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廉航、中东三宝夹杀 新航预告裁员

商业周刊1544期

亚洲第二家将裁员的航空公司,这是新加坡航空的处境。

新航日前公布财报,最近12个月净利较去年同期衰退逾55%,最新一季亏损新币1亿4千万元,是2012年以来首次亏损。新航执行长吴俊鹏表示,一些职位是「不必要的」,被视为裁员预告。

新航亏损有两大原因,一是新加坡转运地位没落。1972年成立的新航,是亚洲新兴经济体与已开发国家的桥梁,例如过去中国旅客飞澳洲、雪梨,多经由新加坡转机。

如今亚洲各国航班已可直飞欧美,光中国就有逾40家航空业者,其中15家经营国际航线,陆客不须绕到新加坡转机,新航因此渐被取代。

新航衰退的第二个原因来自新对手竞争。近年来航空业购新飞机的融资成本下降,它们大举扩增机队,如中国国营的南方、东方及中国航空,旗下已有1,400架飞机,新航则大约是100架。新航旗下人才也在流失,去年11月《海峡时报》称,新航五年来机师数量缩水12%,原因之一是他们被中国的海南航空等对手以高25%薪资挖角。

近年来油价低迷,各航空公司削价竞争,主打顶级服务的新航,照说不致受影响。然而《金融时报》分析称,顶级服务「易跌难升」,因为其需求主要来自企业客户,当经济衰退,这种服务最先被企业牺牲。当经济复苏,它们却不会立刻反弹,因为企业往往先将资金花在其他用途。

此外,阿联、阿提哈德、卡达航空等「中东三宝」(ME3),近年来也开始提供飞机上的高档服务,新航不再是业界唯一,其每公里载客收入因此每下愈况。

但更大冲击来自于廉航。目前全球最会赚钱的航空(以营业利益率排名),乃美国的廉航「忠实航空」,其营业利益率达30%,新航则不到5%。事实上,全球前十大最会赚钱航空,只有两家(阿拉斯加、达美航空)是像新航这样提供全套客户服务的业者。

目前新航以控股公司经营虎航、酷航两家廉航,它们已是新航旗下成长最快速部门:最近12个月新航主品牌营业利益衰退逾20%,廉航成长60%;今年四月,前者客运总里程成长不到5%,后者成长超过20%,彭博新闻社形容这是「旅客爱香槟,更爱廉价机票」。廉航甚至使新航重回过去撤守的据点:2012年新航裁撤飞雅典的航班,今年6月酷航则开启雅典航线,这亦是它最长的航线。

目前新航策略是脚踏两条船:主品牌提供长程高档服务,廉航招揽价格敏感的顾客。不过新加坡转运地位下降已是大势所趋,在「中东三宝」等竞争下,从米其林餐饮、豪华卧室到按摩泡澡,高档服务成为军备竞赛,新航的独特优势不断消失。有「航空业奥斯卡奖」之称的SkyTrax,评选2016年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新航最新排名第三,较上年度下降一名,榜首由原本第五名的阿联航空夺得,这对新航就已是警讯。

新加坡最大广电集团Mediacorp旗下「亚洲新闻台」曾形容,新航「为新加坡带来骄傲」。只是要满足新加坡的民族自尊前,新航须先满足市场需求。为救亡图存,新航未来势须更依赖廉航;然而过去以高档服务起家的新航,若成为廉航同义词,这个新加坡的「国家门面」抛弃得了这个包袱吗?这才是它的艰难抉择。

【更多报导】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