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柯郭王结盟是否已「形同破局」?

邵宗海政治大学中山所教授兼所长、文化大学教授社科院院长澳门理工学院名誉教授,抱持「只写我相信而且有佐证的事实」理念写作。

要下一个结论说「柯文哲、郭台铭、与王金平的三方结盟」,在8月16日已经可以宣布破局,实在很具冒险,而且尚有风险,因为18日三人会在桃园市体育馆举行的「世界佛教青年僧伽会」中见面,至今还没进行,甚至连结论都没出来,论述怎能如此武断的表达?

更何况,一直在主导「三方结盟」的台北市长柯文哲,曾告知媒体说:「永远不要猜测柯文哲的行为」,连他是最关键的人物都没吐露「破局」二字,加上郭台铭与王金平二人也没说过他们可能会缺席18日的会晤,外人怎么能对这样的一次历史性会晤就可断定彼此「情缘已尽」?

因此作者只能用「形同破局」一词来形容目前事件的发展,也同时举证了几件重要的谈话内容,来印证「三方结盟」的结果,恐怕届时状况不是外界本来期待的结论。

第一,会不会郭台铭的思考方式一直是「直轨前进,没有转弯」,而他所挑选的职务又只有「总统候选人」一个选择?进而导致了其他本来有意在一番后推敲后,考虑是否可以结盟的柯王二人,最终发现自己原来只是配角衬托,而且过程极可能不是大家经过密集讨论后所达成「由谁来领衔出征」的方式。因此,是否大家都不再热情,但鉴这次虽于不能结盟,但今后仍可能政治上的盟友,所以很可能就把这次事件暂时冷却下来

第二,是柯文哲的态度先是犹疑不决,后是话说得太直,在「三方结盟」受到冲击之后,当是更加不稳。柯文哲确有多次表达很在意台北市长能否将「做好做满」的政治承诺最后兑现,也多次受访时公开表露「落跑市长」是他的心魔。这样的心态的确凸显了与他先组党、后再推动「三方结盟」之间,有了强涉的矛盾。甚至他与郭台铭已透露让后者先领衔出征,双方并有一点共识:那就是郭若当选,只做一任,柯文哲再直攻2024。这样柯文哲也可为了2024年他可能的执政,现在先作人才训练的准备。

但柯文哲却三人见面前夕,接受了Pop Radio《POP撞新闻》的专访,并透露出他已拒绝郭台铭提出「郭柯配」、副总统兼行政院长的建议。而且到了16日上午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指出:政治是理念结合,大家有共同的想法,他不喜欢政治变分赃政治,这不是大家期待的台湾新政治。看起来,他之前是态度犹疑,现在则是直话直说,没有一点「心存宽厚」的要把郭台铭与他之间的密室谈话内客,稍带保留。如果再说「三方结盟」的脐带不会断,委确令人难信。

第三,另一个症结点是在王金平,他一直在积极争取代表联盟角逐总统,那么在郭、王都坚持参选总统的情况下,三角结盟如要成局,势必有一人要妥协。假使要王金平自行引退,但想帮任找一个下台阶借口都很难。因此,若想要「三方结盟」能自然冷却、或自然瓦解,可能是圆融的王院长,在不得罪任何一方的情况下最理想的结局

其实,很多迹像在此之前,已见「三方结盟」有冷却倾向,像8月14日柯郭王三方的「幕僚会」,竟然完全没有触及选举或郭柯王合作议题,只讨论18日的三人晤面活动时程,将怎么来配合。而且这样重要会议,也谈不到半个小时,结论又是非常简单而且空洞:「三个人有空会去,但活动结束后各有行程,所以各跑各的行程」。当然,18日会晤的场合因是一场庄严的宗教活动,活动现场不可能尚有其他举止,所以即使活动的最重要焦点,三人都在现场参加,但那种「同场同框」已不具任何政治意义。再说白一点的话,这样的会前会,内容贫乏不说,对三人晤面的那么重大之事作如此冷淡处理,可说已见「合体、合作」的不乐观期待。

事实上,郭台铭指定的发言人,也是永龄基金会执行长刘宥彤曾经直言:14日的「幕僚会谈」,不会谈彼此合作或谁代表参选,因为要进入「谈合作」的阶段还差太远了。她也说:郭台铭到目前为止没有参选的规画,「只要为中华民国好,为民众谋福祉,郭台铭都很愿意去做」。而且,刘宥彤还特别提醒:「三位合体见面」,应会先对国家情势交换意见,不会和选举完全相关,因为现在谈选举还太早。

刘宥彤说:「现在谈选举还太早」,很有争议的空间。是不是太早?当国民两党都已分别产生候选人之后,这个答案真的已不需再去争辩。但比较注意的,是刘宥彤另一段谈话,她说:郭台铭将不会再就「选举话题」发表看法,当然也包括18日三人会晤场合在内,这是不是已先行暗示,「三方结盟」已「形同破局」?

热门推荐》

►「柯郭王三方结盟」 看来是拨云见日

►2020大选预测的「最大变数

►看更多【邵宗海】专栏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