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朗东/我如何意外打开蒋月惠风暴开关—写在事件吿段落后

屏东议员蒋月惠(左)上节目时,拥抱时事评论温朗东(右)。(图/东森新闻

看到新闻,罗腾园这一周以来,收到900多万捐款。虽然身心俱疲,台湾社会的善念,还是让我胸口感到温暖。

这阵子以来,看到各方意见,心中百感交集。如今,风潮告一段落,可以琐碎的来聊感想。

看到蒋月惠的咬人新闻,差不多就是上周的这个时候。我躺在床上滑手机,一开始看只觉得这人精神有点不稳。后来我开始觉得有点古怪,记忆中,没有一个议员跟警察关系这么差,也没看过几个议员会站在抗争(而且是冷门的地方议题)第一线。

动人故事施力点

我开始搜寻蒋月惠这个人,查着查着,手机没电了。这里有个当时看来细微,事后影响甚大的决定:我要不要倒头休息,当作没这件事?后来,我向好奇心屈服,爬起来开电脑,一边查资料,一边不知为何流泪,一边把文章写完了。

这类的地方拆迁议题,过往的媒体效应都有限。这两年以来,溪头原垦户高雄大沟顶、果菜市场、拉瓦克部落⋯⋯太多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声援参与的朋友,往往受到不易复原的运动伤害。我很惭愧,这些议题,都没有找到施力点,没有好好的为他们发声。

我在写那篇文章的时候,心里都是对这些被忽略的拆迁户的愧疚感。

但这次,我觉得找到了一个施力点,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实在很神奇。经济学的老笑话说,地下的钞票一定是假钞,真的早就被人捡走。不,真实世界还真的不是这样的,这珠宝般闪闪发光的故事,就躺在那里,输入几个关键字就能打开。我只是巧合遇上了。

感谢《自由时报》记者侯承旭在2017年的报导,我文中的QA就是引用自他的手笔。这是篇朴实而有力量的采访,建立了我对人物的信心。

文章发出之后,也是凌晨一两点了。我还在那种既激动又冷静的写作情绪中难已入睡,于是下楼散步了一两个小时,从古亭走到公馆来回好几次。

我当时的预想是,以过往的经验,这样的题材力量,这样的写法,大概可以有2000多赞,400个分享。加减可以平反一些对蒋议员的负面评论。

最难能可贵是初心

隔天上午醒来,那个媒体询问转载的数量跟速度,我超乎想像,前所未见。我误打误撞,开启了风暴的开关。

但那时候我就知道了:这一切都会结束,很快的,大家会把这件事情淡忘。我们都会被遗忘。

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这几年从事公共议题的经验。一个人,要嘛本身具备经营自媒体的才能,要嘛人在台北跟主流媒体关系良好,不然,是注定被大多数人遗忘的。

我曾经纠结过这个问题:如果最后什么都会被忘记,那感动是多么虚妄,努力是多么徒劳

我后来想通了:最可贵的,不是你被人记住的时候。是没有人记得你,没有人注意你,但你找到一件真心觉得有意义的事,贯彻始终去做的时候。

那里有最原初,最真实,最坚毅的自己。

因为知道这个道理,灯光掌声,潮起潮落,也无法侵扰心中那份安稳。观众投射党派价值

有人说,蒋月惠被媒体利用了,快快回屏东吧。

我觉得,有些时候,他们真正关心的,不是这个人这件事,而是他们心中的党派价值观。

挺蓝的,怕蒋月惠说出本土立场,也怕他被绿营击倒;挺绿的,怕蒋月惠影响选情。(即使蒋月惠已经说出整体来说,会支持县长潘孟安,只是在单一事件的是非上,不能随便退让。)

挺柯的,希望看到无党籍白色力量壮大,浑然没想到许多核心价值上,蒋月惠跟柯文哲是冲突的。

人们一直在投射自己心中的期望。

批有病是阶级歧视

有人说,蒋月惠病了,在媒体上嚣张了,胡言乱语了。为了她好,早早回屏东看医生吧。

我觉得⋯⋯这里头是有一些阶级歧视在的。如果是个台大医学院的教授,一夕暴红,也不会被称为「网红」。叫你网红,其实就是在说「你除了网友盲目支持外,什么也不是」。把网红看做是个脏话,其实是看不起网路使用者的智力,觉得他们无法做出及格的判断。

如果具有高学历、高文化地位的外观,人们就会觉得,你可以为自己的行为举止负责。认为蒋月惠需要就医、需要人照顾、赶快离开媒体,其实就是说她没有为自己负责的资格。

一个成年人,要说什么话,要过什么样的人生,都是自己要去承受。除非影响到公共利益,不然我们凭什么去干涉。

灯光暗下做回自己

是的,蒋月惠目前缺乏选立委、选县长的能力。很有可能,她终其一生,就是个为民喉舌县议员,一个慈善机构的大家长。但这怎么了吗?

为什么她必须符合人们的期待,「成长」到某个战力非凡的样子

她不能享受迟来的镁光灯、宣泄一下多年的情绪、帮罗腾园募些款项,然后回去,过她本来的人生?

不能变成「更伟大的样子」,就是「被媒体毁掉」?说出这些话的人,在她多年来独立奋战的时候,又做了什么?

没错,她确实没有强大的表达能力。她不知道如何在连续几天,每天马不停歇的采访通告中,调节自己的体能战力,维持稳定的情绪。

她不知道怎么把话说得又真实又好听。那本来就是一项要长期锻炼的技艺。

四五个来宾加上主持人,风格各异的联手围攻,她不知道怎么巧妙的抓到讲话时机,而不必大声插话;她不知道怎么精炼的表达观点,怎么四两拨千金,反守为攻。得利的时候她不知道何时要追打,何时要喊停。

她不知道广大的中产阶级喜欢怎样的形象,她平时往来的就不是这样的人。

她不具备在媒体上精准演出的能力,她只能用力真诚的秀出自己,秀到有些夸张,秀到有些荒谬。

她如果具备这些能力,人生可以轻松许多,从政之路一片光明。

但是,她不必当台湾政坛救世主。经历了一场奇妙之旅,风潮落去之后,她可以做她自己。

热血只为找回平静

她在舞台上,认真的秀了一段又一段,直到心力交瘁。这演出绝对说不上完美,有些甚至失误连连。但这社会上,又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机会,能在被忽略被打压了多年后,被全台湾的人看见。

圆梦,而梦也会醒。风潮会退去,善念已留下。神坛上下,最真实的,永远是照顾你也被你所照顾的人。那里没有挑高的摄影棚,没有对准你的镜头,没有掌声与谩骂⋯⋯那里有的,只有平静的日常。

挥洒的血泪,激昂的冲撞,各种形式的战斗⋯⋯我们终究会懂的,这些不是为了什么光彩夺目的玩意。到底,只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平平静静的过日子。

那些最热血的,只为了最平静。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温朗东,专栏作家。本文转载自温朗东脸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