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荣/柯P用价格手段消灭交通乱象,高招!
文/钟文荣
据说,台北市长柯文哲上任后大力整顿台北市的交通乱象,朋友问我,如何用经济手段消灭停车乱象呢?
话说在前头,经济学向来处理类似的问题,通常只有理性,没了人性。
经济学有个经典笑话,有人问经济学家,消灭排队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经济学家回答说「涨价!」
想必很多人不太了解这个冷笑话,简单举例来说,路上有一家小吃摊前排队人潮众多,经济学家通常会假定一定是小吃摊老板将价格订得太低,以至于让消费者认为价格太划算了,当然排队者众。如果小吃摊老板认为人潮太多生意做不来,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接受经济学家的建议—涨价,于是乎就有一些消费者认为不划算,干脆就不来消费了,剩下的消费者就是需求特高的一群人,老板就得好生照料了。
我还没回复朋友如何消灭交通乱象的法子,既然问题已经框在「乱象」上,那么我的答案当然不是用价格手段来抑制。积极一点来说,干脆涂销路边停车格,配合路外停车场与大众运输条件,凡违规停车者一律开单拖车,然后再把这笔罚款用来建设大众运输,或者降低大众运输票价(拿罚款补贴票价),交通乱象当然可以消失。
最近,柯市长又想大力整顿台北市机车的乱象,想办法减少机车数量,提出的方案有机车停车格收费、UBike纳入路网、增加自行车道以及减少机车道等几种方案,只有第一种是价格手段,但问题是机车停车格收费会大量降低机车数量吗?
▲违规停车乱象多,机车族照停红、黄线。
前面提过,涨价只能赶走某些需求过低的消费者,同样的,台北市加收机车停车费(违规者拖吊)也仅仅只是消减掉些对机车通勤需求较低的人罢了,对于高度依赖机车通勤者而言,可谓是一点影响也没有。
机车族之所以大量存在,简单来说是实质通勤成本远低于搭乘大众运输的成本,这个实质成本包括了名目的加油费、税费以及看不见的时间时本(如公车路网不密集)等,更具体一点来说,实质的通勤成本还可能没有反应对环境造成的外部成本(如空气污染),所以,机车族才会认为搭乘大众运输的通勤成本太高啊!
从现况来说,机车族的通勤成本并未具体反应真实的成本,柯市长征收机车停车费也只是让名目的通勤成本稍微接近真实成本罢了,所以才加上减少机车道以及降低大众运输费率这种更直接的作法(但还没直接涂销机车停车格)。
平心而论,柯市长这几招会让机车通勤族的实质通勤成本增加,透过降低大众交通运输费率的方式拉低两个成本之间的差距,即使无法消灭交通乱象,虽不中,亦不远矣。
●作者钟文荣,科普经济学作家及资深产业分析师。经常四处卧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经济分析转成民众能懂的文章。以上言论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