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款药天天吃!忧「抗药性」没效 医2解析叹:吃东西都没抗饿性?
▲有些人担忧自己天天吃某款药物会引发抗药性。(图/记者严云岑摄)
平常看医生、吃药时,民众担心自己长期吃某种药物是否会引来「抗药性」,对此,有医师就解释,一般人所认知的抗药性与医学上的意思并不同,也强调,抗药性是「练不出来的」,至于会出现越吃越没效则有3种因素,但仍非药物本身的问题。
肝胆肠胃科医师叶人豪在脸书分享,平常看病的时候,常常被患者问到「我天天吃这种药,会有抗药性吗?」他认为,民众的顾虑其实不是空穴来风,不过解释这个问题前,得先搞清楚何谓抗药性。医师说明,这个名词的英文为drug resistance,对象是指某些具有抗药性微生物或癌细胞,会不再害怕某些原来拿来杀菌或抗癌的药物。
叶人豪谈到细菌、病毒或癌细胞会有抗药性的原因是,太容易基因重组突变,也太会长了,几万个族群可能偶尔冒出一个金钟罩铁布衫,长期暴露在药物下,其它的同伴全部死光,剩下神功护体的那个就用空出的资源快速繁殖,很快就成了一个全都神功护体的族群,但这个抗药性基本上也不能说是药物造成的,而是它们本身的特性,药物只是筛选不是刺激。
民众口中的抗药性,指的是「本来有效,以后渐渐没效」。叶人豪说,这是在人身上的作用,与医学上的抗药性所指涉的意思不同,且很多人以为抗药性是像练肌肉一样「锻炼」出来,答案是错的,它本来就在那,是练不出来的,药物只是把这些「天选之子」筛选出来。
▲医师表示,抗药性并非长久训练而成,而是细菌或病毒经由药物筛选的结果出现的特性。(图/翻摄自pixabay)
叶人豪提到,大部分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在体内都有赏味期,时间过了就被代谢分解掉,就跟今天吃完饭明天得再吃是一样的,「怎么就没人问,我天天吃东西,会不会引发抗饿性呢? 」不过,有些状况下真的会越吃越没效,医师指出,可能是3种因素,第一、疾病自然的病程,时间越久、疾病越重,导致原来有效的药开始没效,这算不上抗药性,若不治疗可能还更糟糕。
第二、有些人把成瘾或依赖当作抗药性。叶人豪接着说,如许多安眠药,长期持续使用确实可能会有依赖的状况,假设身体条件或外在环境仍未改善,服用的剂量就会越来越重。第三则是真正意义上的效用递减,一般这种情况不多,像是气喘药物的救急喷剂,里面通常含有刺激beta受体的物质,在长期、高量且持续使用下,身体会自动调降beta受体的数量让药物效果变差,但这仍然不是药本身的问题。
叶人豪认为,在这种例子中,平常就配合其他方式,如:吸入性类固醇,好好保养,根本不会常常需要喷救急喷剂,自然也不会遇到这种困扰了。医师强调,其实药物就跟吃到身体的任何东西一样,本质上都是化学物质,虽然性质作用很多,但原理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