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教改最严重的不正义:阻滞社会阶级流动

时季

社会阶级的变化的角度来看,学校教育同时有两种看来相反的功能,一是促进社会(阶级)流动(social mobilization)的可能,一是维护既有社会阶级再生(social reproduction),产生既定社会阶级固定(social perpetuation,即「上品寒门下品世族」)的结果

在十年教改以前,台湾的教育有很强的社会流动力量,穷人家或低教育程度家庭小孩,只要能维持基本生活,本身够聪明或读书够认真,虽然还是不利,但是相对起来,比现在可以得到较公平的机会,借由学校教育这个管道,来和富人或教育程度高的家庭出身的小孩竞争。

今天台湾社会上有许多知名的企业家,学者,医生,律师,政治人物,或各行各业的专家,是出身于穷人家庭,许多父母甚至是文盲。他们透过学校教育的功能,学得基本的文学数理能力和社会自然知识,养成领导和群体生活的能力,并建立初级的社会网路。前总统陈水扁就是这个体制的最大受益人之一,而台湾能从一个凋敝的农业社会,快速工业化,跻身为进步国家,也是这个功能极致发挥的结果。

▲针对十二年国教免试入学,曾有建中生连署反对。(图/东森新闻)

十年教改前的台湾教育有很多问题毛病,但是你不能因为那些毛病就把它整个否定掉,「以偏概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是台湾教改人士最大的毛病。最不可取的改革,就是因着看到某一些缺点,就采取某种极点的作法,不顾虑可能造成的后果,到后来,旧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但原本的优点却被去除掉了,而承诺中的好处也没有实现。

不论你采用什么制度,穷人和低教育程度出身的学生总会是不利的,但是十年教改之后,许多作法,使得他们更加不利。你不必是教育专家也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事实

举最明显的二个例子,一个是申请入学,穷人和低教育程度的家庭(穷低)出身的学生,很难在申请文件的内容以及面试的时候和富人或教育程度高家庭(富高)出身的学生相比较,因为他们没有条件去参与那么多的活动,在服装精神面貌和气质上也难以相比。另一个是一纲多本,这是一个全民皆输,只有出版商教育部赢的政策,但是富高的家庭,比较有能力克服不利。穷低者就要更加倍努力才行,许多人会过不了关。

而将来如果真的把高中学区化了,那穷低者就简直是万劫不复了,因为他们根本住不起明星学区,周遭绝大多数是穷低者的子弟,整个用功条件就差,很少有人有能力能够冲破这么强的逆流。(请参考拙着:明星高中学区化之后的严重后果)

附记:明星高中的本质 (回应天蝎浪子《 「考上台大一事,不能同选举、娱乐看待!》一文)

2007/05/19 13:05

明星高中是不是真的办得比较好(指课程的设计,教师水准热忱教学效果,和教学的资源等),尤其是教学的效果方面,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事。但是明星高中比较容易办得好(指学生的学业成就),这倒是无可抵赖的事实。

原因很简单,因为明星高中的学生在入学时的素质就比一般学生的素质高(指学科基础和学习能力),为什么教师和行政人员争着要到明星高中?除了名声好听,受重视(因此资源跟着丰富)以外,最主要还是学生好教。

大学教授(整体而言)是最不会教书老师,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他们几乎不必负任何责任。我们要求中小学老师要进修,指的主要是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有的还用强迫的,要算考绩,你大概很难找得到有大学对大学教授做此要求。在美国一直有人在提议,中小学老师的薪水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核定,虽然不容易实施,但一直有不少人附和。

这些明星高中只是地点在都会区而已,它的学生却不全是来自都会区的。在三十年前,可能有一半甚至以上是来自乡下地区成绩优秀的学生,然后才慢慢的比例愈来愈少。这是因为那些明星高中毕业生往往就留在都会区里,他们的子女也成为都会区学生,往往也会是优等生,而乡下地区的优等生不断流失。

我不认为明星高中是个问题,城乡差距才是问题,明星高中办不好才是问题。

●作者时季常,原文2007.5.19发表于《思考者网志》。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