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兴/拒绝医疗勒索 让自己有尊严的谢幕
▲医疗勒索无非是让重病患者「被要胁」着活命。(Photo by jimulder1109/Flickr/示意图)
文/叶家兴
最近台湾有本新书名为《情绪勒索》,甫出版一个月销售即超越3万册。在网路媒体当道、纸本书籍市场渐失的当下,《情绪勒索》的热卖,显示书中所述呼应了许多人的内心话。同样的,知名作家琼瑶最近在Facebook上写了篇长文,交代临终时不要抢救,她要尊严的离开人世。这篇发文也引发不少共鸣,获得大量网友点赞与转发。无关的两件事却不禁让人想起香港近期的两本新书:《香港好走:怎照顾?》及《香港好走:有选择?》。独立记者陈晓蕾在书中描述,许多香港病人临终时所面临的选择貌似很多,但其实很多时候,病人并没有不被「医疗勒索」的选择权。何以谓之「医疗勒索」(Medical Blackmail)?其实就像情绪勒索般,勒索者并非陌生的恶人,而是在亲子、夫妻、职场、朋友等关系当中与我们熟识的人,他们透过要求、威胁、施压、沉默等方式,让我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例如挫败感、罪恶感、恐惧感、丧失自尊……在此过程当中,被勒索者自我消耗殆尽,但勒索者却仍振振有词的以为:「这是为你好!」对于临终病人来说,在生命将尽时,侵入性的急救措施虽然能维持生命系统,但却非常打击心理尊严。与其说人是活着,不如说是「被活着」。类似这种违反病人意愿的「延命医疗」,其实就像是种「医疗勒索」。正如两位日本医师宫本显二﹑宫本礼子在《不在病床上说再见》书中描述,他们在欧美很少见到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人,但在亚洲国家,却常见到意识不清﹑不能言语﹑卧病在床﹑包着尿布,甚至被绑住手脚、从鼻胃管灌入营养品的病人。用这种模样来做人生的谢幕,几乎没有医界人士愿意看见。琼瑶在许多华人读者心中,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小说写手。但她突然丢出这么「人间烟火」的文章,就是不想成为「医疗勒索」的受害者。她在杂志里看到报导,台湾2019年即将实施的《病人自主权利法》非常符合自己对于临终尊严的期待,因此她选择以公开的方式明志,希望子女不必害怕背上「不孝」的罪名,坚持在医院「加工治疗」,而让她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在台湾推动《病人自主权利法》的消费者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陆云,曾眼眶泛红的描述父亲临终前的折磨:「父亲糖尿病多年,73岁中风,失明、插鼻胃管……有天深夜,他愤怒的拔掉鼻胃管,大家赶紧找来救护车送医,在急诊处,我用力按住父亲的手,让医师把鼻胃管接回去……」「父亲是注重荣耀的军人,当下看到他愤怒的眼神,我就后悔了……」(陈玉华,预约我的美好告别,《今周刊》第1015期,第98-108页)
▲知名作家琼瑶日前在脸书对儿子、媳妇表示,无论生了什么重病都拒绝任何大手术、插管与急救。
现代医疗在人类对抗疾病的战场上功勋卓着,但过度医疗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更增加许多不必要,甚至无法忍受的痛苦。医生以救人为职志本是无可厚非,但有些治疗手段变成为了维持生命而维持生命,却不管疗法有效与否,更不管生命的品质。医学分科化提高了医疗手段的专业度,但在许多病例中却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例如医治器官已超越了医治人,而生命长度取代生命品质成为医疗成果的指标。2016年底,84岁的台湾知名资深媒体人傅达仁也上书蔡英文总统,盼台湾通过安乐死法案。他在上书文中直言,愿「以身为例」,当台湾安乐死合法首例。无独有偶,高龄91岁的日本知名电视剧《阿信》的剧作家桥田寿贺,也在同年投稿给知名月刊《文艺春秋》,提到自己想要安乐死。但因为日本没有相关法律,所以她表示如果未来出现脑退化症状,就会立刻前往瑞士踏上安乐之路。安乐死涉及争议太大,深受传统文明影响的亚洲,或许不太可能有明显的推动者。不过,从争议较小的《病人自主权利法》,以及早在2000年通过的《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出发,或许是医病双赢的第一步。根据官方统计,《安宁缓和医疗条例》通过当年,在健保卡上注记拒绝心肺复苏术(Do not resuscitate,简称DNR)的人数仅1万人。但近5年来每年都增加4~5万人,到了2015年底累积人数更到了26万人。其中,女性注记意愿远高于男性(分别为17.5万人与8.5万人),而大都会的注记率也明显较偏远地区为高。这些数字显示台湾在推动生死教育的成就,拒绝「医疗勒索」成了许多人的共同心声。
▲舍弃加工治疗,除了让病患能更有尊严的离开,也能降低不必要的医疗开销。(图/达志/示意图)在类似全民健保所主导的第三人付费医疗服务体系中,当事人可能没有太多诱因要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但若政府为了节省成本而限制医疗服务,又会显得太冷血。因此即使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支出,但解套的关键,还是在于让更多病人了解健康生活型态的重要,以及过度医疗仅是延长自己的痛苦,并且让病人自觉性的降低不必要的医疗。《病人自主权利法》让临终尊严跨出一大步。然而统计数据显示,台湾加护病床密度世界第一;长期依赖呼吸器的人均数是美国的5.8倍;人口只有美国的1/13,但每年使用叶克膜的案例竟高达美国的1/2。种种数字都显示,政府在提升临终生命品质与尊严的观念推动上,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好文推荐
叶家兴/蓄势待发的中国独角兽
叶家兴/谁最应该「新南向」?
叶家兴/1729,台湾人口负债之始
●叶家兴,在香港吐露港湾生活与任教的台湾客家人,出生在《冬冬的假期》电影里的小镇苗栗铜锣,台大电机系学士、经济所硕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精算、风险管理与保险博士。1996年离台前在金门太武山麓服役两年。译有《经济学与社会的对话》、《世代风暴》、《助人为获利之本》、《当经济指标统治我们》等。着有《理财与保险--迷思与反思》、《陆生元年》、《未来事件交易簿》。以上为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