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小心米酵菌酸中毒 木耳别浸泡过夜

新京报讯5.16日 河南省消费者协会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米面制品、木耳、银耳等经长时间发酵容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威胁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示,凉皮等当天购买当天食用,不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毒素,极易生长在富含淀粉的食物表面,不当的储存方式,容易引发食物中毒,而米酵菌酸耐热,一般的烹调方法如蒸煮煎炸,甚至100度的开水煮沸或高压锅蒸煮都不能破坏其毒性。

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的食品在制作过程中有个共同点,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泡发。常见的食物有米皮、凉皮、河粉、酸汤子、年糕、糯米汤圆、木耳、银耳等。泡发后的银耳、木耳长时间放置在高温潮湿环境中,微生物严重滋生,也会导致米酵菌酸毒素产生。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提示消费者,从正规渠道采购米皮、凉皮、河粉等食品,且在购买当天食用;银耳、木耳即泡即食,不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浸泡后,发现有异味或木耳表面有黏液产生,立即丢弃不可食用;选择阴凉通风环境储存食物。

米酵菌酸中毒后,必须迅速就医。米酵菌酸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如发生疑似中毒,必须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