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高血压!医破迷思「不是坏事」:2时间点变高很正常

▲许多人因为自己量测血压数值较高,就担心是不是患有高血压。(图/达志示意图

记者张乃文/综合报导

现代人多是外食,且高油、高盐的食物,造成罹患三高疾病机率大增,测量血压时,若数字稍微高一些就担心自己是不是有高血压。但医师黄启宏指出,高血压并非借由一两次测量结果就能判别,必须先排除外在因素后再经由医师进一步诊断;并提醒,相较于数字,正确量血压才是更重要的事。

国泰综合医院血管中心副部主任黄启宏在《名医观点》中说明,心脏是负责打血的器官,若受到外界刺激,如:感冒、生气,需要供应较多血时,就会多打一些量,也因此打出去的血会造成血压上升,但「这不是坏事」。医师提到,高血压是指所有可能的外在因素都已经排除,但血压仍超过现行标准,就会被归纳为疾病,换言之,高血压是规定出来的病。

▲医师说明,高血压并非借由一两次的量测结果就能判定。(图/记者游芳男翻摄)

黄启宏说,高血压的数值是有规范的,且标准具有变异性,会随着研究数据改变,简言之,要定义是否患有高血压病不会单凭一次血压高低的数据就认定,会观察一段时间后才做评断。医师指出,高血压是经由长时间的影响,并非一次、两次或一天、两天的结果作为依据,因此,若是生气或感冒造成的,先别急着吃药治疗。

黄启宏表示,长时间下来,血压高会对血管壁造成压力上升,相较同年纪的人更早进入动脉硬化,若怀疑或曾在某次检查被提醒可能要注意血压,就要开始养成测量的习惯。医师也说,如何正确量血压有一定的程序,记得采坐姿测量并休息5-10分钟,千万别一坐下就马上测,且要记得,若要连续测量,中间也要间隔3至5分钟才能再进行第2次,正确取得血压比量测出来的数字更为重要。