形式在家自学。

目前在台湾,中华民国法律以及相关的法令已将在家教育合法化。民国103年(2014年)11月4日立法院三读通过《高级中等以下教育阶段非学校型态实验教育实施条例》,此一条例让高中以下学生家长得向教育主管机关申办个人实验教育,每学年必须提出年度学习成果报告,倘若主管机关访视不佳、限期未改善,得要求停办。自学生能够等同一般生拿到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教育阶段的毕业证书,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完成超过一年半的非学校型态实验教育后,就能够拿到证明,以符合「入学大学同等学力认定标准」之规定,以同等学力报考大学新生入学考试。(资料来源: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应该的,放手让孩子探索不好吗?

「学音乐就应该要去比赛啊,这才能展现出能力有多厉害」、「英文讲得那么好应该要去考一下检定」、「高中念完就是一定要读大学」,时常这些「应该、必须、一定」的想法、信念,压得我们喘不过气,迫使我们走在制度、规范之中,忘记去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可能。非学校型实验教育正是一种颠覆传统思维产物,或许有人会顾虑说「这样孩子没有机会学习与人互动的机会,缺乏人际交流」,但学校不是唯一个提供人际交流的场所,困难的并非是这些人际、课业知识吸收的问题,而是我们有没有勇气踏出既定的模板,放手让孩子们试着以不同方式学习成长,这才是最困难的一步。

「突破」或许很难,对任何事情都一样;「创新、独特」永远是最孤单的,尤其在这个以「集体主义」当道的东方世界,与众不同总是会被人投以异样的眼光,但并不代表就是不对或是不可行的。这个议题,在这多元世代中,值得让人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