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非酒精性脂肪肝 严重者导致肝硬化

奇美医学中心胃肠肝胆科医师宝宝指出,饮食控制和减重在脂肪病人固然重要,但是某些减肥药物可能会造成肝脏心脏的负担,使用此类药物前请先咨询专科医师。(图/记者林悦摄)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一名58岁郭姓病人有高血压及第二型糖尿病,在奇美医学中心内分泌门诊定期服用药物控制,但近半年来患者GPT肝炎数值异常,且常合并容易倦怠的情况,经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后,转胃肠肝胆科检查发现系非酒精性脂肪肝,经饮食控制与减重后,肝指数与脂肪肝状况明显改善

胃肠肝胆科医师林宝宝指出,郭姓病人体重于1年内上升了10公斤,且平常的血糖药物也没有规则性的服用。腹部超音波诊断为严重性脂肪肝,之后安排肝脏切片检查后确立诊断为脂肪性肝炎(NASH)。

郭姓病人在饮食积极控制以及体重减轻5公斤后,肝指数与脂肪肝状况明显改善,并于半年后肝指数检验已完全恢复正常,目前仍在门诊规则服药控制糖尿病以及固定追踪肝指数和腹部超音波。

林宝宝医师说,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简称脂肪肝,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生率在西方国家约为15-30%,而台湾、东南亚国家、韩国、日本及中国等则逐年上升当中,约为15-45%。目前已开始引起亚洲各个国家政府的关注,留意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盛行与相关并发症。

脂肪肝就是我们台语俗称的「肝包油」。在健康检查中,最常被腹部超音波扫描发现的异常影像就是脂肪肝。脂肪肝是一般的说法,在病理学上叫做「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正常的肝脏约有3至5%重量的脂肪,当脂肪超过5%以上或组织学呈现30%以上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即称为「脂肪肝」。

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病毒性肝炎(以C型肝炎和脂肪肝相关性较高)、酗酒、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药物、内分泌异常、急性妊娠性脂肪肝等疾病。若将病毒性肝炎及酒瘾因素排除,因其他代谢因子引起的脂肪肝,我们则通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可依据组织学区分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定义为:有肝脂肪变性的证据,但尚未有肝细胞损伤,其演变成肝硬化或肝衰竭的危险性较低;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定义则为:除了有肝脂肪变性,且已造成了肝细胞损伤,可能造成肝硬化或肝衰竭,以及演变成肝癌

近几年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研究显示,此族群中约8、9成的病人都是单纯的肝脏脂肪堆积状态,对于肝脏的影响不大;但其中有百分之10的脂肪肝病人会合并发炎甚至坏死的情况,也就是脂肪肝炎。这些病人的肝脏会由肝纤维化慢慢进展成肝硬化,约有0.5%发生肝癌的机率

一般而言,大多数脂肪肝病人不会有明显的症状部分病人可能会有出现容易疲倦、全身倦怠、恶心、呕吐、右上腹部不适、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的病人可能会发现肝功能异常,发病初期通常麸丙酮酸转胺脢(简称ALT)或称GPT,会大于麸胺酸醋酸氨基酵素(简称AST)或GOT,影像学的诊断则包括腹部超音波、电脑断层扫描及核磁共振扫描等。

诊断上必须排除过度酗酒(每天饮用酒精量应小于50公克)、病毒性肝炎、自体免疫肝炎、铁沉着症、威尔逊氏症及药物性肝炎。正确的诊断必须靠病理切片检查,如果发现肝纤维化就应积极治疗,预防肝硬化及肝癌之发生。

脂肪肝的治疗应着重于控制体重、血糖及血脂肪,适度的运动且在营养师正确指导下的饮食及调整生活习惯是相当重要的。减重进度是每周约0.5至1公斤,目标为适度的减少7%至10%体重,即可以改善肝功能和脂肪肝的程度。

目前并没有特定的药物可以解决脂肪肝,主要仍是找出造成脂肪肝的致病原因,进一步给予药物的治疗,例如部分降血脂药、降血糖药或维生素E等,均可改善脂肪肝及肝功能。药物治疗之目的主要是防止肝细胞继续受到损害,并抑制造成脂肪肝的因素。

由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有发展成导致肝硬化及肝癌的机率,所以有脂肪肝病人都应适当控制体重,并定期检查肝功能、α-胎儿蛋白(AFT)及腹部超音波,目标在于早期发现肝硬化及肝癌,以便及早治疗。

林宝宝医师提醒,饮食控制和减重在脂肪肝病人固然重要,但是某些减肥药物可能会造成肝脏及心脏的负担,使用此类药物前请先咨询专科医师。另外减重不可过于快速,因快速减重会造成不良的代谢变化以及引起脂肪溶解释出游离脂肪酸,对肝脏形成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