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忠/都教授的背影

文/叶文忠

争吵不休的服贸看不见止战的迹象,但和学生冲占立法院几乎同时间,桃园国际机场聚集了近千人的接机大队,“都教授金秀贤此时入了境,粉丝们为他疯狂为他尖叫为他冲撞,那激情,其实和立法院的学生没什么两样,连阿汤哥来时都没那么夸张。

▲金秀贤抵台,粉丝千人挤爆桃园机场。(图/记者 徐文彬摄)

韩星总带着极度自信的优越感而来,尤其当保全都招架不住时,那种优越感更强,哈韩族对韩偶的膜拜,看在仇韩人的眼里实在不是滋味,若不痛贬,实在难消心头之恨。

“仇韩”与“哈韩”,在国内这两股看似矛盾的势力一直同时并存着。有对错吗?没有,一点不矛盾,两者本来就不是该在同一个水平上讨论,甚至一个人极可能同时具备这两种情结

仇韩,背景是来自「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对峙,棒球跆拳蓝球等运动赛事代表国家精神,你韩国小动作一堆,赢了也不光彩,偏偏我们就是会常输韩,所以更恨,不断累积了仇韩的能量,2010年亚运杨淑君电子袜违规事件,被韩裔世界跆拳道联合会秘书长梁振锡指称作弊,不但落败,甚至禁赛,当下的台韩,简直不共戴天之仇;一年前,世界棒球经典赛(WBC)主播徐展元泪洒主播台「我真的好想赢韩国...」引起大家的共鸣,全民同仇敌忾,那种仇恨哪怕不是中韩大战的赛事,也希望韩国输。

▲中韩棒球大战,向来都是国仇家恨,主播徐展元泪洒主播台。(图/翻摄自youtube)

韩国人习惯有小动作,在我看来那是他们朝鲜民族“怕输”的民族性,咱汉族就是习惯道家阿Q精神“不怕输”,总会流着泪说「没关系,下次再来比过」。小动作的成因就是因为「势均力敌」,谁稍为失常,就可能输,如果赢面的机会非常大,还需要搞什么小动作?面对韩国的足球队,咱也会说「我真的好想赢韩国」吗?

同样的,Samsung 对上HTC,在台湾销售量一样势均力敌,论手机的样式功能,其实大同小异,该有的基本功能大家都一样,各自拥有不同的创新领域,消费者各取所需,竞争力十足,所以韩国大到国家政策,小到网路部落客攻击,处处算计,杀得血流成河,当然Samsung家大业大,挟其产业整体的品牌行销力量,零件从上游到下游都能一手包办,HTC确实打的辛苦,事实上我身边使用的各式电子商品,绝对没有韩货。

▲商品一旦势均力敌,要「哈」就没那么容易了。(图/翻摄自网路)

民族主义当道的时候,没有理由会让人哈韩,当你和我平起平坐,我膜拜你咋啥?

然而一旦实力拉开,比例悬殊了,那就会自动回归「英雄主义」,回到基本的品牌经营的市场机制,content才是王道,比方说,给你足够的钱,让你选一台车,你要双B还是要Hyundai?暑假或春节上档的电影,你首选的电影会是好莱坞台片还是韩片?很明显的,美国是全世界电影工业的盟主,谁也不会对喜欢看美片的人讽刺他「哈美」,好莱坞的产业已经变成一种金字塔般的神殿,上去了就会自动跪拜,即便你不看美片,你也该知道「环球影城」、「迪士尼乐园」是怎来的?

韩剧的强,是在产业经过大力推动发展后的开花结果,他们吸收日剧的拍摄手法与技巧,大量培养制作与编剧人才,他们对男女主角选角“完美”要求度,外貌与身材像是制定了标准,所有新人进入演艺圈,得经过两年的培训方得「见客」,那号称10亿韩元(近台币3000万)打造的《星》剧豪宅装潢摄影棚,一切都为了提升content的强度,当我们把企业经营的理论套入了,这事情看起来也就简单了。

▲《星》剧豪宅装潢的摄影棚,花费了近3000万台币。 (图/翻摄自网路)

我在前文「当星星撞来的时候...」提及,「画面越美,表示工程越不简单,《星》剧的制作成本据说高达每集千万台币,工作人员超过百人」,一部戏要请上百名工作人员,规模已经是电影级的,一个摄影棚可以上千坪,韩剧的产制,就像打造一台名车那样的精雕细琢,这都是目前台湾望尘莫及的事,原因已在前文说明。

对台湾而言,影视工业,韩国是迎头赶上来的,实在有失颜面,国族竞争产生恨,让仇视有更强的力道,产生看似矛盾的冲突,但转头看看,台湾有多少攻击哈美或哈日(当然也有,力道比攻击哈韩弱多了)?因为我们从没和美日「势均力敌」过。

网路上盛传一段文章崔佩仪韩裔美国老公Sam在节目中指称,「韩国政府规定电视跟广播是禁止播放台湾的节目,还有台湾的戏剧。」这让人愤恨难消,其实经过媒体的查证结果,这算是误导,韩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土产业,确实对外来节目有限制,但绝对不是只针对台湾,而是将外来的东西,无线台控制在20%以内,有线台控制在50%。

根据韩国广播协会指出,这是「避免单一国家对韩国产生节目来源供应的垄断,降低韩国对其节目产品依赖的可能,并可以保障国际多元文化的交流。」讲白话,就是说,怕你上瘾,所以一天只开放下午茶时间给国外的节目,三餐主食只能吃韩式料理。

很严格对吧?但在资讯流通的现在,这管制不过是个「假议题」了,回到都教授,台湾电视台还没播出就已经有千人接机大队,网路早打穿了那种限制,只要content好,经过网路上的“口耳传播”,照样野火燎原。是的,台湾如果有一出好戏,放在网路,给它配上韩文,那么是不是应该就会大受欢迎?有没有可能在韩国引发像《星》剧一样在台湾发生的热度?事实上很多人不知道,韩国确实有专播华语节目的频道。

▲包括《我可能不会爱你》在内,许多台湾的精彩偶像剧在韩国是看得到的(图/翻摄自网路)

网路,那种随时随地点开手机都可以收看的模式,才是见真章的地方,《星》剧红遍亚洲,管道都是网路,正是野火燎原,但是台剧目前有让野火燎原的本事吗?桃园机场呐喊“都敏俊”可以响彻云霄,对韩国观众而言,那不过是他们「八点档」的男主角,来到台湾却比阿凡达还给力,原因正是那韩国三餐的主食,已经是饭店顶级料理了,国外的菜色再好,吸引力早相对降低。

来的人其实仍是“外星人”都敏俊,不是金秀贤,女粉丝们还在梦境里尚未醒过来,这是强势戏剧造成的必然结果,“都教授”只是精致化的商品,是个经过包装的大型巴比娃娃,这么说,女粉丝们先别砍我,我只是陈述一个商业包装的看法,论长相,金秀贤丹凤眼娃娃脸,顶着遮眉的厚浏海,应当不算花美男,身材和一般model一样,比较像个清新的邻家男孩,不用说韩国,台湾比他帅的男人多的是,小猪、王力宏吴尊可都比他帅了,再论演技,“都教授”其实 1到21集只要没有表情的表情即可,偶尔哭一下,当然,不是说他没演技,而是角色已经设定如此,但戏红了,他便横扫千军,全亚洲望风披靡,一时间男星的最强神人。

▲都教授那一头厚浏海我一直觉得似曾相识...冏rz  (图/翻摄自网路)

韩国影视崛起被称为韩流,成“流”之后,观众有了兴趣,陆续就会有文化商品被引入,韩剧从《火花》“入侵”台湾,十多年来韩流的“流域”就不断扩大,他们的生活品牌、美食不断透过戏剧的包装渗透,源源涌入台湾,试问现在哪个美食街会吃不到韩国料理?韩国料理真有比台式料理好吃吗?

韩国有KBS、MBC、SBS三家无线电视台,任何一家年度预算都超过台币百亿,KBS相当于韩国的公视,预算更超过了350亿,我们公视去年的年度预算21亿,算是预算高的了。事实上韩国那样丰沛的预算仍不足以拍出那样的戏,何况韩剧在筹划之初,便以打入世界做为企图,大规模的商品置入,不但补足缺口,更让韩国的商品,透过戏剧让全世界争相采购,起跑时的草图就是「宏图」,不大展也难。

台湾除了「台客」成为代名词,台流在哪?多年来台湾出品的戏几乎变成一种“救赎式”的行销,大家呼吁要帮助国内的产业,以市场机制言,这仍是鸡生蛋蛋生鸡的情结,那是矛盾的,如何才能不让影视产业洪流灭顶?问题千丝万缕,不管哪个政府上台,都会抱着头烧。

出道七年,金秀贤身价上亿,不知道有没有人可以算出来,一个艺人为自己创造的身价,其背后所带动的经济产值是多少?都教授的背影,其实是一个强势产业塑造的巨人。

● 作者叶文忠的其他文章在他的个人部落格上http://jamesyeh1963.pixnet.net/blog,目前为《ETtoday新闻云》固定合作名家,更多叶文忠的精彩好文请见《ETtoday新闻云‧名家专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