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过5% 全国十大:高级技工有钱还雇不到

大陆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10日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图/CFP视觉中国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技工荒」最早从珠三角长三角传出,逐渐扩散至环渤海圈,甚至东北老工业基地。相较顶尖工业强国,像是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为40%,德国则高达50%;而中国这一比例低落仅为5%。正值大陆全国两会,不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呼吁,当务之急要为大国培养更多「工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点出当前中国工业产业的困境,一个充满传统韵味词汇,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当时全国政协委员王向朝听到这句话,马上回应,「太好了!总理的话,讲到我心坎儿里去了!」并提出他的见解,「为什么我们钢产量严重过剩,但我们却连原子笔笔头上一个小小的『球珠』都生产不了?」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

什么是「工匠精神」?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仔细雕琢的一种理念,如同「米粒正在电饭煲里吸水、膨胀,一粒一粒逐渐变得香软甘糯、颗粒晶莹,包裹它们的除了水汽温度,还有一颗匠人之心」。

由于产业工人整体素质技能水平不高,中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美国的7.4%。以2015年为例,中国单位劳动产出7318美元,世界平均水平是18487美元,而美国是98990美元。「简单地说,1个美国人创造的财富,相当于我们13个人创造的财富,这也是我国工业制造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李守镇指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靠什么赢得先机成就梦想

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部长李守镇回答记者提问。(图/CFP视觉中国)

早在2015年,我国7千万技工中,可称为「灰领」的高阶技工仅占5%。按「十五」规划,这一比例应达到15%,因此,当时的缺口达7百万人!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这样的「共识」:大学生人才,中专或技校生不是人才;科技、管理人员是人才,技工不是人才;做白领前途,当工人没出息。虽说近段社会舆论正试图扭转这种观念,但这种被公众普遍认可的「共识」并非短时间内能够扭转过来,于是,许多人如果进不了大学,做不了白领,就直接从事简单体力劳动。

中国最大的挑战在人才,企业技术工人总量不足、技术等级偏低、技能单一,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年龄偏高,技师高级技师严重缺乏,培养技工的环境相当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