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须从「纳卡战争」获得启示
发生于高加索纳戈尔诺-卡拉巴赫(Nagorno Karabakh,简称纳卡)地区、历时6星期的战争,在俄罗斯强力「维和」下,亚美尼亚与亚塞拜然终于11月初签订《停战协议》。自1991年宣布独立、实际附庸于亚美尼亚、未获联合国会员国承认的「阿尔察赫共和国」(Republic of Artsakh,又称为纳卡共和国)实质「亡国」,纳卡地区邻近被亚美尼亚族人实质控制区域、原亚塞拜然「失土」重回亚塞拜然管治。
此次《停战协议》明定俄罗斯派出维和兵力维持纳卡地区「自治」至少5年,未实质处理「主权」争议,但国际社会对亚塞拜然拥有纳卡地区主权未有异议,加上纳卡地区的战略要塞城市舒沙(Shusha)已被亚塞拜然控制,面对高度不确定的未来,世居纳卡地区及亚塞拜然「失土」的亚美尼亚人,许多决定随着亚美尼亚军队撤离,离去前亲手放火销毁房舍、田产及牲畜,流下不甘心的眼泪。
多数台湾人对远在天边的「纳卡战争」无甚关注,有兴趣者也多聚焦「无人机如何影响战争型态」等「技术」层面。不过,对台湾人来说,这场早自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就开始的「纳卡战争」,纠结其中的主权争议、民族认同及背后大国利益的「政治层面」,更值得深入剖析,且深具「参考」价值。
亚塞拜然收复「失土」的执念
纳卡地区住民以亚美尼亚族为主,在苏联时期系以「自治州」形式纳入亚塞拜然管治,纳卡共和国在苏联解体、地区权力重组之际以「住民自决」之名宣布独立,并在亚美尼亚军队帮助下,将纳卡地区周边等亚塞拜然族旧领域纳入「版图」。对亚塞拜然人来说,纳卡共和国是「叛离的一州」,近30年来不被国际承认但实质存在,奠基在许多亚塞拜然军、民死亡及百万平民被迫离开家园的「屈辱」之上。
质言之,亚塞拜然为了收复「失土」及洗刷过去的屈辱做足了准备,又遇到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美国总统选举及俄罗斯于此次战争初期刻意旁观等「自助、天助、人助」,才成就亚塞拜然这场胜利。回顾近30年来纳卡地区战事,台湾人当可从纳卡战争「血的教训」中获得不少启示。
首要的关切当然是亚塞拜然对「收复失土」的「执念」。平心而论,纳卡共和国的「主权」虽未获得世界各国承认,但近30年的「建国」历史中,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财政、军队等现代国家所需要的政府体制在其管治范围内运作顺畅,被许多国家视为「政治实体」,与其维持经贸、旅游、文化等民间交流,甚至还设置办事处。
然而,因其「主权」被国际社会认定属于亚塞拜然,这些年来亚塞拜然人与亚美尼亚人在纳卡及其周边地区,几乎每两年就会发生武装冲突,虽然亚塞拜然输多赢少,但始终未宣告放弃纳卡共和国实控「领土」的「主权」,加上冲突均局限在其「失土」范围,国际社会多视纳卡地区的冲突为「内战」,仅能以人道立场介入调停战火「冻结现状」。但亚塞拜然始终未忘「国耻」,生聚教训、厚实国力静待时机终于一雪前耻并收复失土。
亚美尼亚脱离现实的「政治正确」
亚塞拜然得以收复失土,固然得力于其举国信念一致及丰沛的石油输出收入有关,但亚美尼亚政治人物长期以来无力于调整其以矿业、农产、纺织为主的经济结构,拙于应付劳动力外流、生育率下降等国安危机,为了巩固支持,每每将纳卡未获国际社会承认形容成「国际社会对亚美尼亚人的压迫」,将亚塞拜然「收复失土」的军事行动妖魔化成「种族灭绝」行动。在选举中屡试不爽的情形下,这种炒作已经成为亚美尼亚人心中的「政治正确」及政治人物掩饰施政不力的挡箭牌。
亚美尼亚政治人物的政治正确,若仅是以「生为亚美尼亚人的悲哀」进行选举操作以谋取执政权,则「纳卡共和国」或可能仍能维持「现状」一阵子。因为亚美尼亚是《集体安全公约组织》(CSTO)成员国,与俄罗斯是军事同盟,近30年来纳卡地区冲突发生时,俄罗斯总是很快出面调停,使亚美尼亚实质获益,也让此次俄罗斯以纳卡地区「非亚美尼亚领土」回绝亚美尼亚出兵请求,直到舒沙要塞陷落后,才出面「强力维和」,更加耐人寻味。
俄罗斯对亚美尼亚的「背叛」,早在2018年5月,现任总理帕辛扬(Nikol Pashinyan)从「抗议领袖」华丽转身之际就已种下。帕辛扬既无法扭转政治正确,又脱离现实地以为亚美尼亚是俄罗斯在外高加索地区的不可或缺,将俄罗斯过往支持视为理所当然,争取欧、美支持、引进投资发展经济之余,未给予俄罗斯足够「尊重」,引来俄罗斯藉不出兵驰援「导正」亚美尼亚,再「强力维和」让俄罗斯是高加索地区「平衡者」角色获得各方再次确认。
最可怜的当是在大国博弈与政客操弄中,被迫卷入战火的平民。无论是早年被迫离开家园的百万亚塞拜然平民,还是此次流下不甘心眼泪的亚美尼亚人,近30年来被一代一代传下去,铭记于心的应只有民族仇恨及血的教训,恐怕难称得上可以安居乐业,遑论追求美好的生活。
台湾须得到的启示
回到两岸的「主权争议」上。不容否认,两岸分治70多年后,充满「自决」思想的「台湾前途由台湾人民决定」已是当下台湾的政治正确,不少年轻人更相信因为两岸政府体制、理念价值及历史记忆差异,2,300万台湾住民已自成「台湾民族」,在心态上,包括官方的政治主张与在中美两大国之间的现状,像极了1991年宣称独立的纳卡共和国。
残酷的事实是,就算亚美尼亚协助纳卡共和国在这些年来赢得冲突的大部分胜利,但这些胜利不足以让亚塞拜然放弃对纳卡地区的主权。同样的,中华民国在美国支持下,大部分时间隔着海峡维持着局部军事优势,但这些优势自保有余,同样也不足以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弃对台湾地区的主权,而北京宣称的「主权范围」并不在大部分国际社会引发争执。
另一个不容否认的,是当下北京的影响力已甚于俄罗斯,综合国力更直逼美国,仍得尊重俄罗斯为高加索地区「平衡者」角色,反之,虽然美国久居台海「平衡者」角色,但眼下美国能否再次伟大仍在未定之天,但中国大陆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
对北京来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不能一代一代拖下去」、「武统台湾」被端上台面及修饰用语的「国际实力对比深刻调整」,显露的都是中共解决民族耻辱、主权争议的决心及信心,接下来的考虑只剩下「条件成熟」。
不过,两岸争议与纳卡冲突有一根本性的不同,那就是纳卡地区与亚塞拜然其他地区民族、信仰、语言及习俗确实不同,许多台湾人仍承认祖先、信仰、风俗习惯来自大陆,不否认「两岸一家亲」。
质言之,两岸分治是历史的悲剧,是中华民族积弱的结果,两岸人民本是同胞,纵然有政府体制、价值认同的差异,只要有一丝「两岸和平」可能性,政治人物就应本着「谋求人民最大福祉」初心付出百倍努力促成,而非为谋求个人私益,动辄以「卑躬屈膝」、「丧权辱国」操弄民粹,使台海情势紧张到直逼「武统」边缘。
台湾人应该好好想想,亚美尼亚人是如何相信政客的操弄,终致在自己放火的家园前流下不甘的眼泪,但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还有退路。当台海战火真的来临时,「台湾民族」又该退向何方?
《多维TW》月刊0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