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带原抽血正常但少做这检查 台大医确诊肝癌已末期 45岁抱憾离世

B肝带原抽血正常但少做这检查台大医确诊肝癌已末期,45岁抱憾离世。(图/社团法人廖永祥医师之友会、康健杂志提供)

15年前,台大医师廖永祥因肝癌病逝,15年后的今天,他的妻子郑爱柔及两个女儿廖翊安廖翊如出版了纪念他的新书《打开时光胶囊生命对话》,书中记载廖永祥「医师变病人」的经过及抗癌历程,也提醒B肝及C肝患者不要轻忽肝脏病变。

台大医学系毕业的廖永祥是台大医院内科医师,1999年2月10日是他例行为病患进行胸腔超音波的检查日,那天看完最后一个病患已经过了中午,护理师逐一关掉诊间各盏电灯准备午休,廖永祥疲惫坐在椅子上闭目休息,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特别容易累,经常开会开到一半打起瞌睡。他起身准备离开诊间时,想起前几天太太叮咛他找医师检查一下,于是廖永祥转身,拿起刚才为病患检查的超音波探头,贴上自己的上腹部扫瞄,自己帮自己检查。

廖永祥的遗孀郑爱柔(中)及两个女儿廖翊安(右)、廖翊如(左)合著《打开时光胶囊的生命对话》一书,纪念廖永祥。(图片来源 / 社团法人廖永祥医师之友会、康健杂志提供)

●自己用超音波检查出肝肿瘤已是肝癌末期 抗癌7年 抱憾离世

其实半年前廖永祥已经隐约感觉身上略有疼痛,一般人应该早就求医找出问题,但他自恃自己身体健朗,不以为意。但没想到随手为自己做检查,荧幕竟显示他的肝脏有一颗10公分大小的肿瘤,有如晴天霹雳。身为医师,他当然知道严重性,一颗心沉落谷底。

台大医院随即为他安排进一步检查,诊断为末期肝癌,研判只能再活半年,那时他38岁,两个稚女才8岁和6岁。

廖永祥大四得知自己是B型肝炎原者后,定期抽血追踪检查肝指数,由于都正常,他便以为没事,没想到他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竟然发生在自己身上。

求学时是台大医学系高材生行医后被誉为台大医院名医,他以能找到病人不到1公分肿瘤为专业目标,却不知自己肝脏有一颗10公分大的肿瘤,震惊、挫折、沮丧,但为了家人、妻女,他奋力抗癌。

确诊后台大医院迅速安排他接受手术,切除三分之二肝脏,但术后不到4个月,仅剩的三分之一肝脏又长出两颗小肿瘤,廖永祥凭借信仰的力量及过人的意志力抗癌,与同僚讨论治疗方法,二度接受手术切除肿瘤,逐渐康复,他也重回诊间继续悬壶济世。然而,2004年肝癌又复发,随着癌细胞转移,病情持续恶化,2006年1月28日,抗癌7年的廖永祥病逝于台北市家中。

他病逝后,郑爱柔收起悲伤,在亲友协助下成立「社团法人廖永祥医师之友会」(简称「廖友会」),以唤起大众重视肝癌、关怀癌症病患遗属为宗旨,也扩及其他公益活动

「过去我的丈夫在第一时间错过治疗B型肝炎导致演变成肝癌,希望透过他的故事,提醒台湾约360万名B型及C型肝炎病患,定期抽血及超音波检查,避免成为肝癌受害者,」郑爱柔表示,期待透过协会的医疗讲座及疾病的卫教宣导,让更多人身体能够变得更健康。

●抽血检验肝指数正常≠肝正常 还需借助超音波检查

廖友会创会理事长、台大云林分院院长黄瑞仁表示,廖永祥因抽血追踪检查肝指数都正常,便认为没问题,没有加做腹部超音波,丧失提早发现肝癌的机会,是相当遗憾的事情。

肝是沉默的器官,必须透过检查才能发现肝的问题。(图片来源 / 康健杂志提供)

国内肝病权威、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董事长许金川,当年是为廖永祥诊断的医师,他指出,研究结果显示B型肝炎及C型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台湾每年约有7000人死于肝癌,其中有60%~70%是B型肝炎引起、20%~30%是C型肝炎引起,整体而言,感染B型或C型肝炎后,可能演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慢性肝病三部曲」,「台湾不管是B型肝炎或C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每年约有5%的病人可能发生肝癌,患者应提高警觉。」

许金川表示,肝没有神经,是沉默的器官,必须透过各项检查才能得知肝的状况,抽血了解GOT(又称AST)及GPT(又称ALT)的浓度,是肝发炎指数最常用的评估指标,但指数正常不代表肝没有问题,因为有些肝脏问题并不会让数值上升,因此抽血除了检验GOT及GPT浓度,还应检验血清中的「胎儿蛋白」(AFP,可以作为肝癌的肿瘤标记),正常人抽血检验胎儿蛋白若超过标准,就要注意是否有肝癌,但3公分以下的小型肝癌大约只有三分之二的病人胎儿蛋白数值会升高,所以胎儿蛋白数值正常也不能判断一定没有肝癌,必须借助影像检查。

「腹部超音波是是筛检肝癌重要工具,」许金川指出,腹部超音波扫描方便、不具侵袭性,检查时病人不会有痛苦。对于肝内的肿瘤,即使小至1公分,只要医师或技术员有足够的经验都可以侦测出来,「肝癌高危险群的定期追踪检查应包括腹部超音波检查,弥补血液检查的不足。」

廖永祥台大医学系的学妹、肝基会执行长晓菁医师表示,预防肝癌最重要的就是及早筛检,检查自己有没有感染B型或C肝病毒,并做好追踪治疗。肝基会成立26年来走遍全台,已免费抽血筛检B型及C型肝炎及甲种胎儿蛋白等超过60万人,2021年更积极规划推动全台偏乡40岁以上民众每年一次腹部超音波检查,期望早期发现肝癌、早期治疗,让廖永祥的憾事不再发生。

●打开时空胶囊父女隔着生与死的对话 真挚动人

罹癌后廖永祥有一夜走进女儿房间,为两个稚女盖好被子,看着女儿酣甜的睡颜,他心想:「我还可以为她们盖被子盖多久呢?」他想为女儿留下些什么,有书写习惯的他,开始写信给女儿;而在他生病末期,大女儿廖翊安央求爸爸跟她一起写「交换日记」,这些珍贵的文字纪录,成为《打开时光胶囊的生命对话》这本书的主轴,也是书名的由来。

廖永祥动笔写信给女儿时,廖翊安与廖翊如才小学。他过世15年后,两个女儿再次打开他留下的信,终于读懂爸爸的笔迹,「这些文字对我来说,就像是爸爸穿越时光留下的讯息与爱,我直到15年后的现在,终于明白其中的道理,再次地被爱环绕。」廖翊安在书中如此说。此时对人生已经有了一些体会与领悟的姊妹俩,也写下她们给爸爸的回信,回顾15年没有爸爸在身边的时光,诚实面对人生中或好或坏的经历和转变,书中父女的生命对话,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