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雪」到底差在哪? 中国文学论述这个冷知识

▲「雪」跟「霜」差别在哪里?王寳贯用中国文学让你了解。(示意图/记者徐文彬摄)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许多人都知道雪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但「雪」跟「霜」差别在哪里?「中华民国气象学会」分享一篇《霜寒白雪》,由中华民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王寳贯用中国文学论述,让你了解「霜」和「雪」间的差异

可是霜和雪真的那么一样吗?王寳贯说,霜与雪一样都是冰的晶体,也常常被诗人们和雪连在一起──「霜雪」或「雪霜」─用来形容洁白的东西笔者小时曾经问过父执辈这个问题结果当然是不得要领,其原因是因为台湾不但平地不下雪,即便连霜少见,所以他们大都从未看过这两样东西,更不用提去解释它们之间的异同了;他表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平平是冰晶,似乎人们对「雪」的观感比较正面,而对「霜」却比较负面

王寳贯回味文学惯用语指出,「雪白」或「白雪」常常听到看到,可是「霜白」或「白霜」则似乎罕见,苏东坡曾用「两足如霜」来形容浙江于潜女子脚之白晢,「明月如霜」来形容月色之皎洁,却也没有把「白」和「霜」连用,何况他在两诗词中用「霜」字的目的似乎是考虑声韵成份居多(霜是平韵,雪则是仄韵)。

王寳贯表示,倒是「霜寒」或「霜冻」常常听到,这里的意味就比较负面了,「雪寒」或「寒雪」虽也可通,却罕见人提起,同样地,「两鬓如霜」被用上的次数似乎也比「两鬓如雪」要常用得多,这现象到底只是「惯用」的结果,还是有科学道理在内?

王寳贯指出,常听到「下雪」、「落雪」、「飘雪」这样的用词,这是说水蒸气水滴先在空中凝结成为冰晶雪花,再沉降下来而成雪,这当然需要云中温度够冷才行,但云中冷可不代表地上一定冷,有时云中可以冷至摄氏零下20几度,而地上温度却只在零度左右,并不算太冷,而且较大的风雪都发生在冷暖气团的交绥处(即是气象学的「锋面」)发生,因此即使冷,也难得「冷彻骨」,因为总是距离暖气团不致太远(当然偶有例外)。

王寳贯说,但是霜却不是「下」的,而是凝结在表面上的,通常发生在晚秋或冬天晴朗的夜里,地表散热非常快,因为空中没有云(连水蒸气也很少)来挡住这些往外散的热量,于是地面温度越来越冷,到了下半夜或拂晓便有可能冷到所谓的「霜点温度」(frostpoint temperature),此时依附在草木瓦片,或窗子玻璃上的水蒸气(或小水滴)便开始凝冻成霜了,草上的霜多半只像一层薄薄的粉,不怎么洁白,像唐代李贺北中寒〉诗中的句子霜花草上大如钱」的情况并不多见,倒是凝在窗子玻璃上的霜,形状错落有致,连成整条整片,够得上「霜花」的美称

另外,至于究竟是霜白还是雪白?王寳贯以科学角度解释,由于霜多半是在天气较为晴朗干燥之情况下发生的,因此霜难得很厚,通常的情况是在「霜晨绝早」起来一看,草上瓦上有那么薄薄一层,有点像白粉洒在上面的便是霜了,这层薄薄的霜往往还不足以盖过那背景透出来的草青与瓦黑,因之也就不怎么白得起来,反之,雪多半是在水分比较充沛的天气状况下发生的,因此雪一下便有可能积寸盈尺,想不白都困难。

王寳贯指出,文学中有「雪白」的形容词,而却罕用「霜白」,倒是常有「清霜」的用法(像苏辙咏柳诗句「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所以西洋童话有「白雪公主」而没有「白霜公主」,也不无道理。

►►分享你的冷冷寒冬→→【雪景大募集 上传你拍到的冰雪世界!】

掌握即时讯息免费下载新闻云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