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诉讼10年暴增18倍 他被骗上亿花15年「讨不回一成」

▲失智诉讼10年暴增18倍,他被骗上亿花15年「讨不回一成」。(图/失智症协会提供)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失智症协会今(12)日公布全台地方法院统计资料,失智症相关民事诉讼,96年只有110件,105年却飙升至1990间,整整上升了18倍;刑事诉讼案件也从110件上升至368件。律师表示,轻度失智症患者因表达无案,遇诈骗案件往往不会被法管采信,建议民众发现家人出现失智症状时,可尽早纪录行为变化,若不慎发生兴讼事件,可作为呈堂供证纪录。

台湾失智症协会理事长赖德仁指出,失智相关法律议题涵盖层面极广,包括冲动控制力差、定向障碍判断力下降,造成交通纠纷、偷届等问题。也可能被诈骗集团人头,将金钱或房产过户。虽然可依循法律协助,但效果往往不彰。

失智症家属刘慧芳分享亲身遭遇先生在55岁时出现一系列怪异症状,包括拿300万与人合资买房,却在登记只拿50万友人名字,「他说因为5比3大」。再来是告诉她现在不流行跟妻子住,「要去外面找人同居」,离家出走半年竟把房子拿给诈骗集团贷款,「我们家一下负债上亿元」,至今已打了15年官司,拿回的金额却不到损失的1/10。

▲失智法律扶助咨询。(图/记者严云岑摄)

法律扶助基金会合作律师郑嘉欣指出,执法者常不理解失智症状,做出错误判断。郑嘉欣解释,失智症随时会变化,在法庭抗辩时,法官都会要求举证师失智者在诈骗发生当下是否如失能般,呈现「完全精神错乱状态,但尚有病识感的年轻型失智者,面对权威人士医师、法官,为了证明自己没病,讲话都会特别流畅、正常,就算家属已举出诊断证明,法官也难以相信是因受骗汇出钱财

法律扶助基金会执行长周汉威表示,失智症法扶在于事前预防、事中阻止及事后求偿。失智者若涉嫌刑事案件,法扶协会以提供「检警第一次侦讯律师陪同到场」24小时全天候服务,10月15日也将与卫福部合开身心障案法律咨询专线,只要拨打4128518转2,将会有律师提供线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