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困应强调申报不实的法律责任?立委看法不一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不少民众生计受冲击,政府推出纾困方案,月初扩大适用对象今天立法院社会福利及卫生环境委员会邀请卫福部就本次「无劳保者之纾困方案、范围及实施方式」进行专题报告,因为适用对象的实际收入不容易查核,所以质询时一方面有立委提醒政府面对民众请领时要强调申报不实的法律责任,避免一些有实际收入不低的人也心存侥幸跑来申请,瘫痪公所人力,真正需要纾困的人反而拿不到钱。但另一方面也有立委提醒过度强调法律责任会吓到许多基层民众,而且去申请的都是真的很苦的民众,不然在座的官员会去申请吗?
民进党立委洪申翰指出,本次纾困出现纷争有三大因素,首先原本卫福部只编列7800万元用于纾困,如今推估增加到29亿,差了40倍,一开始就低估针救助预算,原本的预算能帮的人很少,所以基层公务员不敢扩大找出需要的民众。其次,将因为疫情的救助经费塞到平常的救助,两者的资讯彼此混淆,让民众搞不清楚条件和应备的文件。最后,平常政府对于弱势就业者掌握偏少,就像卫福部次长苏丽琼昨天说无保工作者大概有34万人,但不太清楚怎么找出。
洪申翰接着说,卫福部也有让听大家的建议,一开始说要申请时要就业证明,如今只要切结就好,这是进步,但需要的人很多还是不清楚细节,身障团体许多人从事街卖,但上周他得知身障团体很多人都不清楚有这种方案,如今需要的人不知道,不需要的人却塞爆公所。
苏丽琼表示,对民众白跑一趟深感抱歉,卫福部对于资讯传达有加强空间。洪申翰回称目前的问题不只是让民众更清楚了解,有些人拿了存款最少的存折影本就跑去申请,卫福部公文上面写免查财税,但为了考虑谁才是需要的人,是否还是要查财税?否则可能有人经济条件好,却有一本存折存款较少,也可以申请到钱,是否不公平?
苏丽琼回称政府有相关系统,查财税不是问题,但这制度陷入两难,要快速又即时反应,所以当初才规划相信民众自述。洪申翰追问,关于切结,怎样不要让比较富有的民众觉得签了切结也许就可以混过去?除了强调签切结要负法律责任,也要挑出部分比例查核,让民众知道自己必须如实撰写条件,不要心存侥幸, 让大家知道应负的责任,这样比较有可能可以吓阻一些明显不适用的人却心存侥幸塞爆公所,让真正需要的人拿不到。
不过国民党立委吴斯怀则质疑, 政府逼迫人民证明自己穷困,这样有苦民所苦吗?纾困急难救助没有超前布署,政府讲到法律责任、说到申报不实有民刑事责任,吓到基层民众,许多民众不懂法律。而且要如何查核?若有一百万人照张相就去申请,要怎么查核?去排队申请的都是很苦的民众,在座的各位官员会去排吗?真正受害者是基层公务员,每天几千人去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