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迈向台湾特色选举帝王制
NCC关了电视新闻台,践踏新闻自由,接着文化部急令大陆儿童绘本《等爸爸回家》全台下架,箝制人民思想的自由。屏东信功肉品反对开放莱猪进口,却遭行政院长苏贞昌点名支持,因而发声明驳斥,当天屏东县消防局就二度前往信功安检消防设施。
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进行一连串制度改变,政治竞争的公平性与开放性大倒退。第一,修订「国安五法」,限制人民言论与行动自由,破坏宪政主义精神。第二,以「转型正义」之名打压在野党,设立党产会与促转会剥夺在野党的资源与空间,甚至以「东厂」打手自诩。第三,肆无忌惮破坏独立机关的中立性,大法官提名、监察院长与中选会主委任命成为一党之私,独立机关如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的中立性也被彻底改变。第四、破坏国家文官任用体制,大开方便之门任用私人。最近「聘约人员人事条例」草案更有破坏国家考试用人之嫌。第五、收编地方自治团体,破坏地方自治体制,透过前瞻计划撒钱绑桩,收编改制水利会、乡镇市长官派等等。第六,控制舆论:利用NCC打压异见媒体,滥用国家资源豢养网军带风向、制造寒蝉效应。
许多国家采行西方民主选举制,实践上却出现许多乱象。譬如选出民粹领袖,上台后修改宪法,限制言论自由、打压异己、排斥移民或少数族裔、否定多元主义,如匈牙利、波兰、土耳其、印度等国家;或甚至否定、取消选举,如委内瑞拉、白俄罗斯、吉尔吉斯等。所以近年来政治学者提出「选举威权」的概念来研究一些有选举制度,但出现民主倒退现象的国家,而其中一些现象已出现在台湾。
所谓「选举威权体制」,指有定期的选举,但在两方面受到质疑:第一,在人民权利保障方面:一些选举威权的国家利用修改宪法、法规,甚至行政命令,限缩人民的自由权力,如言论及学术自由、同性婚姻或堕胎权等;第二,在政党公平竞争方面:在这类型国家的执政者会操弄选举、控制媒体或利用国家资源建立侍从关系等作为,破坏政治竞争的公平性。
选举威权体制与民主政体一样有选举,但有本质上的差异。前者选举的目的在强化合法性,而影响政策制订的功能较小,选举威权政体的国会功能不彰,行政权独大。再者,在选举威权体制下,候选人参选的目的往往是为了争取国家资源的分配,而非政治理念的实践,所以容易出现收买、跳槽的现象。反对势力由于缺乏国家资源,经营十分困难。
所以空有选举不但不必然带来民主巩固,反而可能强化威权。某些新兴民主国家,选举体制不但没有弱化威权,反而出现巩固威权的效果,基本上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适当的泄压:威权选举就像一个减压阀,作为一种安全机制,一方面可以适度的宣泄社会的要求与不满,另方面开放政治场域吸纳社会团体或知识分子,换取支持。第二,展示执政实力:借由压倒性或长期性的选举胜利,展现执政党的力量,一面吓阻反对势力,另方面继续吸引政治菁英的依附。第三,建立或稳定侍从关系:在侍从主义下,地方的桩脚及选民支持中央执政的政党及其候选人以换取更多的利益。执政党取得地方支持,更稳固威权政体。以上三种现象在台湾也不难见到。
比一党威权制更可怕
民进党长久以来对于英文中「mandate」(授权)一词一直有些误解。例如陈水扁前总统曾说:「我选上就是我运气好,不然你要怎样?」蔡英文总统也常说有817万选票作她后盾。民进党将选举这种民主国家定期举行的确立政权合法性的行为,理解成近似中国传统的「天命」。但民主国家的授权是赋予被选举出的人代行其权力,实现人民的意志,而非政党的意志。在宪政主义下,无论当选人有多少选票、理由有多么正当,行使国家权力都必须受到限制,因为民主绝非定期改选的帝王制。
选举是民主自由的工具,一旦落入长于选举、拙于治国却又霸道的人手中,就会变成巩固威权的利器,沦为选举威权体制,比一党威权制更可怕。台湾走向选举帝王制迹象明显,不能不戒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