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史话-张祖诒见证的政坛秘闻
他之所以能让人感到温煦自然、如沐春风,以我多年的观察,除了有高深的涵泳修养以外,主要是他有一生紧守的处世哲学──「退后一步,海阔天空」。
大家都知道静公学贯中西,英文造诣尤深,且对现代科学新知无不涉猎,凡是晋访过他并与交谈过的中外人士,都有一个共同印象,认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通,因为他对谈任何问题,几乎都有相当专业水准的了解,且能提出颇有深度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和他畅谈过后,无不觉得收获甚丰,受益良多,并有满载而归之感。这种优异的才能固然由于他的天赋英资,更由于他数十年好学勤读,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有以致之。先总统 蒋公于民国55年提名他为第4任副总统候选人时,赞扬其为「智慧卓越、学识渊博」,实非过誉之词。
智慧卓越 学识渊博
静公表现于政务方面的智慧与渊博,不胜枚举,这里只提一则小事:记得有一次约在民国60年初,静公主持行政院的院会,议程中有讨论关于发展资讯工业一案,经与会首长分别说明要点之后,他即席发表了半个多小时近乎学术讲演的讲话,详细解释电脑的构造,认为电脑的基本原理在于「二」和「一」两个数字的无穷运用,和我国易经中八卦的排列产生无穷的变化,其理相通(大意如此,恕我浅陋,不能忆述其全部原意),所以现代的电脑发明,其实在古代的中国早就有此创意。他且进一步指出,「电脑」的译名并不妥适,理由是它并无「脑」的思考功能,还需人脑指挥操作,因之「Computer」一字的正确译名应该是「电子计算器」,但是「电脑」二字简明而具吸引力,也便于推广,所以裁定还是使用「电脑」的名称,并指示积极推动发展的方向。其时在座的各部会首长,对他深入浅出的一番阐释,既敬佩他的卓识,更叹服他的渊博。
最近翻阅静公青年时期的一些资料,其中有他在民国15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时主编的「约翰年刊」,刊首所载是他写的序言,中间有一段文字是:「夫以天地之大,往复循环,不失其序,盖几千百万年如一日,然而轶事流传,不知其几千百万则,觚史载乘,不知其几千百万篇,独能积古相沿若无尽藏者,何也?良以造化变幻,合一而化万,旨趣既殊,意识各别,知几之微,人见其异,凡笔之所述,口之所传,若渺沧海之一粟,因未有能举大千世界形形色色不尽之者也」。
看他文气之壮,文笔之工,可见其文才之豪,也显示他在青年时期就已具有领袖人物的智慧和气质。
笔者现在还常免不了问自己,若当年早知静公文学素养如此深厚,我究竟还敢不敢去担任为他撰拟文稿的职务?我对自己的答案,八成大概是个「不」字。
退后一步 海阔天空
静公在人们的印象里,他永远是温文儒雅、虚怀若谷的一位谦谦君子。他之所以能让人感到温煦自然、如沐春风,以我多年的观察,除了他有高深的涵泳修养以外,主要是他有一生紧守的处世哲学──「退后一步,海阔天空」。他能做到与人无争而于事无违,实由于他有开阔的胸襟和宽宏的容忍所致。
他认为凡事如能易地而处,也为对方设想,就不难化解对立,有助于建立共识,所以他无争而有为。不过他之所谓「退后一步」,并非全然退缩让步,否则就成了全无原则。实际上他是以「退后一步」来换取对方的善意回应,使事态和缓,达到舍小异而求大同。他觉得天下无不了的争执,也没有解不开的纠结,任何问题的背后,都有一大片空间,只要于问题还未成为僵局之前,各因「退后一步」而能消除对峙,眼前就是海阔天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当然,在静公一生的从政生涯中,免不了常因政见歧异、观点不同或立场冲突而有身处夹缝、左右为难的情况,但他都能秉持一贯的处世哲学,以诚恳的态度、圆融的方法,执两用中,去异存同,做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像他担任财政部长而能同意减免部分税收来促成「奖励投资条例」的立法、出掌行政院而能调和宪政与戡乱体制的扞格、辞卸行政院长荐贤自代,以及继任总统后的持宪监国等等所表现的恢宏豁达,都是国内所熟知的勋绩而对他致以由衷的敬佩,如问何以能够臻此化境?除了他有卓越的智慧以外,只能说皆基于他「退后一步,海阔天空」处世哲学的实践,进而转化成为他的为政理念──「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处处以国家利益第一着眼,摒除一己之私,廓然大公,为所当为,来给人民和社会造福。也可以说他兼具了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精神和基督教「施比受有福」的舍己精神,才能做得如此炉火纯青,堪值所有政治人物效法。(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