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存或废?宪法法庭今辩论 重点一次看

(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攸关死刑存废的宪法法庭言词辩论今登场,究竟为何会有这场辩论?影响如何?值得国人关注。

依中华民国宪法第78条,司法院解释宪法,并由大法官掌理。因此,司法院成立大法官会议,负责解释宪法。2005年6月10日,中华民国宪法第七次增修条文于第5条第4项增加「宪法法庭」;2022年,原大法官会议制度并改制成立「宪法法庭」。而今(23)日宪法法庭辩论,即为最高法院对于杀人案件之判决所适用之刑法第271条第1项死刑规定,是否抵触宪法,声请宪法法庭为法规范宪法审查。

台湾死刑是否违背《中华民国宪法》?将在今日的「宪法法庭」展开辩论,并预估今年7月底做出宣示。

总括来讲,是由台湾史上关最久的死刑犯黄春棋等35名死囚,与人权团体及律师代表等提出,主张案件第3次上诉最高法院后由同一法官审理的「连身条款」违宪,声请释宪,宪法法庭审理后,认定相关法规范,包括最高法院第二次发回更审以后之民刑事上诉案件分案实施要点、刑事案件分案实施要点、最高法院83年度第8次刑事庭庭长会议决定,与宪法保障诉讼权均尚无抵触,均不违宪。接着其它死刑犯也陆续表态要求释宪,结合相关团体,最终促使宪法法庭决定进行辩论。目前有12位大法官,宪法法庭须在3个月内宣示结果。但必要时可延长2个月。

若宪法法庭认定死刑违宪,目前在押的死囚可能得重新审理机会;但此次宪法法庭也有可能不会直接宣告死刑是否违宪,而是提出要求,应在死刑判决的程序上有更多配套措施。若真如此,在押的死刑犯仍可能有生机、能获得重新审理。

今日辩论重点为死刑是否违宪,死刑除剥夺生命权外,是否另干预其他宪法上权利,如免于酷刑权利、人性尊严?死刑制度所追求目的有哪些?是否都合宪?如死刑违宪,有什么可取代的刑事制裁手段?

如果认为死刑合宪,什么犯罪类型可判死刑,37名死囚中,有人是因为1999年施行的「唯一死刑」被判决定谳,但有些人是因2006年7月1日修正的死刑或无期徒刑规定,这样是否违宪?理由为何?

另1个辩论重点是,近年最常被拿来当逃死抗辩的理由,为刑法第19条就「精神障碍」及「心智缺陷」的行为人,依其行为时辨识能力的程度,而有「不罚」或「得减轻其刑」区别,就死刑宣告而言,是否违宪?

「推动废除死刑联盟」执行长林欣怡曾接受BBC访问表示,台湾对于人权的要求越来越严谨,加上联合国「两公约」的要求以及台湾人权保障逐渐完备,她认为这些条件都显示出,台湾宪法法庭在重要的人权议题上做出了「进步的价值判断,诸如同性婚姻合法化、通奸除罪化等等」。主张废死者常指出,死刑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可能造成冤狱。

依行政院「国家发展委员」2016年4月公布的3000多人电话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88%的受访者反对废死,主要理由是担心废除死刑会导致治安恶化。仅不到5%的受访者赞成废除死刑,主要理由是死刑无法有效遏止犯罪,并且违反人权,政府无权剥夺生命。此一民意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现有37名死刑犯,当中不少人原都认罪,后来改口或称遭刑求。较引人瞩目者为邱和顺。邱和顺于1987年11月、12月分别犯下「柯洪玉兰分尸案」以及「男童陆正勒赎案」,但邱和顺却始终喊冤,并反咬遭到刑求,惟历经了多达11次审判后,仍在2011年7月被判死刑。他被羁押长达36年,是台湾史上等待执行死刑最久的死刑犯,也是这次声请释宪的死囚者之一。

现任总统蔡英文自2016年起执政至今只执行了2次死刑,这2人都不愿接受人权团体的协助,提起法律救济或宪法解释。今年5月将就任台湾总统的赖清德,在去(2023)年总统候选人辩论会上曾指出,台湾目前并未废除死刑,而废除死刑的讨论不仅在台湾,也在国际上广泛进行。然而,无论在任何地方,废除死刑都需要社会高度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