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世代 人文与科技交会
前言:
近年来网路普及与智慧型手机的问世,每人每日要处理的资讯量比起二十年前要多出五倍,人们共享相同的平台,转瞬间取得信息,文化疆界就此被打破,人文思潮在科技洪流下遭遇强烈冲击,传统价值正逐步凋零。资通讯发达本该使沟通更为顺畅,然近年来海内外弥漫对立氛围,同温层效应让意识形态之争凌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了解,在追求科技发展的键盘上日渐疏离,造就自顾自的冷漠。台湾多年朝向自由民主方向努力,今个人主义弥漫,意见相左缺乏包容,关怀与同理心式微,社会间越来越倾听不见彼此的声音。
又见台湾科技和创意实力可挤身全球前端,何以在文化输出上不如邻近韩国,能借由影视、娱乐产业走向国际?科技发展本为增加生活便利性,我们反忘却阅读思辨赋予的心灵成长与文化薰陶,多久,未能静下心阅读一本好书呢?
爱德华·萨伊德曾说:「知识分子是一位面向权威、运用语言说出真话的作者。他说出真话的方法是爬梳另类资源,打捞湮没的文件,复原被遗忘或被抛弃的历史。」勇于迎接转变,付出行动参与社会进步与改造,这正是我们要对谈的主题。
从历史角度看时代
我大概不能算网路世代,却无论如何都分享了这个时代。稍微想一下,每天从早上起床,如果没有网路我不能工作、联络、社交、休闲,网路几乎把生活全面占领、支配,网路的渗透力量非常惊人,要仔细想想这样渗透的结果到底是什么?
我没有能力去细说网路世代的特色,但从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信念出发,我相信人类的历史是在进步的,网路是关键的进步力量。大家看这个世界,可能会觉得哪里有进步?但实际上只要找到适合的角度去看,可以发现人类的历史是有进步的。从科技到各种现代文明力量的发展,的确使得人性、人类间彼此相处的方式有了进步,所以在谈网路时代的时候,我也想放入进步史观的角度来看。
网路时代的进步面?
网路时代的进步面是什么?当然有正面也有负面,最简单讲就是网路时代有几个特色,一个是资讯的增加,这部份我们深受其利,今天若想了解任何知识,网路上面几乎包含了所有资讯,大到抽象的理论,小到生活中电影上映日期,这种资讯供应几乎是无法穷尽的。网路帮我们提供最方便、丰富的资讯来源,让离开网路变得无法想像,网路时代的特色就是资讯的丰富。而资讯增加也等同于知识增加,以前写文章的时候可以用知识的排列,来使人家接受你的论点,今天单靠资讯已经不足以证明什么,必须要有更深入的分析跟整理,才能够做出说服人的论证。接触新事物的机会也增加,包括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宇宙观、世界观与宗教,这些在人类的历史上都起了非常重大的进步的作用,过去二十年来这种进步的力量,一大部分都是靠着网路来进行的。
社会、个人的互动开放
网路也使得互动范围的扩大,其中包括贸易。为什么特别提到贸易?因为贸易构成了人类进步一项非常重要的动力。贸易的反面是掠夺,过去贸易不普遍时,人们想要获得自己没有的资源、物资,只能用掠夺的方式。到了商业活动出现之后,人类开始用贸易作为互通有无的媒介,掠夺的必要性就降低了,没有掠夺就比较没有屠杀、战争。贸易本身也假定了贸易双方的平等,需要契约式的安排。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契约观念的建立,都是贸易带给人类文明非常重要的资产。
跟贸易类似,人与人之间互动也有重大的价值。网路使得互动更为方便,不单只是个人之间的联系需要透过网路来进行,在学术、产业、新闻、政府、商业界都可以透过网路来互动。人与人之间交往频繁带来的结果,是相互依赖的程度增加。不交往就没有依赖,只要开始交往就会开始依赖对方,依赖是交往的结果、依赖也是交往的动力,交往与依赖互为表里。相互依赖之后,人的关系也就更为密切。
网路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有各种各样的形容、评价,但其所带来的资讯增加、贸易扩大、交往方便、接触新事物的机会,都有助于社会个人心灵的开放,因此网路带来的社会进步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网路时代的阴暗面?同温层效应
说完正面的部分,那阴暗面呢?人在两种情况下会发生恐慌,一个是在封闭的环境里面,你会觉得有压力、开始紧张恐慌;另一方面,把你放在完全开阔的环境,里面没有限制与边界,你也一样会产生恐慌。人类会害怕封闭的环境也会害怕开放的环境。上面讲到的网路社会所带来的各种开放的效果,其实对于人类造成了威胁。人开始找自己的同温层,只跟自己熟悉、同样价值观的人说话,开始排斥不一样的人,这些负面的情绪与倾向,我认为是因为处于一个特别开放的环境才会发生。如果我们是在自己熟悉的桃花源里生活,对于内部的凝聚力就不需要强调,因为没有外来者的挑战,所以不会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开放的结果也造成人类社会反而展现出更强的封闭性、排他性,很多人说社交媒体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美国、台湾的选举过程,这之中牵涉到媒体本身运作的特性,可是从人类的心理上来看,在这种特别开放的环境里,人开始去找与自己相同的人,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排他的心理、自我建立堡垒,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城堡。
「人性中的良善天使」 对我的影响
刚刚提到的网路所带来正反两面的问题,我想把它化作两个层面来谈,第一是时代的开放与进步,能不能变成个人的道德进步?第二是开放与进步能不能促进社会的学习与积累?这十年来,美国平克教授所着的「人性中的良善天使」对我启发很大,刚谈到的进步史观,乃至于人类道德的进步,阴暗面的可能,这几个观念都是从这本书里来的。书名「人性中的良善天使」来自林肯的一句话,林肯觉得人心里有善良的天使,对应之下就是人心里也有一些恶魔,而到底是什么因素、机制,使得天使可以发挥作用,又是什么机制使得恶魔的力量可以被压制?答案当然很复杂,不过参考这本书,回顾人类历史上的进步契机,我们对于网路时代的道德潜能可以有比较正面的评价。
施振荣。摄影:陈信翰
科技发展中的新文明
施振荣(余纪忠基金会董事、智荣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掌握文明利基 共创社会价值
文明与文化因过去历史的积累,不断在演进;而网路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是新的工具与媒介,帮助我们不断创新,并对社会创造价值,并同时成为很多创业的新舞台。一直以来我分享王道的思维,王道是大大小小组织领导人的领导之道,「创造价值、利益平衡、永续发展」是王道的三大核心信念,使人能够正面看台湾的愿景跟未来。而做一个领导人应有基本的信念,就是要不断的创造价值,其中很重要的概念是共创;参与合作者都是在共创价值,也做价值的交换,而这中间更需要考虑利益的平衡,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平衡,非常很重要的,是整个社会、文明可以永续发展的利基点。谈到价值,我在一九八九年就提出了「六面向价值」,直接/间接、有形/无形、现在/未来六个面向。一般人对于直接、有形、现在的显性价值比较有感,对于间接、无形、未来的隐性价值比较无感。在资本主义里,股东利益最大化,华尔街的思维就是以显性价值为主,不过就算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华尔街,其显性价值还是要靠投资很多隐性的价值,才能够展现出来,所以身为领导人,必须考虑整个六面向的总价值,设想到很多人类文明,都是因隐性价值而发生,比如研究发展与教育。
利益平衡下 打造人文科技岛
做一个领导人不断地要思考哪里可以创造新的价值,其中相对平衡、动态平衡也是重要的概念。民主政治里面有个问题就是一人一票,这是绝对平衡,世界上没有绝对平衡,需要相对、动态平衡来不断调整机制,并非沉溺过去而是面对未来,未来相对平衡的机制与以前可能会不同,未来有价值的东西与现在、过去可能不一样,因此不断创新、创造价值,不断调整相对平衡的新的机制,让大家有一起共创价值的诱因变得非常重要。我在一九八九年在总统府提出科技岛概念,其中谈到一个重要议题是世界公民,那时候媒体没有人报,因为概念比较抽象,大家没有共鸣,但是我当时就提出台湾未来一定要国际化,而国际化就要与不同地方共创价值,把自己定位为在地企业公民的角度来国际化;后来科技岛概念讨论热烈,几年后我又加入人文二字成为「人文科技岛」,来完备这个概念,因为文明是以科技为核心,从铁器、铜器到工业最后来到资讯时代,都是跟科技进展关系,文明与科技相互依存发展,影响了人类生活与工作模式,甚至是精神跟思想。
以矽文明出发 成为世界中心
面对未来全球化竞争,我们的制造业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优势。矽谷是一个创新的地方,不单只有技术的创新,许多新兴企业模式都是从那边来的;台湾则是世界技术最领先、产量最多的一个矽工岛,那为什么不能当成一个创新的矽岛?创新是创造价值之源头,没有创新就没有办法创造价值,Si-nnovation Island不是只有做矽科技的人,人文社会跟各种学科领域都可以做创新;但再怎么创新恐怕逃不出与矽科技有关,未来的发展就是矽为核心,我们刚好是全球最领先的一个地方,台湾绝对是世界的中心。今天的主流科技是矽,而台湾的矽文明(Si-vilization)应属于东方思维,走出自己的道路。从矽科技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硬体,全世界的硬体都与台湾相关,零组件、开发、生产、制造,都有台商或台湾人参与主导,建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可以说台湾在3C产品的物质文明上,是世界最重要的贡献者。让全球资通讯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且更普及化。台湾已是创新矽岛,再加上中华文化的底蕴,我相信我们是绝对领先的,未来一定可以在精神文明领域对世界做出贡献。
文明重中之重 健康智慧医疗
另外,人类文明的重中之重之一是健康医疗,数位防疫在连网以后,对未来健康自我管理有很大影响,台湾绝对会在这一方面做出贡献,虽然国内也有人认为觉得医疗若输出会对国内不公平,但实质上我们能够透过电子医材、人工智慧对全球的人类做出贡献。医生的目的不是赚钱,所以我的使命就是「要让医师睡觉也能对人类做出贡献」,透过科技,让医生在休息的时候还能为全世界的人服务。我花很多时间,去思考如何善尽个人的社会责任,推动智慧医疗发展就是其中之一,此外,推动智慧城乡,则是为了提升生活,透过科技来改善生活品质。优质生活应以物质作为基础,并且在基础上才传递更多的精神生活,科技与文化相互交错,成为一种新的精神文明展现。
虽然要落实执行并不容易,但是我永远是反向思考,面对未来正向乐观,而解决方式绝对非原来的模式,一定是用创新的模式,旧的模式就是造成我们今天的困境,所以要寻求突破,也就是要大家集思广益,改变思维、机制都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锲而不舍,花长期的时间来努力,不能坐以待毙。
吕学锦。摄影:陈信翰
站在人文与科技的交会口
吕学锦(交通大学荣誉教授)
贾伯斯说:「我喜欢站在人文与科技的交会口」,贾伯斯是一个很特别的人,所以他的事业、对人类的贡献也很特别,他喜欢去京都的禅修的场域,我想这个大概就是他人文与科技的交会口。
数位科技 文明进步
人类文明的进步肯定是科技带来的,看看我们的中华四大发明,我列在这里的几个项目(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大家都耳熟能祥、经常在使用,科技进步下,这些重要的发明都已经融合在智慧型手机上。造纸跟印刷术也已经被数位出版取代掉,不需要纸也不需要印刷术,只要有影印机就好;邮局现在最大的业务是运送包裹,信件已经很少了,科技发展到这边真的改变了生活,举凡:沟通、联络、学习、工作、社交、娱乐,还有提供我们IA(智慧助理)。又比如我们现在开车必须赶快设定好导航,现在所有的运输业都在使用导航,我常在想假如有一天我们的导航系统当机了怎么办?而智慧型手机每人每天随身携带,它的很多功能同时也是感测器,可能把使用者相关资料送出,相信大家都知道,而这样的装置影响的不只生活,还有互动、学习与娱乐。如果说文明是我们共同生活凝聚的内涵,是可以让未来的人来回顾的话,这样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是相当冲击的。
科技发达普及了虚拟世界与网路文化,这之中更重要的是在背后支撑的平台。从数据显示,二零零一年开始每隔五年全世界最大的公司市值,前五名的排名到二零一六年都是平台公司,从微软到苹果,各种平台可说是蓬勃发展。所以现在讲数位经济、智慧国家,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创造平台经济、创造平台引发的文明跟文化产业。
资通讯科技融合产业 创造价值
5G时代更带来的一些改变,传统上我们做电信的人都是只讲速度,行动宽频、资讯速度越来越高,这大部分都是给消费者用的越快越好,比速度以及涵盖品质,5G最大的不同是它带来mMTC(巨量机器型通讯)以及uRLLC(超可靠与低时延通讯),这都是一般传统电信很欠缺且能力很有限的,消费者用的都只是冰山的一角,这样巨量的、超可靠低时延的通讯所带来的机会跟对整个社会运作、生产研发、医疗等等,所有的改变指日可待,需要时间、需要各行各业去理解这样子新的能力会带来什么样的效用,必须从理解与认知开始才会去采取行动,5G在除了高速率之外的应用,需要时间去理解、尝试、体验,重要的是体验,因为体验知道它这么好用,你就会同意,所以5G真的是非常重要。
5G带来的商业模式与原本传统的不太一样,需把整个ICT(资通讯科技),也就是资通讯的技术带进来。我在中华电信的时候,很早就强调资通技术的重要性,ICT现在透过5G,与各行各业的专业能力密切结合、融合,融合得越深效力越大,所创造的价值越大,包括文创、文化艺术方面也要善用5G所带来的新的能力去创新,各行各业OT + ICT (+ IOT + Big Data + AI),使得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更会成为很重要的部分。
提供VR应用 结合文化资产
整个5G产业炼很长,包含晶片、零组件、终端设备、网路设备系统、电信网路,并且多了以前在谈电信的Eco System 链里面「服务应用」这一块,服务应用的重要性需要被各个电信业者认知了解,必须涵盖并花心力发展这一块,才能够有办法在整个产业价值中,分到比较重大的一部分,如果你只提供数据连线,很抱歉你还是笨水管,那个价值在总产值里面不到十%,而服务应用可以高达三十%、四十%的价值。
举一个实际例子,我们现在看到未来很重要的新的体验是VR、XR,国内有一家公司:XRSPACE,创业三年把VR的头盔、平台,并加上一些应用内容已经成功产出,虽然还不是非常完美,至少他已经做了,这是很了不起的。外贸协会董事长黄志芳就与XRSPACE创办人谈合作,希望透过这样的技术平台,特别在疫情期间大家不方便出国,也能做到产品展示会的效果;另外就是文策会也将跟XRSPACE规划出X-Reality这样的展示,希望能够展现台湾在未来内容领域中的丰沛创作与实力。VR提供一个崭新的展示的机制,倘若能与中华文化资产结合,透过网路平台传播到全世界,这将是将来各界可以去尝试的目标。
企业、政府应改变 跳脱传统思维
二零零八年的金融危机,那时候的物网宽频才开始发展,韩国抓住这个机会推广宽频网路建设,推广韩国的影剧,蓬勃发展韩流。台湾也可以比照模式,在全世界在VR、XR方面做平台;而一个平台是架设需要丰富内容与应用,这绝对不是单靠一家公司能够做出来的,需要群策群力大家一同朝这个方向来努力。我要呼吁掌握资源的人,尤其是政府单位,在创意创新的产业发展里,千万不要用传统的KPI来要求,传统的KPI如果能够达成也不需要政府协助了。整个转型升级我关注了几年,数位转型最难的是第一步,数位转型不是只有买电脑、找几个人来写程式、开发应用而已,数位转型是企业、政府文化都要改变,智慧政府不是成立一个数位发展部政府就数位转型成功了,是每个部分都要来的,当年靠着孙运璿、李国鼎大力推动,才有今日台湾矽岛与台积电的成功,这个机会很难得,我认为台湾在5G、VR流行文化的浪口上机不可失,错过了便不再来,我们现在需要具备有远见、魄力、胆识的政府,我建议也鼓励政府大胆一点迎接挑战。
何荣幸。摄影:陈信翰
媒体兴衰与重建公共文化
何荣幸(报导者文化基金会执行长)
媒体业是这几年网路巨变中伤害最重的行业,大家都觉得媒体表现烂,所以骂媒体烂,可是你骂媒体烂媒体不会自动变好,在这个重伤害行业里面,自己的新闻需要自己救,我想分享在这种废墟里面,用另外一种方式重建的可能,而到底要重建什么呢?我们想要重建公共性与公共文化,想要重建现在社会,因为彼此撕裂而消逝的共同价值。
这些年来媒体跟记者的公信力太崩坏,我们都忘了媒体曾经有过很精彩、不错的老灵魂,比如说我在念台大社会系那四年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人间杂志,他只存在短短的四年,但媒体存在的时间不必久,它如果曾经能够影响一整个世代,就有价值。人间杂志这个老灵魂曾经带给台湾社会的珍贵价值是,它用报导文学、用黑白纪实照片去关心台湾社会、弱势,关心主流媒体不愿意关心的小人物,这是曾经存在你我心中的美好记忆。
我的老东家,余纪忠先生时代的中国时报,也是属于那辉煌的年代;我在担任中国时报副总编辑期间,做了大量的调查报告,从公共建设的闲置浪费,台湾农村的休耕问题,到公民社会的发展,深入去关心每个社会议题。这些调查报导需要时间、人力更需要媒体的支持,然而现在媒体崩坏、网路快速发展的时代,不会有媒体愿意花时间、资源,来做需要去揭穿权势人物谎言,去严格监督政府的调查报告;这正是我们在媒体世代转型当中,所消失的东西。没有对社会弱势边缘者的社会关怀,少了用调查报告对于社会重要议题的深度追踪,现在媒体需要的是生存、点阅、广告、置入性行销,用各种方式让自己活下去。整个网路时代,总结起来对媒体重伤害的方向大概就是,私利凌驾公器,追逐点阅率之外,媒体可能扮演的良善的、监督政府的、重要的角色大幅度的萎缩。
看ProPublica先例的启发
如果媒体在商业模式里面,就无法挣脱这种结构性的困境,因为生存毕竟是最重要的问题,那你要他兼顾理想跟现实,就商业媒体来说确实是比登天还难,但为什么不摆脱这个游戏规则?干脆跳脱商业媒体的逻辑,我们走走看非营利媒体这个模式,全世界已经有很多媒体开始在走这条模式了,为什么台湾不能把这条路勇敢的走下去?非营利媒体模式目的就是要在现在这个网路典范转移的过程当中,重建我提到的核心价值,我们需要去摆脱点阅力这件事情,重新重视媒体的影响力。有一个非常具启发价值的媒体,是在二零零七年成立的ProPublica,它完全只活在网路上,用非营利组织的分式存在,意思就是只接受捐款、没有任何的广告、当然不可能有置入性行销,目的是为了不受政府、财团、广告主任何外力的干预,这样的一个调查报导网站刚成立的时候差不多三十人,但这十几年来它已经拿过了四次普立兹新闻奖,成为美国现在最有影响力的调查媒体。ProPublica给我的启发让我觉得挣脱商业媒体的游戏规则、重建一个媒体可能改革的路径是有意义的,而且是可以活下去的。
成立报导者 追踪社会角角落落
五年前我离开了天下杂志,也在五年前成立了报导者。我与伙伴们决心要摆脱所有外力的干预,要真正做到完全独立自主的新闻。以公益基金会模式成立,我们接受社会各界的捐款,但即使你捐再多的钱,你都必须要遵守三不原则:不拥有这个媒体、不干预这个媒体、不会回收你的任何一份捐款,这样这个媒体才能够做到真正独立自主,找回我刚才提到这些重要的核心价值,努力在没有任何老板、包袱下去共创社会的价值,去重新拉拢被撕裂的社会促成对话。报导者几个重要的特色,就是除了没有广告之外,我们也没有任何点阅数字,就是要摆脱点阅数字的迷思,所有人都只想报导越多人看的新闻,可是很多符合社会公益、大家更想知道的真相点阅率低一点又怎么样,重要的是它有影响力、它的重要性。
报导者走了五年我们是用什么的态度去找回这些重要价值?是调查报导。在成立第一年我们调查报导「血泪渔场」,整整花了半年的时间从台湾一路调查到印尼,去调查台湾的一千五百艘远洋渔业上面,大约有两万名外籍渔工他们在我们的远洋渔船上面的真实处境,他们长期被虐待、剥削,这对台湾的民主形象是很大的伤害,更严重的是台湾的远洋渔船去滥捕海洋资源,所以我们被欧盟亮起黄牌警告。透过我们的揭发这些渔工的处境,透过后来政府跟各界长期共同的努力,我们终于在最近欧盟对台湾解除了黄牌的限制,否则更严重若未来红牌就会是经济制裁。这项报导我们跟主流媒体苹果日报同步出击刊登、共同发挥影响力,更促成了屏东地检署从新调查我们认为疑点重重的外籍渔工的死亡案,与行政院长跟农委会主委马上下令对远洋渔船加强劳动检查,要保障这些外籍渔工的权利。
找回公共性 跨越世代参与
陆续报导者又追踪包含高风险家庭中的「废墟少年」;并揭发台塑集团长期在申报空污数据的时候隐匿造假,把六轻相关报导集结成「烟囱之岛」专书,这些实例就是报导者做新闻的态度跟精神,投入时间、人力追查真相,找回媒体失去的公共性。
报导者是新媒体里的老灵魂,我们相信古典新闻学的理想在这个网路时代不会消失、不应该熄灭,我们仍然相信文字的力量,相信用文字改变社会是可能的,但是我们也知道网路媒体时代的挑战不容我们只是去怀念过去这些媒体优美的老灵魂,所以我们做了非常多新科技的运用、做了非常多数位叙事的改变,让更多年轻世代愿意透过我们去关心这些沈重的公共议题,去努力与时俱进。最后我们所做的努力还是回归到社会与媒体到底失去了什么,我们所有努力的方向就是应该把失去的、珍贵的这些东西找回来,我们要找回来的就是媒体的公共性、公共文化、社会共创价值的可能性。我们不见的就是独立的报导,如何把它找回来,就变成是自己的新闻自己救的最核心的精神跟动力就是非营利媒体在网路时代如何找回公共性,如何共创价值的这种可能性。
詹正德。摄影:陈信翰
眼球争夺战中的独立书店与出版
詹正德(影评人、作家、有河书店店主)
网路时代来临,让人不免担忧独立书店与出版产业的前景,谈到独立书店的现况就会接触到现在出版产业,前一阵子书展因疫情停办,很多出版社或书店都会在社群媒体上抒发自己的感受,整个大环境其实对出版产业是很大的影响,在出版产业里或许独立书店只是通路中很小的一环,却也与产业息息相关。
独立书店与社会的连结
我开独立书店,但到底什么是独立书店?我只简单提一点,独立不是我跟所有都不发生关系,因为你在这个产业里面,跟所有的相关单位产生关系,如何在这个对应关系里面保持独立角色、身份、选择、自主权,大通路会怎么影响你,你要怎么对抗他们?独立书店从读者、消费者与我们产生最直接的关系,难道读者的所有要求都要满足他吗?这也很多例子可以讲,独立书店就是在这些关系中界定。
独立书店有很多意义,包含:文化多样性、知识传承、社区资讯及互助平台、在地公民培力、社运基地、世代教育、阅读扎根,每一项我都拿一个书店做例子。春阳号小书房,它是一艘船改装成的小店,代表文化多样性;东海书苑(边谱书店),以贩卖知识性的书为主,打造知识传承舞台;小间书菜,在这里倡导以书换菜或以菜换书,在当地的农业社区里面,成为社区资讯及互助平台;台北华山有左转有书,致力于在地公民培力,举行一些公民书展;嘉义的洪雅书房标榜自己是社运基地,只要有兴趣的事店主就去做,是非常有活动力的一个书店;花莲孩好书屋,以亲子教育为主题,强调世代教育问题需被解决;内坜有一个瑯嬛书屋,店主是以文学与性别议题为主的,并提倡阅读扎根。书是需要被阅读的,这些书店也是需要被阅读的,每一间书店有它自己的特色还有存在的理由。
友善书业合作社 牵起开书店的梦
介绍了这些台湾的独立书店,再来讲组织,我们独立书店如果只靠大家自己在各地开花,在整个大环境不好的情形下是很难存活的,所以需要成立组织。现在有两个组织,一个是台湾独立书店文化协会;另一个是友善书业供给合作社。友善书业供给合作社创立的宗旨,是直接供应合作的独立书店图书,希望能够打破现有图书经销区域不均衡发展的现况,不会因为地区不同而增加运送成本。合作社二零一四年底成立,由当时有志一同的五十家独立书店一起参与,到今天已经有倍增到一百八十几家店加入会员,成长了三到四倍,去年虽因为疫情稍微减少,可是持续在成长中,也陆续有新社员要求加入,合作社的存在是让大家觉得开书店是可以生存下去的,让有共同梦想的人,愿意去尝试。另外,合作社为非营利组织的特性,使得政府,也就是文化部愿意有限度的支持补助,我们才能够一路走下来,否则以合作社做的事情跟经销商做的事情其实是一样的,经销商都要消失了,合作社为什么可以活着?我们希望借此不断地唤醒更多人,觉得开书店是一个不错的理想实践的方式那我们来试做看看。
折扣战下 实体书店与出版寒风刺骨
网路对实体书店最大的困境就是折扣战,折扣战是长期以来的事情,可是去年双十一将折扣战加深扩大到难以承担的地步。过去折扣战到新书上架七九折为止,但近期电商用各种方式变相的折扣,满千送百到所有书都六六折,小书店进书成本就是七折,根本没办法因应,以前七九折折扣战还能够硬着头皮,六六折我们真的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另外,整个出版产业消退也是问题,整个产业在二零一玲年还有三百六十七亿的营业额,但到二零一六年只剩一百九十二亿,目前每年都还在持续下滑,这几年连两百亿都不到。书店一家接一家关门也不是新闻,当然这之中有很多社会变迁因素,包含网路使得消费习惯等影响,但实际的数字就是令人担忧,二零零八年还有两千六百家到二零一六年只剩两千一百多家,虽然听起来数字还不少,可是里面大部分都是在地的社区小店,实际有效贩售书店已经只剩不到一千家。
从上游供给端到出版社、经销到下游读者书店这样一路走来,整个被影响到的所有人里面,最能够发声的还是我们小书店,经销商几乎都要消失,也根本没有发言的权利,可是没有人在乎这个问题,因为经销商跟一般消费者没有产生直接关系;作者的版税有的也从十%变七%,也无从抱怨起,这就是现在很真实发生的情况。
阅读仍是安定的力量 心灵滋长泉源
出版业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新闻上也都是看到书店要收,可是我们这种独立书店其实是一直在成长的,加入友善书业合作社的,就从一开始五十家到现在五年后一百八十家;虽然传统书店不断在消失,因为他们用传统的产业体系在经营已经很难维持了,我们只好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自己的书店自己救,创造一个新的产业、供应体系,把体系完备起来,这个产业就可以救起来。我二零一七年把有河结束了,可是我在去年又在北投把它开回来了,我认为阅读是种抵抗,你抵抗无聊的生活、不正义、各种不对的事情,当无能为力的时候你就看书,看书就给你力量,陪伴你度过孤单,心灵滋润并成长,你的人与生活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