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4成民眾脂肪肝 恐致代謝性肝病、肝癌 醫曝改善方式

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总执行长杨培铭(左二)表示,民众闻癌色变,肝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的比率高达2成,且每年死亡人数仍多。记者林琮恩/摄影

肝癌虽在去年卫福部最新公布的癌症登记报告中,被肺癌超车,从第一大癌症死因掉为第二大死因,但每年死亡人数仍超过8千人。医师表示,肝癌防治仍有极大努力空间,因早期症状不明显,高危险族群定期追踪检查是早期发现的关键,全台高达4成民众具脂肪肝,若同时有代谢相关因子,演变为代谢性肝病、引发肝癌的机率并不低,建议民众改变生活习惯,减重就能远离脂肪肝。

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总执行长杨培铭表示,民众闻癌色变,肝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的比率高达2成,且每年死亡人数仍多,若能在第〇期、第一期就发现罹癌患者加以治疗,才有助改善预后,呼吁民众勤于筛检、追踪,不要讳疾忌医。

一位60岁患者,于年轻时经兵役体检发现罹患B型肝炎,且过去10年持续出现糖尿病、高血脂及冠状动脉心脏病等状况,但一度中断回诊,直至去年10月经血液检查,发现胎儿蛋白数值异常上升,并发现肝脏左叶有一颗7公分肿瘤。

患者主治医师、台大医院胃肠肝胆科临床副教授苏东弘表示,该患者3年多前即发现肝脏结节,遇新冠疫情未稳定回诊筛检,才延误导致肿瘤扩大,建议肝癌高危险群应定期追踪检查,且除符合健保超音波检查资格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代谢性肝病患者也应加强筛检,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因B、C型肝癌随国家政策逐渐消失,代谢性肝病占肝癌致病原因比率逐渐增加,脂肪肝即是一大危险因子。苏东弘表示,全台民众约3至4成具有脂肪肝,其中6至7成有代谢相关因子,如糖尿病、三高等,罹患代谢性肝病机率增加;约3成脂肪肝患者不具代谢因子,这群患者罹病原因不明,目前认为与基因有关,但此类患者罹患肝癌风险较低。

要改善脂肪肝,关键作法是减重。苏东弘表示,根据研究,患者若减下体重的5%至10%,即可改善脂肪肝状况;部分脂肪肝患者是非肥胖型患者,虽不必减重,但增加运动量也能改善代谢问题。另,近期已有脂肪肝药物进入第二、第三期临床试验,可改善患者肝脏发炎情况,同时帮助减重。

苏东弘指出,脂肪肝患者若经肝功能检测,发现肝脏出现发炎情况,即属「脂肪肝炎」患者,且容易演变为肝脏纤维化,甚至进入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呼吁民众藉腹部超音波检查,及早发现肝脏病变进行治疗,避免肝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