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公开讲/刘泰英:劳动基金 靠交通建设补血

泰公开讲/刘泰英劳动基金 靠交通建设补血(此为示意图)(图/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提供)

交通部日前邀请台北市长柯文哲、新北市长侯友宜基隆市长林右昌,商讨基隆路廊政策,将规划中的「基隆轻轨」改为「基隆捷运」(基捷),以基隆为起点,终点设在台北捷运南港展览馆站,并延伸至南港站,未来还会结合横跨双北的捷运民生汐止线,不仅大幅提升大众运输品质运量北北生活圈也将出现新气象

行政院最初提出前瞻计划2.0时,轨道支出占预算将近一半,虽有不少人批评,但我大声叫好,因为轨道建设就是公共建设的一环,若路线评估得宜,而非为特定政治势力服务,不仅能改善交通、缩小城乡差距,更有助发展经济。尽管行政院后来又删除逾一千亿元轨道预算,引发地方县市政府强力抨击;不过,行政院解释轨道计划没有终止,未来还会编入一般预算,即使舆论存疑,但我们不妨听其言、观其行,看看行政院会不会又跳票

前瞻计划虽然大砍轨道预算,但兴建基捷出现曙光,倒是一件好消息。然而,中运量捷运造价不便宜,基捷环评与财务报告都要重做,虽然总经费目前仍难以预估,但柯文哲丑话说在先,台北市仅愿意分摊约三十亿元经费,万一工程又追加预算「那就中央的事」。不难看出柯文哲也担心,万一基捷因追加预算成为「无底洞」,北市府恐难以负担。交通建设经费庞大,「钱从哪里来」一直是个老问题,劳健保等劳动基金将来入不敷出新闻频传,政府遂酝酿调整保费、缩小给付。二○○九年,台湾高铁恰巧出现财务黑洞,我曾大声疾呼,不妨让劳动基金投资台湾高铁,着眼的是高铁具长期稳定获利的特性,可惜政府没采纳,近几年高铁股票被誉为中华电信还稳定的「定存标的」,同时劳健保喊涨,不难想像我的失望与无奈。

劳动基金直到现在才争取成为台湾高铁股东,可能已经错失最佳时机,但类似的公共投资的机会还会有,基捷也是不错的投资机会。当然有人会担心,万一轨道建设因政治角力,沦为无人坐的「另类蚊子馆」,那劳工退休金岂不是荡然无存?这种想法当然不是多虑,过去不乏各种「蚊子馆」,动辄耗费数百、数千亿元,让政治人物赚饱饱后,却营运不下去。

因此,我强力主张,在重大公共建设拍板前,需由独立公正专家学者组成「投资审议委员会」严格审核,政府的手绝不可以伸进去。很多人笑我太理想化,以现在朝野激烈斗争状况,就知道不可行,但为何国外已经有成功先例,台湾却总是做不起来?关键执政者有没有心,将台湾利益放在政党个人利益之前。

更多 CTWANT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