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粿条「米酵菌酸」致死?黑木耳泡太久也可能产生剧毒
民众如要过夜泡黑木耳,应彻底清洁使用器具,并放进冰箱。(图:shutterstock/达志)
北市信义远百A13宝林茶室疑爆发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有9起案例,其中1人死亡、2人装叶克膜抢救,疑似中毒个案都吃了炒粿条及河粉,有医师怀疑可能是「米酵菌酸」毒素所致;米酵菌酸在大陆曾造成多起严重中毒案例,除了米制品保存不当外,长时间在不良环境浸泡黑木耳也可能产生米酵菌酸。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在2019年发布文章指出,大陆及印尼发生与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有关的严重食物中毒案例,吃下的食物包括黑木耳及一些发酵椰子或玉米,这些食物都可能在不当保存下或制作过程中受污染;提醒民众如需过夜泡黑木耳,应彻底清洁使用器具,并放进冰箱。
澳门市政署也曾发布卫教文章表示,米酵菌酸存在于变质的谷类发酵制品、木耳及淀粉制品中,民众在良好卫生环境下短时间浸泡黑木耳,产生米酵菌酸的可能性低;不过若长时间放置在不当条件下浸泡,有可能让致病菌大量繁殖。
摄氏26度就能产生米酵菌酸,即使高温烹煮也无法去除,一般发病症状最早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严重会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昏迷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