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健康长寿 单纯散步还不够 陈亮恭:运动要多元并且中等强度
单纯散步想健康长寿恐不够,运动要做到感觉有些喘的中等强度。(示意图/Shutterstock)
虽然一项日本研究发现,每天走八千步以上的人,失智风险明显下降,但是高龄医学权威陈亮恭医师在著作《解锁无龄》中提到,想要维持骨骼肌强健有活力,防失能,单纯走路其实不够。陈亮恭说,以往对年长者运动的要求很低,甚至因为担心跌倒而不太要求强度。但是现在对银发族的运动建议量不但增加、维持中等强度,也希望长者的运动型态更加多元,不只是重复单一动作。什么样的情况才叫做「中等强度」?以下是重点书摘: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纷纷指出,有运动习惯的人,通常比较不会失智。此外,运动量也很重要。
日本有一段时间很流行配戴计步器,可以测量每天基础活动量。刊登在国际权威期刊《刺胳针(The Lancet)》的一项研究则指出,每天走路约一小时的人,罹患失智的风险比较低。从这些研究推断,轻度运动对于预防失智可能不太够了,至少要中等强度以上,也就是要有点喘的运动。
至于运动的类型,现在普遍建议复杂一点的比较好。多年前,有项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分析,在各种不同类别的运动当中,跳舞是失智症风险最低的绝佳运动选择,因为跳舞本身的强度够,二方面对于舞步的记忆与执行,加上跳舞时的人际互动与愉悦心情,一项活动就具备多重功能。
当然这并非要求大家都去跳舞,这份研究报告想表达的是跳舞会有额外的好处,可预防认知功能退化。每个人的生活型态不一样,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去跳舞,但起码要做到让你感觉有些喘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果只是单纯散散步,想要达到健康长寿这个目标,恐怕不太够,而且,运动也需要具备多元的内容,动作单一的运动虽然有其好处,但比起跳舞之类的多元复杂运动,则又少了些好处。
此外,也要把运动当作一辈子的事情。以职业运动员为例,早年可能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放在单一型态的运动训练上,他们的身体协调性与运动表现被开发得很好,但脑部其他功能例如记忆的开发就未必很好。
曾经有一项针对日本相扑选手做的研究发现,在职业选手期间,即使体重相较于一般人是超重的,但他们的身体相对健康;退休之后,由于不再需要维持体重,大多数都会减重,但他们的健康状况在瘦下来后反而变差,其中最大的差别就是运动量。
总之,运动对预防失智有很大的好处,但前提是运动的型态必须多元,并且尽量维持中等强度的运动,最好能将此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天天开心去运动,才可以确实预防身心功能退化(编辑梁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