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胜选后组阁是小英该有的承担

本报4日社论主张,若民进党总统国会双胜马英九总统应邀蔡英文会面,或协商释出组阁权,或共商阁揆人选,以落实宪法首长精神。我们初衷在敦促朝野停止缠绕20年的民主内战与自我撕裂,造成国家空转与经济迟滞。遗憾的是,朝野政党领袖并未展现可带领台湾脱困的政治家应有的格局,仍然流于政治算计。

总统府国民党初步反应大体支持选后多数党组阁,只是选举结果还未揭晓,总统府保持低调,国民党却企图借此操作支持者危机意识,引起负评。蔡英文更可议,她认为「对宪政体制不好,会造成权责不清及政治混乱」,并表示国民党如果输掉政权,「520以前还是马总统执政,还是马总统要负最后责任」,后来她又修饰说「如果我当选,会邀请各政党一起会商;民进党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在立法院制订『卸任总统交接条例』,也会组成政权交接小组,建立政府的沟通机制」。从这回应看,她不但与国民党一样,全然短线思考,甚至还流露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权力独霸意识。

从宪政制度言,蔡英文所谓对「宪政体制」不好的说法令人费解。《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第三条第一项规定行政院院长由总统任命之。」并未规定总统任命的方式,换言之,总统在征询多数党意见,提名由多数党推荐的行政院长,这仍是宪法赋予总统的权限,并没有违宪问题

从宪政精神看,多数党组阁是双首长制的体现。蔡英文在2014年5月民进党主席选举政见会上说:「现在台湾的宪政体制,是不完整、不完美的,而且也引发了很多很多的争议……我也很赞成,从总统制或者从倾向半总统的双首长制,改成内阁制。」

这一段谈话,虽然蔡英文后来否认是对内阁制的支持表态(虽然我们看不懂逻辑),但仍有两个明确的讯息,其一,蔡英文并不反对台湾目前是「双首长制」;其二,蔡英文也认为目前的宪政体制是不完整与不完美的。这也是为什么从「长远制度」来看,建立多数党组阁宪政惯例的重要,其目的即在补强与修正宪政体制的不完整与不完美。蔡英文应将目光放远,格局放大,透过这一次政权交替,由马英九与蔡英文共同建立「多数党组阁」宪政惯例,反而更有助台湾宪政体制的稳定。这也将是蔡英文的一项宪政成就。

就算不从宪政着眼,蔡英文也应以准元首该有的承担与悲悯,思考台湾在选后将面临的严酷治理问题。需知国家治理不是玩家家酒,如果民进党赢得总统、取得国会多数,马总统任命的行政院根本不具备任何民意正当性去推动政务,只能拖着国家继续空转、摆烂4个月。这一点从马英九8年执政的困境即可清楚预见,由于与立法院经常冲突,没有得到国会的支持,使得国民党即便是国会多数党,也经常令难出府、策难出院,而若换民进党掌握国会多数,情况只会更糟

不要说台湾经不起4个月的空转,这4个月更存在极大风险,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失去国会支持的行政院也无法正确而即时的反应与行动。对这显而易见、极可能发生的国家灾难、台湾悲剧,蔡英文岂有回避责任的可能?

面对可能的空转灾难,蔡英文提的「解方」是「制定交接条例」。试问,空转如何靠事后的交接而顺转?是要顺利交接一个「空转4个月」的烂摊子吗?

蔡英文的结论更是错误,她认为520前「马总统要负最后责任」,这是一种政治天真与浅薄。1月16日投票结果出炉,若蔡英文胜选就是拥有最新民意、最强正当性的总统,民众必然翘首期待蔡英文立刻大展身手、领导台湾,若马英九愿意让蔡英文实质组阁,蔡英文却推三阻四,这种「缺乏承担」的退缩,民众看在眼里,将立即重挫蔡英文的领导形象与责任感,这4个月的空转代价,台湾人民不会把帐算给即将走下政治舞台的马英九,必然会算给未来的领导者蔡英文。就如绿营老林浊水所言:「4个月空窗期出了大乱子,未来的总统要如何解释?难道把责任全推给马总统吗?不容易吧!」

不管从建立宪政惯例,还是避免治理空窗,蔡英文都应该接受多数党组阁的提议,这是一个有志领导台湾的政治领袖,该大方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