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真的会「伤心」!他儿时惨遭家暴...30岁就得高血压
▲创伤压力症候群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机率更高。(图/翻摄自pixabay)
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因为各种创伤而有过「伤心」的经验,但是根据最新的精神医学研究显示,长期处在创伤状态下的人,未来比较容易罹患各种心血管疾病。
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与哈佛大学、台北慈济和三军总医院的研究团队,透过分析台湾健保资料库,发现「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患者将来得到高血脂、高血压与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机率比一般人高出许多,说明伤心可能真的会「伤心」。
这份研究共有4765案例,其中包括953位经过精神科医师诊断具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患者,另外3812人为没有罹病的对照组,经过13年的追踪对照两组发现,有创伤压力症候群的患者和对照组相比之下罹患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高出4到6倍。研究结果3月刊登在哈佛麻州总医院「综合医院精神医学」国际期刊(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儿时因为处在家暴的处境下,易感到焦虑紧张、血压飙高。(图/123RF)
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医师周伯翰指出,长期心理创伤会让大脑杏仁核(amygdala)过度活化,导致交感神经长期过度反应与体内的血管发炎因子升高,因此长期下来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他曾会诊一名罹患心肌梗塞的50岁男子,不烟不酒,一点小事就紧张焦虑,30岁就被诊断有高血压,但治疗效果不佳,需合并多种药物控制治疗。
经过深谈后,才发现患者童年长期生活在家暴阴影下,父亲常常酗酒后动粗,患者须时常提高警觉避免突然被一阵毒打,长大离家后也常对周遭环境没有安全感,精神常处于紧绷戒备状态,经抗忧郁药物治疗后纾缓紧张情绪,血压也较稳定。
周伯翰说,抗忧郁的药物能够让情绪稳定,根据过去研究显示具有抗发炎效果,可能机转主要是透过有效抑制大脑杏仁核过度活化,进而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改善血管发炎与减少刺激骨髓分泌发炎因子,而达到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医师也呼吁,许多人遇到心理创伤时,常常觉得「靠自己」就会好,但是每个人能够承受的压力程度不同,当创伤压力的影响超过个人所能负荷时,往往会开始出现恐慌、焦虑不安甚至忧郁的情形,建议还是要适时就医, 否则长期下来「伤心」导致伤「心」,那就更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