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怎样的人生?利用「空档年」成为航行者 而不是没目标的「漂泊者」

▲认识自己需要时间,但不是光等就好,「自己」是在一次次摸索中捏出来的,是个偷懒不得的过程。(图/取自免费图库Unsplash)

作者:Cinyee Chiu摘自:《人生就求一次如鱼得水:纽约金奖画家的自由生活提案》

【重要而不紧急的任务

德国科隆停留的一个礼拜,我们借住一位跟我同龄的德国朋友家。聊到教育时候,她认为,学校教的学科实在太不与时俱进了,应该要教些民主、全球暖化等更切合这一代人需求的内容。我也同意现有的学科很不实际,就台湾的教育来说,国中上的内容或许还是基础常识,但老实说,高中很多再深入一些的物理化学数学等科目,相信毕业后都「还」给老师了,对生活也不见得会造成什么影响。其实以数学来说,我连一般的加减乘除都会仰赖计算机,而且生活上大部分的需求,会加减乘除就够了。但反而很多真正会影响生活、能够提高国民素质的常识和知识,学校不教。老实说,或许教初级程式编辑都比物理、化学实际,最少可以加强人民对于网路安全的意识(这对网路成瘾症普及化的现在多有用啊!)

我认为台湾当下的教育确实是与实际需求脱节的,大部分的人考完就忘,说是为了考试而存在的知识也不为过,这让我不禁想起古代的科举八股文,纯粹为了通过一关关乡试、会试、殿试,而练就一身能文能武的功夫,和现在为了通过基测、学测、指考而练成的答题抢分技术有什么差异?如果我们觉得八股文空洞迂腐,让人只会考试不会做事,那为什么不觉得升学体制与现有学科是在浪费我们的生命呢?

你曾经思考过「未来想做什么」吗?

「了解自己想做什么」是非常切身的主题。而现行教育到底效益多大,最简单的方法便是看看现在有多少人所在的行业与大学所学的不符、多少人毕业后便将所学都还给老师。如果年轻时,大家都能摸清方向,不只节省了个人的时间,也是减少教育资源错置的浪费。为什么读了四年大学的意义就在于确认自己不想走这条路

但事实是,每天七点半到校,五点多放学,匆匆吃过晚餐后再继续上补习班到九点、十点的学子们,还真的没什么时间思考「我想做什么」这么不紧急的问题,因为比这更紧急的是下周的考试、下个月的考试、明年的考试。

至于什么时候有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呢?当前面再也没有考试的时候。所以这么多年轻人一离开校园,立刻陷入困顿与茫然,就像科举一路破关斩将考到顶的进士终于松了一口气,缓了缓才发现其实自己想从商。

查资料的时候我翻到二○一八年远见与yes123求职网的合作调查,报告指出大学生毕业后有六成觉得学非所用,但却有六成左右的硕士生反而认为学以致用,理由也很容易想像:高中毕业孩子大多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大学虽然不是义务教育,但在人人都有大学学历的现今社会,「不读大学」似乎不会被列入考虑的选项当中。在这种情况下选的科系,要符合未来职涯规画,简直跟抓周一样随机。但硕士就不一样了,跟学士比起来,硕士毕竟还是少数。决定要念硕士的人,更可能是有好好思考过想要继续往这条路深造的,自然在毕业后更有可能留在与所学相符的产业里。

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把决定硕士要念什么系所余裕,往前挪到决定大学科系的时刻呢?要做到这件事,我觉得有个观念一定要搞清楚:教育跟学校学习是两件事。

什么才是对学校教育而言,最重要的事?不要让上学干扰了你的教育。——马克.吐温

如果看这本书的你还是学生,请一定要惊醒,学校学习干扰教育正是升学主义当道的现今社会常见的现象。你得为自己的教育把关。

「你想要怎样的人生?」

这样的问题,你认真问过自己了吗?这个问题的隐藏含义,是你「拥有决定自己人生方向的权利」,如果你没得选择,那根本就不必问了。然而台湾教育体制的设计以及社会期待的压力下,并不鼓励年轻人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甚至不让年轻人相信他们可以选择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比起前进的速度,先确定方向明明是优先该做的事,而人生这么多可能性,又哪是国英数社能涵盖的?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又岂只是选择、是非、简答题?有目标船长航行者,没目标的船长是漂泊者,你都还不知道自己要去哪,漂泊这么快干嘛

Billie Eilish的音乐风格独树一格,我跟我老公都很喜欢。有天老公告诉我他看了一个采访报导,里头提到 Billie的爸妈没有让她去上学,而是让她自己在家学习(哎呀,多不信任教育体制啊!)他们只确保一件事:孩子想学任何东西,他们都提供资源。于是Billie小小年纪便会跳舞、写歌、作曲、唱歌,在十四岁这么小的年纪出道,然后在两三年之内窜成Instagram拥有数千万粉丝的成功音乐人。

十四岁啊,一般去上学的孩子那时在干嘛呢?每次我听到有人说「才大学毕业这么年轻,不知道自己要干嘛也是很正常」的这种论调,我都会觉得那是因为在大学毕业以前的时光,都没有被拿来好好思考和探索自身啊!如果早点去摸索,二十年的年岁,要说不够就有点过分了吧?

我理想中的教育,「协助学生找到自己有兴趣的方向」是重要且优先的一件事。我很幸运地有了明确的兴趣,但许多人没有。而学校教育没办法帮一把就算了,还用一堆琐碎而不重要的事占去学生的时间与心力

是的,不重要,如果在学期间大量的训练是为了在升学考试时多拿点分的话。然而偏偏这样的事因为急迫性,例如一波接着一波的考试,常给人重要的错觉,容易骗到我们大量的时间,还以为自己做了很多事;而没有时限的事,例如替自己找方向,就容易被拖延,但偏偏又逃不过,总有一天会以燃眉的急迫程度到你面前——或许是终于必须找一份工作了,又或许是长期被消耗的自己开始出现忧郁症迹象了。

你想要怎么样的人生呢?

你想过怎样的生活?你希望为世界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你希望看到这世界有什么样的改变?奇妙的是,光是想像你想要的未来、在脑中模拟出的画面,就会像走在一条充满迷雾的道路上时,将光聚往一个方向,而那个方向的路就会变得稍微清晰一点,你的人生就会更靠向那条路一些。

认识自己需要时间,但不是光等就好,「自己」是在一次次摸索中捏出来的,是个偷懒不得的过程。欧美行之有年的空档年(gap year)文化,鼓励高中毕业上大学前,或是大学毕业入社会前的年轻人,花一年的时间去旅行、实习、当志工、体验不同文化、认识自己,准备好自己,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我觉得满好的,即便没有一年的完整时间也无妨,请试试不以考试成绩为动机,不受他人期待影响地去学习、尝试各种可能性。这个罗盘定位的工作,不是单靠学校教科书就能指引出来的,期待从教科书中找到一条路,就像想从十二星座中找一个星座代表自己一样。固定的选项无法也不可能概括所有人的合适位置,更别谈现在流行的斜杠多元生活模式。人可以有复杂多元的面向,单一职称或学历不再足以定义一个人。

反正别想偷懒地等着从别人给的选项中,挑一个出来代表自己就好,这件事没这么轻松简单,因为人类那么复杂。我们无法决定教育制度及内容什么时候能修改,可能也很难避开其他假装很重要的琐事,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及早面对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如果你发现自己也是被一堆琐事绊住脚的漂泊者,你得知道什么事更值得你付出心力。

拖延是避不掉这个课题的,我们只会从课业繁重的学生变成过度贩售时间的上班族,从漂泊少年变成漂泊青年,或是漂泊中年。逃避也没有用,如果不想继续漂泊下去,还是得花许多时间来面对自己才找得到答案。

那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呢?

★本文经圆神出版社授权,摘自《人生就求一次如鱼得水:纽约金奖插画家的自由生活提案》。

►偷偷分享少女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