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揭密》张聪渊为何能成为台湾新首富?致胜关键曝光

台湾首富张聪渊行事一向低调,有着传统台湾实业家稳健踏实的经营作风。(图/网路

劳力密集制鞋代工业随着潮流从台湾转向大陆,再由大陆转向越南等国,踏实经营与稳中求胜,是张聪渊比其他台湾制鞋同业创造更多财富关键。图为华利实业的制鞋机器人。(图/华利实业网站截图)

做为典型的台湾家族企业,张聪渊家族所掌控的华利公司有着传统台湾本土企业家的低调与务实风格,没有花俏的创投资本操作、没有让人惊奇的科技投入,只从单纯地寻找最佳产业环境与追求稳定获利来源,把这个劳力密集的产业随着潮流从台湾转向大陆,再由大陆转向越南等国,踏实经营与稳中求胜,成为张聪渊家族比其他台湾制鞋同业创造更多财富的关键。

台湾制鞋代工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在全球闯出一些名号,代工厂部份集中在中南部,其中包括知名的宝成清禄宏福丰泰等,大都在台中、彰化、云林一带。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许多鞋厂陆续向大陆转移,到90年代已经遍布广东福建各地。这些代工鞋厂从材料供应、机器设备到制造生产,既合作又竞争,成为大陆进军全球制鞋业的首批生力军,许多国际知名牌当时都是大陆台资鞋厂的客户

制鞋代工从台湾转向大陆,再由大陆转向越南与其地东南亚国家,是此种劳力密集型产业必经之途。图为华利越南厂房。(图/华利实业)

刚被《富比士》评为台湾首富的张聪渊也是这波产业转移大潮的一员,他原来只在乡下的鞋厂担任管理职,90年代鞋厂转移到大陆后,他与人合资成立新沣集团,在大陆从事运动鞋代工。90年代大陆企业上市风潮中,这家公司也成功上市,张聪渊据说拥有15.7%的股份。新沣上市后转向多元化发展自创多项运动品牌如SKIN、PONY与Arena,还与伊藤忠等日本商社合作,甚至增加房地产业投资,制鞋部份占业务比例愈来愈小。2000年后,劳动力与经营成本快速上扬,新沣于是在2013年将制鞋业务出售,由张聪渊接手经营,改名华利实业。

张聪渊创立华利实业后,其本人与家族成员全力投入制鞋业经营管理,但此时大陆的制鞋代工业与其他劳力密集工业一样,都因劳力成本上升而面临发展瓶颈。他跟着当时台商往越南转移的风潮,在香港成立公司后出资收购15家越南工厂和多明尼加工厂、同时收购24家相关贸易公司的业务,将生产与销售全部掌握在自已手中,同时并购了一些港商企业,扩大业务规模。据华利去年底为IPO发表的招股书显示,到2020年末,华利共有43家控股子公司,包括5家大陆境内子公司、16家香港子公司、18家越南子公司、2家台湾子公司、1家多明尼加子公司及1家缅甸子公司。

此种发展模式,与全球的制鞋代工产业的流动方向极为相似,都是往劳力丰沛、开发程度较低的国家转移,括越南、印尼、缅甸、印度等东南亚与南亚国家。与华利类似的制鞋代工业,还有裕元、丰泰、钰齐等在香港与台湾上市的制鞋厂,都是实力强大的企业,规模从数万人至数十万人不等,年营收都在数百亿至千亿等级,每年生产的运动鞋超过亿双。

据财经顾问业者分析,华利的毛利率与其他港台制鞋业相仿,去年上半年为22.6%,但是华利的净利润率高达12%,比其他同业的不到10%要高出至少2成,主要原因是人力运用效率较高,人力成本也较低。而人力成本低,则源于其生产主力在越南北部,在大陆厂区员工只占总数的0.3%,其中绝大多数为产品开发人员

由这样的成本结构看来,把劳力密集部份从大陆积极转向越南,降低了人事成本,确实大幅增加企业获利能力。不只如此,近几年来在大陆的台商已遍面临招工困难的问题,而东南亚劳动力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数量上源源不断。这些年来华利的离职人数每年都在上升,去年上半年更超过4万人,离职率27.3%,但并未对华利的产能和人力运用效率造成影响。

去年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台资鞋厂生产销售都受到影响,有些甚至出现多年来首次亏损,但拥有超过10万员工的华利去年营收虽下滑8%,净利润却还能有超过7%的成长,展现出困境中持续获利的能力。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准备要上市,帐面上刻意做得比较好看些。此外,根据其IPO提供的数据,华利长期客户占营收比例超过9成,显示其抓住老客户的能力极强。

不论是寻找合适生产环境、提高人员工作效率或是服务老客户优先,都是台湾传统稳健企业经营的路线。做为传统产业中的劳力密集型企业,这些长期以来人尽皆知的经营理念不需要花俏的图表与理论,虽然实际运作算会遇上些困难,但都不是什么太高深的学问,用心用力都可以逐步化解。这些台湾老派企业家稳健踏实的传统,终究会证明是真正经得起考验的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