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释放社会力 再造台湾辉煌
「台湾再这样下去,真不知道前景何在」,是很多台湾人心中存在、口中流露的忧虑。可能不同的人,对于现状的担忧有不同的侧重点,他们认为问题的根源所在,以及改变现况的良方,也都有不尽相同的主张,但是一种集体的焦虑感、茫然感、苦闷感确实存在,也有人用「迷航」来形容这几年台湾所陷入的困境。
如果我们只是罗列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可以举出焦虑大量所在的理由:媒体乱象、政治恶斗、政客无能、价值错乱、大陆崛起、金融危机……等等。但是究其根本,问题还在于经济。如果我们把过去30多年分成1981-1990、1991-2000、2001-2012这3个年代来观察,台湾的实质GDP平均年成长率分别为7.7%、6.2%与3.7%,呈现逐阶下降的趋势。而这3个年代的划分,不仅仅是经济性的区分,也大约和台湾乃至国际的政治社会变动若合符节。
在第一个10年,台湾的经济成长一方面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家力量,所谓的独裁开发体制;另一方面,则是在冷战体制下大大得利于包括市场开放在内,美国所提供的政治经济保护与扶持。
在第二个10年,处于民主化过渡与动荡期的台湾,虽然政府在带动经济起飞上的力量已经削弱,但是台湾的出口导向经济却依旧在当时处于上升阶段的全球化经济体系中得利,而当年的中国大陆虽然在邓小平南巡后大步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却还处在急起直追的阶段,「中国崛起」还是个未来式,台湾相对处于优势。
而在第三个10年,台湾人民在主观意识和愿望上还视高经济成长率为理所当然,但实际上,从网路新经济泡沫、财富分配不均、社会动荡,到金融危机、经济衰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弊端展露无遗,全球性的人口老化、气候变迁、能源枯竭等问题又让衰退期的社会问题更加复杂难解。正在这个亟需新方向、新思维以应付新挑战的阶段,台湾却进入蓝绿全面恶斗和国家方向摇摆不定的迷航期。
我们无庸重述由扁政府到马政府这12年来的政治混乱,应该强调的是,由于政治上的对立纷扰混乱,不但让台湾无暇认真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还在用旧思维来面对新问题,更严重的是,从民众、媒体到政党、政客,都惯性地用极其简化的政治思考来扭曲这些难题,无法静思,也不容深思。所以,台湾的全球布局问题,变成了「倾中」与「锁国」的二元对立,台湾本来可以利用经济衰退期仔细反思过去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的弊端,同时积极处理内部各种体制、制度调整的问题,也都因为政治的干扰,让这些思考探索与结构调整的工作备受阻碍。
而同一个时期,大陆的迅速崛起,对照台湾的纷扰低迷,当然加剧了民众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甚至强化了某种内缩保守的心态,更渐渐有一种声音抬头,认为台湾之所以败,大陆之所以胜,根源在于台湾的过度民主和大陆的权力集中,这恐怕又是另一种简化与只见表象的见解。
其实,台湾困局的本质在于经济,而让问题治丝益棼的在于政治,至于社会层面,倒是台湾相对健康的领域,虽然政局紊乱、经济低迷,但是有心有识之士仍在创业、创新、社区、文化等各个领域各自努力耕耘,维持动能,这些也是未来台湾再起的希望与凭借。
台湾藏富于民,是「大人民、小政府」的结构,我们很难、也不应期待政府扮演类似大陆的开路、领路角色,我们对政治的期望,不是重现大有为政府或英明的领导,政府不要成为挡路的巨石,只要适时做好修路和维持道路秩序的功能就够了。政治部门应该谦卑的向社会让权,更要学习、汲取社会的创意和人才,同时把资源挹注、引导到社会需要、国家未来需要的方向和领域上。
活力焕发的社会、灵敏谦卑的政治,才是拉动台湾经济重新起飞、再造台湾辉煌的力量所在。台湾需要冷静思考当前面对的问题与自己的蓝海策略,释放社会力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