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勿坐上封城与解封的翘翘板(魏国彦)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本报系资料照)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昨日宣布将进行微解封,但各项标准引发民众质疑,县市作法也出现一国多制。(陈俊吉摄)

东京奥运明令观众止步,南韩首尔再度封城,去年以来多数国家已经有三到四波新冠疫情,意味着封城─解封反复发生,对于处于解封前夕的我们有警示作用,台湾不要步其后尘,高兴3天,又升级警戒

「封城」意味着失业、行动失去自由、社会失去经济活力,对人民生活影响很大,政府纾困也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因此大家都想赶紧解封,却又担心疫情复燃。目前台湾双北桃园新冠感染较严重,而中南东部县市确诊案例较少,有民代抱怨是陪着北部「坐牢」。地方的异质性使得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很难一声令下全体解封,这牵涉到一个问题:「封城」的地理范围必须全国一致吗?

我国并未采用「封城」字眼,而是订定4个防疫标准警戒层级,其间管制强度差距颇大,而新近创出所谓「微解封」,将于7月13日起先试探性放松若干管制措施。说穿了,指挥中心对于封锁期的长度与管制的强度正在小心试探。

归结来说,问题在于如何选到最适合的管制强度、最适的封锁范围,以及最适的封锁期间。多数国家的防疫经验是失败的,我们的困难在于几乎没有学习的对象。美国个别的州已经解封,英国首相强森也赌下去了,准备7月19日全国解封,他们依恃的是高疫苗接种覆盖率,而我们完全不具备这个条件。

寻找我国的最适政策要在健康危害(死亡人数)、经济伤害、调整成本行政部门及民间适应不同的管制措施)之间取得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在时间轴上有领先与滞后现象,这是因为生意紧急关门很容易,重新开张并不简单。若政策反复,适应成本就变大,也在健康和经济面两头落空。

要在这样的复杂非线性动态系统中找到最佳解是一个运筹学(或称作业研究)的题目。一般程序是先建立出数学模型,再由电脑求解,找出最佳解。模型的好处是可随状况而调整参数数值,例如,在英国最早的新冠病毒复制数Ro值是2.5,到了英国变种病毒就变成4.0,最新的delta病毒又调高到6.4。医疗量能也可输入成为限制因子,经济效应当成目标因子,如此可有多种组合做情境模拟,计算出决策变数的因果。

二次大战以来,运筹学发展越趋成熟,近年衍生出人工智慧与大数据等新工具学问与工具都已俱在,问题是会不会用,想不想用。但很多政治人物还停留在加减乘除的简单算数,还紧抱意识形态做决策。去年以来很多国家防疫失败往往是因领导失误造成,例如去年的美国总统川普义大利民粹主义挂帅下的「五星运动」联合政府

殷鉴在前,工具在手,我们寄望政治人物多用科学,少用民粹。

(作者为台湾社会责任公益减害研究发展协会执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